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三山一水”的高原水乡格局!昆明这样建设美丽河道

[知识] 时间:2024-04-20 20:49: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61次

  “五百里滇池,三山一水奔来眼底。展示披襟岸帻,原水喜茫茫空阔无边……”滇池的乡格“水文化”“水经济”曾一度成为高原的骄傲。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局昆建设金山银山”,实现“流畅、明样美丽水清、河道岸绿、三山一水景美、展示宜居、原水繁荣”的乡格目标,汲取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局昆建设日前,明样美丽昆明市制定了《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河道围绕全省重要河湖库渠实现“安全生态、三山一水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把美丽河道建设纳入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在全市32条美丽河道建设中,昆明市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结合属地的河流水系分布、江河保护治理任务和水生态修复等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与昆明市滇池治理、滇池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乡村振兴、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建设以“安全可靠、生态优美、舒适宜居、韵味重塑、智慧管理”为目标的河流(河段)。

滇池。

  滇池流域河网水系变迁

  史料记载,汉代时,滇池的湖岸线到了今天昆明的波罗村一带,甚至直接到了松华坝附近,当时昆明坝子地势稍低的地方,全是滇池的水域面积。南诏时,滇池水位有所下降,故筑拓东城。

  明清时期,人们在滇池区域最北岸六河地区兴修人工河道用于灌溉或防洪,在清代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利网络。

  当时昆明分布着盘龙江、邵甸河、金汁河、银汁河、玉带河、采莲河、太家河、杨家河、金家河、明通河、王宝海、马溺河、白沙河、泥鳅沟、西坝河、海源河、马料河、宝象河等众多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有盘龙江、宝象河、金汁河、银汁河、马料河、海源河,也就是如今人们常称的古六河。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滇池流域河网水系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昆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滨水地带以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成为城市建设的首选。有些河道遭遇填埋、掩盖、明渠变暗渠等:如老盘龙江、银汁河就因为城市的建设被基本填埋怠尽,而臭水河、明通河、西坝河也改成了现在的地下河;出于防洪安全的考虑,有些河道被截弯取直、扩宽河床,在河道两侧筑堤护岸。昆明水系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遭到破坏,而且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盘龙江。

  人水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曾经,昆明历史水系曾经是古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稳定城址、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昆明历史水系具有供水、调蓄洪水、交通运输、防火、改善城市环境、军事防御、躲避风浪、城市景观等功能。

  后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滨水区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也使得人口大量外迁,商业、文化设施相继退化,城市开始向着背离滨水方向的内陆发展。洪涝灾害使河道截弯取直,河道两侧建起高挡墙、硬驳岸,城市居民由亲水转为惧水,城水关系也变得空前紧张,由相存相依变为相互排斥和疏离。

  如今,伴随昆明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河道建设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城市滨水区也逐渐成为展现城市风貌与个性的重要载体,凝聚了城市居民的精神归属感和场所认同感。

  未来,以水定城,量水发展。河道功能将由“单一生产或防洪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功能转变。昆明市将基于岸坡稳定、行洪安全、生态修复、自然景观等要求,加强城市建设与河道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打造公共开放空间,提升河道及滨河陆域空间对城市的服务能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湖环境,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滇池。

  河道整治建设思路转变

  滇池流域水系整治与昆明城市发展同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方向。

  滇池流域河道整治自“九五”开始,已历经20余年,规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在整治过程中,随着整治范围逐渐扩大,工程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

  河道整治的目的从河道截污和清淤等污染防治措施向景观提升和生态河道的建设扩展;工程内容从河道截污、清淤和河堤绿化向河口生态净化、生态河道整治和河道水污染削减科技示范扩展;整治河段从城区和集镇段向整条河道及其支流,以及上游水库源头(如新运粮河、马料河)扩展;污染防治从以城市点源和面源为主向农村面源(如东大河、柴河)防治扩展。

  在过去,河道多承担着行洪、排涝的功能。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往往侧重于水利工程设计。如今,河道作为城市多种功能集合的复合空间,除了考虑河道过流量、控制高程等必要的水利因素外,应贯彻以人为本、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逐步向河道及两侧陆域整体空间一体化设计转变,与未来城市发展相协调。

滇池。

  展示“三山一水”的高原水乡格局

  针对当前河道廊道曲度、宽度较小,河道线型现状与规划不对应,汛期防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河道景观缺乏特色和感知性等问题,昆明市明确美丽河道建设目标。

  结合国家、云南省及昆明市相关规划及要求,昆明以促进滇池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滇池流域水资源积蓄、防洪排涝等系统的良性循环,丰富城市滨水空间的规模和功能,展示昆明市“三山一水”的高原水乡格局,形成“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的格局。

  昆明市将河道分别定位为安全河道、生态河道、宜居河道、人文河道、智慧河道。其中,安全河道通过行洪保障、通航安全、完善河网,把河道安全作为底线和原则,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美丽河道建设的首要位置,优化水系布局,加强水系管理,完善昆明市河网;生态河道通过水质提升、水量补给、本底修复、海绵城市、堤岸改造,最终打造宜居的滨水环境;宜居河道通过开放可达、设施可靠、活动多样、品质魅力,将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强化居民对河道的感知,体现高原水乡城水相依的关系;人文河道通过风貌塑造、历史传承,凸显“山环于城、水含于城”的城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格局;智慧河道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积极引入新管理、技术手段,保障“美丽河道”建设有序、高效地推进。

  【链接】32条美丽河道建设目标

  2020年:完成盘龙江、大观河、金汁河、冷水河、牧羊河、小清河、虾坝河、宝象河(新宝象河)、船房河、采莲河、洛龙河、捞鱼河、东大河、茨巷河共14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盘龙江、捞鱼河共2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2021年:完成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东白沙河(海河)、马料河4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大观河、新运粮河、宝象河(新宝象河)、洛龙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2022年:完成姚安河、南冲河、大河(淤泥河)、柴河、 白鱼河、老宝象河、中河(护城河)、古城河共8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采莲河、船房河、茨巷河、东大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2023年:完成乌龙河、西坝河、金家河、枧槽河、大清河、广普大沟共6条美丽河道建设、改造、提升;开展南冲河、金汁河、老运粮河、大清河共4条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云南网记者 浦美玲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