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众议长出局后,2023年剩余时间里,美政治形势将更波谲云诡

[热点] 时间:2024-03-29 20:47: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0次

    

  • 1

    麦卡锡的美前美政狼狈下台标志着共和党治理机能的大崩溃,也标志着美国的众议治形党争、内斗进入提速阶段。长出共和党选出的局后间里谲下一任议长,一定会吸取麦卡锡的年剩教训,只会是更波诡一位更加强硬、更加极端的美前美政政客

  • 2

  • 3

    麦卡锡上台时经过创记录的众议治形15轮投票后才艰难当选议长,说明共和党内本身存在极大分歧。长出而在现在的局后间里谲美国国会内部,共和党对民主党的年剩优势也是微弱的,席位差距很小。更波诡

  • 4

    麦卡锡的美前美政议长身份,从上台之初就处于非常弱势的众议治形地位

  • 5

  • 6

    中美现在无疑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长出状态,结构性的矛盾已经摆在面前。

  • 7

    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是美国国会代表团时隔四年重启对华访问

  • 8

    ,连国会都开始采取行动,以期和行政部门配合来稳定中美关系,至少表明了美方一种较为平和的、具有一定诚意的姿态

  • 9

  • 10

    巴以新一轮冲突突然爆发,美国必然会在军事、情报等领域采取强势介入,进一步复杂化中东局势,其引起的国内族裔冲突等问题也会反映到美国深层次的政治体系中。

引言: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投票通过了一项撤换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决议,将近日来围绕拨款案发酵的共和党“内斗”推向高潮,麦卡锡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在任众议院议长。党内撕裂,两党斗争不断。舒默率两党参议员访华、巴以冲突的爆发又在2023年剩余时间里,给中美关系与国际政治蒙上更多不确定的色彩。本期《洞见美国》邀请到外交学院苏浩教授,来为大家深度解读这一话题。
1、主持人:麦卡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投票罢免的众议院议长。他自2007年以来独自发起了共113条法案和决议,然而只有10条最终成功立法,这一“不作为”的表现令人失望。请老师先谈谈麦卡锡其人其事,为什么中期选举上台后,短短9个月,为什么连共和党都抛弃了他?
苏浩:美国众议院的议长被罢免,这确实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
众议院的议长是美国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可以说是美国总统、副总统之后的三号人物,无论是对美国的国内政治还是对外关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前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政治取向对中美关系影响就很大,当时她窜访台湾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动荡。
根据美国政治的安排,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胜利,变成众议院的多数党,作为多数党领袖的麦卡锡也就自然成为了众议院的议长。但仅仅过了九个月,他就在国会内部被投票罢免,甚至在这个投票当中还有与他同属共和党的议员,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佛罗里达州众议员马特·盖茨在众议院投票罢免麦卡锡议长后发表讲话
首先,在现在的美国国会内部,共和党对民主党的优势是微弱的,席位差距很小。
其次,麦卡锡上台时也是经过创记录的15轮投票后才艰难当选议长,说明共和党内也存在极大分歧,其中很大的压力来自以马特·盖茨为代表的自由党团成员——在这些共和党内反对者看来,麦卡锡的所作所为压根儿就不符合保守派的政治理念,认为他对拜登政府的执政纲领做出太多妥协,是一个“失败的反对党领袖”。
最终,麦卡锡向他们做出了重大让步,其中包括允许党内任何人提出动议罢免议长。这其实证明,麦卡锡从上台之初就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至于麦卡锡本人,出生于加利福利亚州中部的一个内陆城市,学历也不是很亮眼,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处事能力等,也远不如很多美国名校毕业的政治家那么突出,在美国政坛显得气势不足。当然,麦卡锡在当选众议院议员以后比较活跃,提出了一些法案,但并没有获得通过,可见他本身对美国政治的把控也不是非常准确。
我记得在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袭事件中,当时共和党人表示政府资助成立特别委员会,纯粹是为了调查四名遇难美国公民的情况。但麦卡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希拉里不值得信任,所谓调查班加西事件都是国会内部运作的结果,这相当于承认了调查本身是党派的政治行动,而不是针对袭击事件事实的追查。
麦卡锡把内部运作的讨论在访谈中说出来无疑是一种很严重的政治错误,是典型的“金斯利失言”(形容政治人物意外地说出了隐秘的真相)。可见麦卡锡本人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成熟度存在不少局限,所以他在党内的支持度和根基不够稳固也可以理解。
