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教育周刊 | 三尺讲台 爱与坚守 正文

教育周刊 | 三尺讲台 爱与坚守

[探索] 时间:2024-03-29 19:17: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33次

原标题:教育周刊 | 三尺讲台 爱与坚守

编者按

金秋九月,教育坚守新学年开启,周刊我们迎来了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尺讲

一根粉笔、台爱三尺讲台、教育坚守四季耕耘……每个人成长的周刊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尺讲谆谆教导。本期《教育周刊》从我省教师中选取5位优秀代表进行报道。台爱他们在讲台上演绎精彩人生,教育坚守让更多孩子拥有迈向广阔天地的周刊机会。他们的尺讲坚守,让孩子们的台爱心灵和未来熠熠生辉。

琼中红毛希望小学特岗教师王杨颖:

让孩子与音乐美丽邂逅

王杨颖

■ 记者 李梦瑶 通讯员 林学健

9月,教育坚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希望小学迎来开学的周刊日子,六年级学生小芸迫不及待想要见到王老师,尺讲把自己刚学会的歌唱给她听。得知王老师正在北京培训时,小芸有点失望。

让小芸心心念念的王老师叫王杨颖,是红毛希望小学的特岗音乐教师。2014年毕业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王杨颖,上岗前对“特岗”有过一些刻板印象,“我觉得可能要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

做好吃苦准备的王杨颖,2018年通过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进入红毛希望小学。第一次到校报到时,她惊呆了。

崭新的课桌椅、标准化操场、现代化教学楼……红毛希望小学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城里学校几乎没什么不同,让王杨颖感到有些意外。“我小时候也在乡镇学校读书,这个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王杨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她小时候就读学校的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几乎每学期见到的老师都不一样,这也让她萌生了长大后留在乡村教书的念头。

学校的教学环境比想象中要好很多,不过王杨颖仍依稀看到了儿时学校的影子,“整个学校六个年级近500名学生,在我来之前只有一名音乐老师。” 王杨颖第一学期上课教唱歌时,孩子们根本不敢张嘴,个个都低着头很腼腆。

如何“撬”开孩子们的嘴?王杨颖想利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带他们重新认识音乐这门课。刚开始,报名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寥寥无几。“我只能一个个劝说,告诉他们以后可以出去演出。”王杨颖说,学校学生大多来自附近黎族村庄,“见世面”的机会少,一直渴望能看看山外的世界。

在王杨颖“生拉硬拽”下,一支学校合唱团宣告成立。农村孩子音乐基础薄弱,认识五线谱的学生几乎没有。王杨颖就从吐字发声等基本功教起,边排练边讲解乐理知识,一点点纠正学生的发音。

“斑鸠叫毛鸡合,斑鸠多挂榕树……”去年,为了参加县里的一个唱歌比赛,王杨颖将参赛歌曲音译成黎语版的《斑鸠歌》,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那次比赛成绩不算太好,但孩子们的进步却被王杨颖看在眼里。黎族姑娘小芸平时不爱说话,有些自卑,随着音乐放声歌唱时却显得从容自信。渐渐地,她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变得越来越自信。

“音乐或许不能直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却能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王杨颖说,她想继续带好这个合唱团,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到有温度的音乐教育,通过与音乐的相遇拥有更丰盈的精神世界。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师袁涛生:

一名“双师型”汽车医生

袁涛生 记者 昂颖 摄

■ 记者 昂颖

9月7日上午10时许,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的汽修实践车间里,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正在进行。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听85后教师袁涛生讲课。只见他手握扭矩扳手,弓着腰在汽车底盘下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服。

“袁老师技术高超,教学严谨,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汽修专业2015届毕业生、海口市广汽丰田美兰区店技术总监薛尚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无论是在校时还是毕业后,同学们都习惯称袁涛生为“袁师傅”。

今年33岁的袁涛生已经在汽修教学岗位上耕耘了11年,为上百家知名企业培养了数千名汽修人才。作为学校新能源汽车教学研究组组长,他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奖等多项荣誉,获评为汽车修理工高级技师、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袁老师告诉我们,一名‘汽车医生’要有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想学好汽修这个行业,就要反复琢磨、反复练习。”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汽修专业学生郑好养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袁涛生的口头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汽修工作的诀窍,每次实操课上,他都会反复进行演示操作,直至学生完全掌握要点和难点。

袁涛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还体现在与学生们共同备战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等竞赛上。袁涛生在大赛前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至少4个月的技能集训。在连续九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中,袁涛生带领学生一共斩获12项大奖。“最辛苦的是临赛前那个月,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进行高强度训练。”备战过程很辛苦,但袁涛生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过去,袁涛生主要教授燃油车型的维修技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给他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7年,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开始布局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践课程。新能源汽修行业要求维修人员熟练掌握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车载网络技术。为了更好地掌握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袁涛生每逢周末就去汽修厂“充电”学习。同时,他还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储备,暑期多次参加新能源汽车专业化培训。

“用心教好每一位学生,就是对将来每一位需要汽修服务的顾客负责。”袁涛生说。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也在认真学习专业技术,向行家里手的目标迈进。

首都师大白沙附中教师王琴:

演绎严与爱的辩证法

王琴 白沙融媒体中心供图

■ 记者 曾毓慧 通讯员 陈权

9月6日是新学年报名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的校园又迎来一批新生。该校高一年级主任王琴面带笑容,耐心答复学生和家长的问题,不时嘱咐他们与开学相关的注意事项,很快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4年前,43岁的王琴通过海南省好教师好校长引进工程的层层考核,从江苏省连云港市一所重点中学来到千里之外的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任教,成为白沙中学教师队伍里的一名“新人”。

