“两弹一星”精神的艺术再现——油画《西部年代》赏析

[焦点] 时间:2024-04-26 14:12: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4次

原标题:“两弹一星”精神的两弹一星艺术再现——油画《西部年代》赏析

西部年代(油画) 骆根兴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复杂的精神国际形势,为增强国防实力,艺代赏保卫国家安全,术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现油析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画西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部年突破国防尖端科技的两弹一星战略决策。1964年,精神中国研制的艺代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术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在加速推进“两弹一星”事业的现油析征程中,无数科研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凭着惊人的画西毅力和勇气,在条件艰苦的部年祖国大西北,以青春和热血书写了“热爱祖国、两弹一星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用智慧和力量鼓舞了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懈奋斗的信念。

2001年,著名军旅画家骆根兴围绕“两弹一星”精神,创作了油画《西部年代》。作品艺术再现了在我国西部导弹和卫星研发基地,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4位开拓者的生动形象和风采。

画面中,“两弹一星”事业的直接领导者聂荣臻元帅,戴着白手套,双手拄着拐杖,端坐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神态坚定,巍然如山,凸显了不屈的意志、必胜的信念。“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站立在聂帅的右后侧,位于画面的最高点,神情自若,充满睿智。立于他们左侧的是时任基地司令员李福泽。由于长期在戈壁滩工作,他的眼睛因强光照射受了损伤。画面上,他戴着一副墨镜、身穿宽厚的绿色军装,双手插于裤袋,面容爽朗,尽显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立于右侧的是基地政委栗在山,神态沉稳坚毅。在他们身后,藏青色的天空下、凛冽的寒风中,是一片戈壁滩,满地骆驼刺、沙漠石,荒凉不堪,枯黄色的胡杨林虬枝刚劲,显现出戈壁滩的苍茫雄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西部年代》是画家创作的一幅具有深刻象征意味的作品。虽然画面上并没有展示特定的事件或情节,然而布局错落,成功地塑造了我国“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直接领导人与酒泉基地开创者的精神风范。他们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或远瞩,或淡定,或刚毅冷峻,或沉着稳重。画面既有人物的外表和性格的自然呈现,又包含了他们为事业、理想、信念勠力同心的共性品质,因而富于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

作者骆根兴14岁当兵,军旅生涯几十载,以善于表现军事题材的油画创作而著称于画坛。上世纪70年代,骆根兴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下属的一个测控部门工作。期间,他常为科研人员通宵达旦攻关的情景所打动,更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伟大人格所感染。他很早就希望用自己的画笔,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拼搏者们画像立传,只是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而迟迟没有动笔。

世纪之交,骆根兴重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烈士陵园瞻仰部分骨灰安葬在这里的聂荣臻元帅墓时,瞬间触发了他酝酿于心20多年的创作激情,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渐趋清晰的画面:荒芜沉寂的戈壁滩上,聂帅坐在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林中,与战友们一起沐浴在落日余晖中。骆根兴后来回忆道:“《西部年代》的构思是我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因为我原来就在这个基地……画的那几个人都是我很熟悉的。”这幅作品后来“画得很快,20来天就画完了。”

《西部年代》一改以往“再现性”造型和“叙述性”结构的创作手法,以深度挖掘题材的精神内涵为主题,融宏大的历史叙事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中,注重绘画的本体语言,追求形与色的表现力度,将西方油画的写实技巧与东方绘画的神韵意象融为一体。整幅作品构图严谨,既未“刻板描摹”,也无“生搬硬套”,人物造型神形兼备,色彩组合丰富活泼,疏密结合,明暗渗透,笔触粗犷奔放,富于节奏韵律,充满视觉张力,营造出“形全而神微,神聚而魂足”的艺术效果。同时,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充分把握了人物瞬间生动且微妙的神态,刻画出“两弹一星”功臣身上的英姿豪情和精神力量。

《西部年代》问世后,引发了军内外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评价。作品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金奖等众多奖项。

“两弹一星”筑起了新中国的安全屏障,也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打下牢固根基。《西部年代》这幅作品所弘扬的“两弹一星”精神,必将穿越时空,激励着我们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继续向着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进。(■周惠斌)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