2.主持人:很多人说本次导致麦卡锡下台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9月30日的临时拨款法案。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临时拨款法案?为什么麦卡锡不惜与民主党妥协也一定要通过这个法案?而为什么共和党右翼人士对麦卡锡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的敌意会如此之大?
苏浩: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参议院主要负责立法和人事任命,财政预算拨款则主要由众议院讨论。
每个财政年度(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美国国会都必须通过12项拨款法案,来决定下一财政年度的可自由支配支出和联邦机构资金。如果这个法案没通过,财政拨款就拨不下来,包括白宫在内的美国各行政部门就发不了工资,整个国家的行政工作都会面临停摆。
麦卡锡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不希望在自己任内留下污点,甚至希望能通过完成此“业绩”来保住自己的位置。
但麦卡锡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企图通过一种跨党派结合来通过政府的行政拨款
在如今美国政治严重撕裂的状态下,两党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几年中,美国国会事实上早已沦为党争的牺牲品。而作为共和党领袖且是议长的麦卡锡,竟然想和民主党进行调和来冒险过关,无疑是捅了马蜂窝。
当然,刚刚我们也有提到,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党内地位,麦卡锡其实也不是强势的类型。在党内支持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转而寻求民主党的票数支持,也不失为解决法案困境的办法。
但有传言称麦卡锡私下还与佩洛西接触,希望寻求民主党的支持。这一举动无疑也激怒了共和党内部一些极右翼人士,在他们看来,麦卡锡背叛了共和党。而且这次的临时拨款法案中,没有包括众院共和党保守派此前要求的大幅削减联邦开支、加强边境管控等条款,进一步激怒这些极右翼人士,最后衍生出罢免议案。
麦卡锡没有意识到,民主党作为他的对立党派,不会真的心存善意,只会在自己面临后院起火的时候落井下石
此外,美国政治的极化不仅仅是两党的极化,在两党内部也存在一种撕裂的状态
当共和党被“自己人”的疯狂要求绑架,少数极端派就会拉着共和党向着更极端的方向发展。哪怕只是极少数的人,也会更加强硬地斗争,换取他们想要的结果。
这个矛盾在最近几年也体现得比较明显。比如特朗普大选失利下台后拒不承认失败,麦卡锡初时还一度公开支持特朗普,认为是美国大选存在的问题。但在国会山事件之后,麦卡锡作为共和党多数党的领袖,就需要坚决反对并与特朗普进行切割,因为国会山事件对共和党形象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但在共和党内部,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极右翼的政治人物,他们高举特朗普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这就导致麦卡锡这一批比较理性的共和党人与特朗普的极右翼粉丝之间产生了分歧,甚至直接变成政治对立,并在本次对麦卡锡的弹劾事件中显性化了。
3.主持人:特朗普近期声称如果必要的话,他也可以参与下一任众议院议长的竞选,您怎么看待他的这一举动?在当下两党撕裂、党内纷争的情况下,下一任议长的选举会不会面临更多的困难,谁有可能当选?麦卡锡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苏浩:本次麦卡锡的下台,一方面暴露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分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共和党内部缺乏具有号召力的政治人物。共和党现在作为多数党,还要再进行下一任众议院议长的推举,但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领袖人物。
其实特朗普算是共和党的一面旗帜,我认为他明确表态争取众议院议长,可能是为明年参选总统增加曝光量,更多是一种政治作秀。但从美国制度来看,特朗普他并非国会议员,且是戴罪之身,竞选总统是可以的,但不具备成为议长的可能性,因为众议院的议长前提是国会议员。所以,共和党最终应该还是在国会议员里挑选出一位人士出来接替麦卡锡,但目前确实很难判断出一个较为明确的人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巴以冲突的意外爆发。在这个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需要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共同合作、决断,从而支撑、稳固美国在中东和全球的地位。麦卡锡也有通过媒体来传达这样一种意图,因为在共和党内,麦卡锡能团结两党的能力可能与其他同僚相比还是更高一点。
但不管怎样,麦卡锡的狼狈下台标志着共和党治理机能的大崩溃,也标志着美国的党争、内斗进入提速阶段,共和党选出的下一任议长,一定会吸取麦卡锡的教训,只会是一位更加强硬、更加极端的政客
