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奋力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正文

奋力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热点] 时间:2024-03-29 04:54: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46次

  核心提示

  3月5日,奋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引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动新突是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沈阳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引育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动新突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落实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引育坚持创新生态、新动新突创新平台、实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奋力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引育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新动新突

  着力提高头部企业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沈阳市落实引育壮大新动能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创新沈阳”,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沈阳力量”!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达1426个,创历史新高

  2022年9月,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宁辽河实验室揭牌运行。目前,辽宁材料实验室已在材料素化技术、结构化材料技术、钢铁再生技术等6个颠覆性技术方向启动建设专业研究所,开展各类科研工作。

  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宁辽河实验室是我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也是沈阳市构建形成布局合理、梯度培育、绩效导向、开放共享、动态调整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沈阳市围绕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抢抓新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机遇,主动聚焦国家战略目标,以产业发展和创新链布局需求为牵引,不断扩大科技创新平台增量,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存量、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质量。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沈阳市以绩效为导向,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政策,引导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组织各级各类平台向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含机器人)、航空、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配置和开放。以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带动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优势整合、联合攻关、利益联结、技术转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目前,沈阳市以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初具规模。据统计,2022年,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1426个,创历史新高。计划到2023年年底前,沈阳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0家。

  沈阳市日趋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正释放出引领产业创新的强大动能。依托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建设的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攻克了探月工程、长征五号、载人航天、白鹤滩水电站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关键铸件制造技术“卡脖子”难题。2022年新增的6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专利3008项,获得授权2112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754项,形成新产品、新工艺1101项。同时,科技创新平台也已经成为“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重要载体,仅2022年新布局建设的88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就集聚科研人员3590人。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94.28亿元,同比增长20.54%

  促进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沈阳市不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提升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承接转化能力,科技成果熟化、转化、产业化不断加速。截至2022年12月22日,沈阳市当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41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94.28亿元,同比增长20.54%。

  沈阳市制定出台《沈阳市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行动方案》《关于完善沈阳市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建立科学、实用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推广沈阳化工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经验,鼓励驻沈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赋权。同时出台政策,“真金白银”补贴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在沈转化成果,奖励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技术合同的技术转移机构。

  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中试基地是关键一环,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沈阳市已经备案20个市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平台)。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发展,沈阳市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品测试、企业孵化等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在沈转化。在“兴沈英才计划中”,沈阳市首次设置对中试平台的支持政策,政策提出将对中试平台的建设投入、中试服务费用、中试项目数量和质量、中试成果转化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绩效评价,择优对中试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

  “通过专家‘一对一’的指导,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享受各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红利,我们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易的信心更强、动力更足了。”辽宁斯宝达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健全的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沈阳市坚持对技术转移人才、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和专业人才培育;面向驻沈30家高校院所建立专班包保服务机制,对18家重点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备案制度。2022年,沈阳市梳理发布待转化的科技成果2415项;累计开展项目路演、成果对接等活动320余场,服务科技企业7350家(次);本地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700余项。

  今年,沈阳市将在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含机器人)、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同时,不断推动驻沈重点高校院所发布高质量科技成果,提升中试基地转化效能。计划年底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

  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达15363家,居东北首位

  “高新技术企业是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政策的引导也激将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升创新能力。”沈阳中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研发推广的企业,新晋高企后,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我们将不断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精细化工产业创新高地和创新成果孵化基地。”

  科技型企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沈阳市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对首次认定、重新认定、整体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同时支持专业服务机构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每年入库培育企业3000家以上。2022年,沈阳市科技型企业数量达15363家,增加4238家,同比增长38.09%,科技型企业数量位居东北地区首位。

  提升“量”,也要保证“质”。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沈阳市坚持“育苗、培干、强柱”,努力推进沈阳科技型企业成为辽宁振兴“跳高队”的主力队员。沈阳市出台《沈阳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市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抓手,加快打造创新型经济,重点明确18项任务举措和147个创新创业项目,建立起清单化推进工作机制。同时,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平台搭建、资金奖补等方式,引导科技型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转型升级。

  2022年,沈阳市雏鹰企业数量达1385家,新增320家,同比增长30.05%;瞪羚、独角兽企业数量达235家,新增83家,同比增长54.61%。作为新晋独角兽企业,东软睿驰在汽车基础软件、自动驾驶等处于市场领军地位,车云一体、新能源汽车BMS电池管理系统等业务持续快速增长,连续三年入选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榜单。

  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沈阳市将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力争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在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创新沈阳建设正快步向前!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