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 我国金融保险领域将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

[综合] 时间:2024-04-19 11:08: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83次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刘 琪

  6月8日,国际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与上海市市长龚正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宣布启动再保险“国际板”。上海式启当天,再保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险正现国循环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动国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金融将实际国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领域将助力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内双缩小再保险逆差。国际板在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过程中,上海式启还需要完善基础配套体系,再保加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等。险正现国循环

  缩小再保险逆差

  上海保险交易所再保险事业部总经理赵雷在论坛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动国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金融将实际国定位看,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就是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级,特别是保险的服务能级,由中国的境内市场为主,变为从全球视野为主,真正实现金融保险领域的“双循环”。

  “随着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我国再保险市场将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实现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这有助于缩小再保险逆差,提升上海再保险中心的国际地位。”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我国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深入双向融合仍需加强。

  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陈东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宏观角度看,我国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处于过剩状态,加大国际分入业务,有利于发挥承保能力,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循环。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加,也需要保险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服务,通过再保险中心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

  从《实施细则》的内容来看,其围绕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增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等具体内容,共包含二十二条政策举措。

  在陈东辉看来,《实施细则》有四大吸引力:一是通过再保险中心结算的分入业务计入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二是通过再保险中心清算的境外再保人在信用风险资本因子方面享受优惠;三是再保险中心的跨境业务在资金支付和结售汇方面比较便捷;四是在临港设立再保险机构享受税收、人才政策支持等。

  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定价精算师毛艳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施细则》的发布有助于促进我国再保险市场高质量有序发展,吸引更多再保险机构进入。

  优化司法仲裁环境

  《实施细则》明确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路径,形成了各方政策支持合力。上海银保监局表示,将会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紧抓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机遇,依托数字化、科技化的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着力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推进我国再保险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陈东辉认为,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应注意两大特点:一是再保险交易越来越数字化,传统意义的交易市场和清算中心将越来越数字化;二是再保险交易非常低频,与其他金融交易有很多不同。为此,他建议,要突出数字化交易中心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轻资产、高效率;同时,要突出绿色低碳主题,这也是未来保险业务的增长点。

  在王民看来,建设好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配套体系,特别是提升上海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服务水平与开放程度,充分尊重并发挥国际再保险市场的规律与交易习惯。

  他认为,面对其他国际再保险中心的竞争,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和差异化定位吸引国际再保险机构入驻上海,特别是实现再保险资金的自由流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国际再保险中心。

  王民表示,《实施细则》提到,要优化上海再保险市场的司法仲裁环境,这对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再保险交易往往涉及多个跨境主体,如何高效且专业地解决涉外再保险合同的争议,是再保险中心的重要服务环节。再保险合同争议一般通过约定仲裁的方式解决,再保险交易的国际惯例在争议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熟悉再保险市场业务的法律专业人士参与。

(责任编辑:探索)

图书零售价格该不该规范?警惕网贷类电信网络诈骗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