在宣布麦卡锡被罢免后的当天,帕特里克·麦克亨利担任临时议长所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要把佩洛西赶出她占用的众议长办公室。其实也是想以这种博人眼球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地位,表明自己与麦卡锡的不同,先拿“软弱”的麦卡锡开刀,再拿民主党的佩洛西开刀,来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增添亮点。
4.主持人:我们刚才聊了很多美国国内政治的问题,还有很多网友关心美国另一个鹰派人物,即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问中国。苏老师作为研究外交的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一行访华的举动?您认为传递了美方的什么信号?本次访问会不会标志着着中美关系将慢慢回暖?
苏浩中美现在无疑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结构性的矛盾已经摆在面前,还时而因为台湾、南海等一些特定的问题而加剧,未来紧张对抗的状态还有可能再升级。但中美双方也都认可,即中美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如果中美爆发摩擦、冲突乃至于战争,那将是一场世界性的悲剧
对美国而言,在欧洲地区掌握了北约,并且从俄乌冲突中收获了巨大利益,在地区局势中可以说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但在亚太地区,美国通过动员日韩等盟友,试图构建亚洲小北约,建立印太战略框架,这就导致了中美在太平洋的尖锐对立局面,而核心问题仍是台海问题。美国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担心的,因此一方面在试图高调地对抗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提及要在中美之间建立一个护栏,使双方适度隔离从而避免直接冲撞。
可以看到,近半年美国或多或少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比如向中国派出自己的高级官员进行访问,从国务卿到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等等,甚至一定程度上进行战略性的互探。
美国的三权分立,导致美国国会和政府在一些重要外交议题上会采取不同的做法。不同于行政领导人,国会议员不具有实权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不断地挑衅。事实上,在当下中美关系里,美国国会已变成一个反华大本营,其中舒默就是一位突出代表,他是一个非常强硬的反华分子,在国会里推动通过了很多反华议案。这次却派舒默这样一位高度保守的民主党政治家,作为参议院领袖率团访华,应该说也是美国试图稳住中美关系大框架下的一次努力尝试
这是美国国会代表团时隔四年重启对华访问,连国会都开始采取行动,以期和行政部门配合来稳定中美关系,至少表明了美方一种较为平和的、具有一定诚意的姿态。中方也是派出了高规格的接待团来进行交流,双方在一些中美具有共同利益的经贸与科技等领域进行了交谈。
5.主持人:关于本次巴以冲突,美国很快做出了表态,包括总统拜登很快致电以色列总统表达了美国的支持,您认为后续美国有没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介入本次冲突中,比如提供武器资金或者情报?后续又会不会采取一些实质性的动作?中国又可以做些什么来推动本次冲突的解决?本次巴以冲突又会对美国国内政治产生什么影响呢?
苏浩:美国作为以色列坚定的盟国,甚至可以说是老大,一定会介入巴以本轮冲突中,只是看其介入的程度和方式。
国际政治中有个概念,将中东称为“世界地缘塌陷地区”。中东一直缺乏一股强大的域内的力量——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罢——能够把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支撑起来域内统治力量的缺失,导致中东区域往往招致域外国家的干预,从过去的欧洲到现在的美国,欧美等西方强权国家采取他们习惯性的方式和行为,来处理巴以冲突、中东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把该区域变成服务于自身利益的区域
长期以来,美国对以色列予以大量支持。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今年年初,美国向以色列援助的资金超1586亿美元,而且是全方位的援助。以色列虽然国家小,但经济和科技都非常强,可以说与美国的援助密不可分。我们知道以色列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拥有先进的武器,包括其实我们都知道,虽然以色列和国际社会都没有公开承认,但以色列是一个事实上的拥核国家,这一点无疑也是美国的纵容与帮助才能实现。
所以我认为,本次巴以冲突,美国一定会给予充足的武器和财政支持。这一次以色列的摩萨德情报系统其实有些让人大跌眼镜,没能及时获得准确情报,导致以方面对袭击毫无防备。美国作为具有强大情报能力的国家,一定也会给以色列提供情报上的支持。
巴以冲突不仅打乱了拜登的外交政策重点,也使他面临新一轮的国内政治批评,可以说,拜登参与明年大选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了。无论是在美国国外的巴以和俄乌冲突,还是在美国国内的众议院乱局和政府关门危机,都可能会强化美国选民的一种看法——拜登政府正陷入一段冲突时期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