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军制胜之道是“以优胜劣”——纪念亲爱的父亲丁秋生诞辰110周年

[百科] 时间:2024-04-23 19:26: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69次

    

原标题:治军制胜之道是以优胜劣“以优胜劣”——纪念亲爱的父亲丁秋生诞辰110周年

    

    

作者:丁一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开国中将丁秋生 (1913.10.12-1995.1.4)

今年,治军制胜之道周年是纪念亲爱的父亲丁秋生诞辰110周年,虽然他离开我们多年了,亲爱亲丁秋生但他的父诞辰音容笑貌依旧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也许是以优胜劣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的缘故,近来回忆似乎越发多了,治军制胜之道周年与父亲之间的纪念许多往事历历在目,他的亲爱亲丁秋生嘱托也常响于耳边。

有一件往事尤为记忆犹新。父诞辰那就是以优胜劣1985年秋的一个周末,我在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学习期间回家探望父母,治军制胜之道周年无意中与父亲关于淮海战役胜利原因的纪念一次讨论。

1993年夏,亲爱亲丁秋生丁一平(右)在医院看望父亲。父诞辰

那时,我刚走上师级指挥岗位不久,踌躇满志,由于系统学习合同战术及战役知识,又结合学校课程学习了我军军史,自认为对我军军史战史有了较多了解。当父亲询问我学习情况时,我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学习体会,父亲只是听着,没有讲话,当我结论性的谈到,我军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是以弱胜强的历史,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似乎看到父亲缓缓地摇了摇头,感觉没得到父亲的认可,我又以淮海战役为例阐述了我的观点,因当时学习课程在重点剖析淮海战役,我自认为对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决战了解得比较全面了,用它来证明我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父亲耐心地听完我的讲述,沉默片刻后说道:“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军队,没有失败哪来的胜利?以弱胜强也不是战争的规律,更不是我军制胜的规律,以优胜劣才是战争的基本规律。”此话出自父亲之口,我略感有些意外。从响应毛委员的号召走出安源煤矿参加红军到全国解放,父亲经历了我军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打胜仗不计其数,几乎仗仗都是以劣胜优,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见我还有些不解,父亲便与我讨论起了淮海战役。

父亲曾率华野三纵(后为22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华东战场作战的全过程,在淮海战役中,三纵先后担任佯动、牵制、阻击、截击、攻坚、围歼等多项任务,转战东西南北,是参加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作战全过程的主力部队之一,父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析了我军在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兵力规模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真正原因。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父亲还对战役的三个阶段做了具体分析。

他说,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军最突出的是在战役战术的运用上明显优于敌人,使敌掌握不了我军战役意图,判不清我主攻方向,犹豫不决,迟滞不前,我军则抓住战机将黄百韬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此阶段我军通过一系列大范围的佯攻和阻击行动弥补了总兵力不及蒋军的劣势,在局部集中兵力形成优势,创造了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还引诱黄维兵团前出救援,为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做好了准备,从而改变了战役整体力量敌众我寡的局面。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军最突出的是两大野战军不分彼此,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在将黄维第12兵团合围于双堆集聚歼的同时,又迫使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西撤,并将其合围于易攻难守的陈官庄周围狭小地带,为战役的最后决战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与国民党军亲亲疏疏,相互猜忌,只顾自保,互不配合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军形成的整体合力优势显而易见。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更彰显了毛主席战略指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围而不歼,瓦解敌军,华东战场配合平津战场,将蒋军主力钳制于长江以北,一举全歼,为大军渡江和解放全国创造了制胜的条件。这些远见卓识的战略指挥和战略运用都是蒋介石无法望其项背的,也是我军最重要的优势所在。

说完,父亲打开抽屉拿出一本发黄的小笔记本,翻了几页,找到了他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写的一首诗词给我看,我如获珍宝,一字一句地记录了下来。

《记淮海大战》

丁秋生

泉城鏖战①方息,

淮海战火又浓。

调集兵力百万②,

围歼打援佯动。

淮敌③辗转十日,

不明何方主攻。

瓮中黄军④被围,

方知主力在东。

星夜陈总⑤部署,

协友共歼敌兵⑥。

命令胜券必握,

一切缴获归邻⑦。

将士志在攻坚,

势如霹雳敌惊。

生擒匪囚黄维,

老总⑧指挥英明。

只围不歼何故,

政策攻心敌抖。

文武之道张弛,

全歼杜匪⑨何愁。

决胜全局在胸,

西柏坡里运筹。

号令全军一致,

蒋家哪是对手。

注:①“泉城鏖战”指济南战役;②“百万”泛指淮海战场我军民作战力量;③“淮敌”泛指淮海战场国民党军各个兵团;④“黄军”指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⑤“陈总”指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⑥“敌兵”指国民党军黄维兵团;⑦“邻”指中原野战军兄弟部队;⑧“老总”指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⑨“杜匪”指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

为纪念父亲诞辰110周年,丁一平手抄父亲诗词《记淮海大战》。

与父亲的这次交谈使我终身受益,他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军建设发展关注兵力规模、武器装备、物资保障这些容易量化的作战力量构成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是构建军队作战力量的基础。但仅关注这些又是远远不够的,战略运筹决策、战役指挥运用、战术技术创新,军事科技应用,决心意志和牺牲精神,战争的正义性质及人民的支持程度,战争力量动员等这些不易量化的要素则更为重要,是我军制胜的关键所在。

我军战史中的许多战役战斗虽然都是在兵力数量、武器装备、物资保障等方面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我军在勇敢精神、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创新、技术运用、力量动员等方面却明显优于敌人,有了这些优势,我们就可以在整体力量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争取在局部形成优势,以局部优势力量消灭局部劣势之敌,集小胜为大胜,用时间和空间换取力量对比转换,最终形成整体优势而战胜敌人。

当前,我军建设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命任务艰巨,前辈流血牺牲换来的这些宝贵经验特别值得弘扬和借鉴。尤其是高级指挥员更应专注于部队战斗力建设,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发挥上。平时建军治军要善于继承和巩固我军传统优势,同时更要注重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要注意将高科技应用于军事领域,勇于创新,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补短板、除弱项上,放在体系建设上,放在战法研究上,放在从难从严训练和实战准备上。

对敌斗争应深入研究和掌握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之道,将优势转变为胜势之法,特别是要有底线思维,针对最不利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把握完成使命任务的优势所在,形成对敌斗争的全面优势。照搬照抄外军模式,一味追随式发展,自甘落后是危险的。消极保安全,讲大话、套话、空话、假话,不敢担当,搞形式主义,无异于自毁长城。

父亲那一代人用他们的拼搏、奋斗和牺牲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形成对敌斗争的全面优势,才能站在战略制高点上,不惧任何强敌,只有建设一支能打赢任何对手的优势力量,才能真正遏制战争、控制战争和赢得战争,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保障国家和平安宁,保障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丁一平

2023年10月8日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