从海口到白沙报到的第一天,大巴车在中线高速公路上行驶了2个小时,然后又继续在四五十公里的崎岖山路上行驶,“绕圈圈”般地驶过鹦哥岭。因为晕车难受不已的王琴,根本顾不上欣赏层峦叠翠之间的美景。到达白沙中学后,她看到蜿蜒的南叉河宛如一条玉带从校门前穿城而过,一栋栋校舍屹立眼前。看到学生单纯朴实的笑脸,王琴心里踏实了,“既然选择了扎根山区,我就要沉下心来,帮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走出大山。”

在王琴看来,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做更好的自己”“愿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逐梦航行”……王琴到任后就被委以班主任、政治科备课组长的职务,每天清晨都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两句班主任寄语,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课间休息时,常常能看到她在教室里为学生答疑释惑的身影。在暑假和寒假,与学生、家长通电话、视频交流,或沿着崎岖山路驱车一两小时进行家访,已成为她的假期常态工作。

学生小琪上高一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稳定。王琴与她多次交流后得知,家境困难、父母身体不好等原因影响了她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王琴进行了多轮家访,动员家长积极开导小琪。去年高考,小琪获得了753分的好成绩。

“严与爱,让学生既能成才,又能成人。”王琴说。在白沙任教已满4年的她坦言,与白沙师生、家长一道探索求知,收获颇丰。去年,白沙县委、县政府加强与首都师范大学的沟通合作,在原白沙中学的基础上,揭牌成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办学模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学业优秀的孩子留在该校就读。

新学年伊始,朝气蓬勃的新生陆续走进校园,王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个偏远山城的教育未来,恰如那层峦叠翠的鹦哥岭,孕育希望,充满生机。

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陈霆:

帮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陈霆

■ 记者 陈蔚林

一名男子横穿马路跨越围栏,却刚好落在交警的摩托车后座上……小视频中的这幕情景逗得孩子们放声大笑。近期,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陈霆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对我省60名医务人员子女和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陈霆组织的又一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部分内容。

除了安全教育外,陈霆和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在10天时间里,还为孩子们送去了趣味数学、海洋文明、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等累计360余个学时的支教课程。

从2014年参加工作至今,陈霆每年都会组织和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他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法宝”之一。由于兼任学校辅导员和团委书记,这位85后青年教师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和群团工作结合起来,力求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让看似枯燥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有亲和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例,这些年来,陈霆为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量体裁衣”,打造了“阳光助残”“恤病助医”等6个领域的8个实践基地、8个精品项目,累计为5万余人次提供超过2.6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2015年暑假,陈霆带队到定安县新竹镇新序小学支教。他们以教室为宿舍,以课桌和地板为床位,用白布拼接成幕布播放励志影片;去年,陈霆的学生们在乡村学校顶岗实习,他开了一个多星期的车,把6个市县的15所学校转了个遍,就为了亲眼看看学生们的实习和生活情况……

陈霆认为,“言传身教”就是最生动鲜活的思政教育。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参加了捐款和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承担学院“战疫有我”的专项宣传教育行动,先后编辑推出18篇理论文章和微课课件,其中多篇文章被“学习强国”平台和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转载。

在陈霆等人的带动下,海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迅速行动起来,集结成“青年疫情防控突击队”,通过捐款捐物、在线支教、结对帮扶医务人员子女等方式在全国各地积极抗疫。陈霆认为,学生们的表现就是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厚积薄发的最好证明,“我将继续利用好群团工作这一载体,守正创新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切实帮助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东方江边中心学校教师周丽春:

托起山里娃的求学梦

周丽春

■ 见习记者 刘婧姝

9月开学季,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教师周丽春近日提前到校,准备开学工作。校园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明天会更好》这首歌,即将看到学生们熟悉的笑脸,周丽春心里暖洋洋的。

1998年,拿到东方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周丽春欣喜若狂,她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上小学三年级时,她在一名实习教师的鼓励下,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决心要成为一名教师。

2001年毕业后,周丽春一直在私立学校任教。2009年9月,她来到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任教。“我刚来的时候,有些孩子普通话都不会讲,跟我当年上学的时候一样。”周丽春说,从那时起,她就决定要让这些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两年前,身材瘦小、头发发黄的小茗(化名)成为周丽春的学生。“他平时几乎不跟人交流,老师问话时也只是点头或摇头。”从见到小茗的第一天起,周丽春就开始默默关注这个“不太一样”的孩子。

有一天,小茗没来上学,家长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心急如焚的周丽春很担心小茗的安全,便发动全校教师一起去四处寻找。“我们担心他有危险,重点查看了楼顶和水库等区域。”后来,夜幕降临,小茗才自己回到家里。

学校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小茗的母亲也常年在外打工。他十分孤僻,平时很少和同学来往,有时还会被班里的同学欺负。为了让小茗走出心理阴影,周丽春鼓励同学们和他交朋友,让他们玩游戏时叫上他。得知孩子在校的表现后,小茗的母亲急得在电话里责骂他。周丽春耐心与小茗的父母沟通,让他们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关怀和呵护孩子的成长。

“别怕,在学校老师就是你的依靠。”在周丽春的呵护下,小茗慢慢打开心扉。“后来,他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见到我也会主动打招呼。”看到小茗的变化,周丽春感到十分欣慰。

小茗等众多山区孩子的成长,让周丽春更加坚定了扎根山区学校的决心。这些山区孩子渴望爱、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周丽春的守护无疑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力量。

采访结束时,周丽春的同事沈霞说,“学校在这茫茫的大山里,交通十分不便,有些老师都不想来,有些人来了很快就走了。周老师在这里坚守这么多年,真的很难得。”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