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听他们来建言献策

[探索] 时间:2024-04-20 11:15: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93次

原标题:塑造“行走河南、塑造读懂中国”品牌 听他们来建言献策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行走献策重要发祥地,有着丰厚的河南历史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河南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定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读懂“十大战略”之一,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确定为“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河南全域文化旅游品牌。中国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如何塑造?在省政协今年的品牌重点提案中,便有一份这样的听们提案。6月22日,塑造省政协围绕重点提案《关于塑造“行走河南、行走献策读懂中国”品牌的河南提案》进行调研督办,并召开协商座谈会,读懂与会人员纷纷建言献策。中国

提案丨塑造“行走河南、品牌读懂中国”品牌

“塑造‘行走河南、听们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建设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也是河南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中高端、关键环的重要载体。”在2022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提交了《关于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提案》。

针对河南缺乏体现中华文明深厚内涵的重大标识、文化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创意研发能力滞后、对外开放度不够强等问题,建议全省可以依托中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国家文化标识的重大项目、依托重要节点打造文化创意城市群和人文旅居乡村群、依托中华文化知名IP培育“读懂中国”现代化文旅文创体验线路,并运用市场机制培育壮大旗舰劲旅,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该提案被遴选为省政协2022年重点提案。

省社科院: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 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提供智力支撑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同新表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推动河南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中高端、关键环的重要载体。

“我们建议在打造文化创意城市群的过程中,考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呼应与契合,在兼顾各个城市的文化个性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统一的既有中原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文明气息的文化创意城市群。为提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建议以网络广泛征集或引进相关设计团队的形式,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标识,并以此标识为核心,进行衍生文化产品的研发,加速‘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同时,建议依托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并与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相关一系列研究,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提供智力支撑。”李同新说。

鉴于疫情防控现状,李同新表示,建议在培育“读懂中国”现代化文旅文创体验线路的同时,开发线上文旅文创体验线路的相关项目,实现实地行走河南与虚拟行走河南的同步进行,以开拓“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数字空间”,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影响力。

省政协委员张国晓:创新话语方式、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

“河南拥有焦裕禄、红旗渠、愚公移山、大别山等众多精神谱系。这是讲好河南故事、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抓手。”省政协委员、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晓建议,完善河南故事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采取超常规手段实现快速突破,广泛宣介河南文化、河南智慧、河南方案,使全省在新一轮文化竞争中迅速出圈上位。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的短板,不在‘故事’,而在‘叙事’。加快构建河南话语和河南叙事体系,是讲好河南故事、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重中之重。”张国晓说,叙事体系具有根本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属性,对河南省来讲,其关键之处在于补足创新话语短板,推进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好“沟通障碍”,采用贴近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解决好“故事”里的“事”,推进河南故事和河南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内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此外,他建议实施《河南精神》精品动漫创作工程,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利用国内外公众喜爱的动漫艺术形式,让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与焦裕禄精神一样动起来、活起来。推进《河南故事中的中国神话》精品文艺工程,精准施策,采取动漫、电影、游戏、纪录片等多种艺术手段,主动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河南神话故事,主动讲好全省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建议加强对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普及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使其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省政协委员潘伟斌:要让人动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

在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国魏晋南北朝研究中心主任潘伟斌看来,要想做好“行走河南”,就必须要让人动起来,就需要提供好的旅游产品,并在整理好文化资源的情况下,讲好河南故事,尤其是河南在历史上与中国这一概念的深层次关系。

“我们经常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确实不为过。然而,如何深度地解读这句话,却并不容易。”潘伟斌说,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对它们进行解读,如何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将这些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与历史文献记载进行有机的对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直观具象地将它们展示在世人面前。

潘伟斌建议,可以成立专门的研发推广机构,或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鼓励民间创建类似创新科研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更多的有质量、有深度、不失历史事实的文化创意产品来。这些产品可以形式多样,比如考古小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此外,他建议做好城市文化定位,做好文化地标性建筑的论证和修建,增加河南各地的文化厚重感。博物馆和遗址博物馆的展示要有创新,结合考古发掘,通过科技让文物还原到原始风貌,让观众更清楚直观地了解到展陈文物的功用,以及背景知识和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达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的目的。(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刘杨)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