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国企去杠杆 打破软约束 正文

国企去杠杆 打破软约束

[焦点] 时间:2024-04-09 22:06: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49次

国企去杠杆

国企去杠杆   (网络图)

  在为期两天的国企杆打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去杠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破软防控金融风险、约束深化金融改革。国企杆打在舆论普遍关注的去杠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之外,习近平的破软另一番表述同样意义重大。他指出,约束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国企杆打坚定执行稳健的去杠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破软调结构、约束控总量的国企杆打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去杠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破软

  过去两三年,中国经济一直在去杠杆。2016年将矛头指向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2017年上半年,楼市去杠杆态度坚决,金融去杠杆如火如荼。到了下半年,去杠杆进一步聚焦和细化,专门点出国有企业去杠杆是重中之重,可谓方向感和节奏感俱佳。

  在中国经济的旧增长模式里,政府投资和信贷超发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是国有企业,都有着政府(隐性)担保。在加杠杆时期,它们是廉价贷款的大客户。在去杠杆时期,它们是稀缺贷款的近水楼台。

  归根结底,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财政上是软约束,因此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出纳”。特别是国有企业,一方面能够获得各种廉价贷款和要素倾斜,另一方面又能够不顾效益持续增加产能和投资,因此既容易在市场制造“挤出效应”,也容易将自己置于高危的债务暗礁之中。一旦宏观经济形势生变,便发现自己寸步难移。

  金融去杠杆,财政如果袖手,国企如果不动,不是半道崩殂,就是异化扭曲。金融去杠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结构中,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而这些企业通常活力更大。而一部分没那么有效率的企业,因为所有制优势,却仍可以占据着市场空间,消耗着信贷资源,阻碍着市场出清。如果一味在金融去杠杆,最后的效果可能并不是我们所乐见的,甚至南辕北辙。

  国有企业去杠杆,技术层面是一方面,比如债转股和IPO,这自然是成本最低、皆大欢喜的去杠杆,但如果仅此而已,那么杠杆只是被隐藏起来,或者说由老百姓买单了。国有企业去杠杆还应该有治本层面,那就是我们一直念兹在兹的建立起财务制度的硬约束,而非充满弹性、“刚性兑付”的软约束。

  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愈发依赖加杠杆,货币宽松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今年以来,货币趋紧成为共识,而且预期持续强化。路径愈来愈清晰的去杠杆,不再被视为权宜之计,不再被视为蜻蜓点水,而是被视为对过去多年经济加杠杆的总体矫正,是一次将有很大痛感的去杠杆。当然,去杠杆不是蛮干,在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加杠杆和稳杠杆的尺度拿捏,以保证经济不失速,但中国经济去杠杆,这一次是要动真格了。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