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运河】古码头、古渡口、放河灯......浚县码头村收藏满满运河“水运记忆”

[探索] 时间:2024-04-19 00:50: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200次

原标题:【行走大运河】古码头、水运记忆古渡口、行走放河灯......浚县码头村收藏满满运河“水运记忆”

“哈罗哈罗嗨哟……”10月20日,大运在卫河岸边,河古河灯河年过八旬的码头码头满运浚县屯字镇码头村村民段培圣再次吆喝起船工号子。

段培圣是古渡一名老船工,年轻的口放时候与父亲、二哥一起从事船运工作。浚县他所在的村收藏满码头村,因紧临航运发达的水运记忆卫河,曾是行走浚县境内最大的码头所在地,见证了大运河昔日的大运繁华。

卫河是河古河灯河明清时期的叫法,隋唐时称永济渠,码头码头满运宋代叫御河,古渡是大运河的一段。码头村位于卫河水运险段“十八里溜”上端,此处水深岸长,便于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由于卫河水运日益兴旺,这里逐渐成为大运河航运的重要水陆码头,水运上至新乡,下至天津、北京。《浚县志》载:“码头村南的码头为浚县境内最大码头。”

码头村党支部书记段利介绍,村西约2公里的善化山、象山出产贡品花斑石,是元明清时期皇宫大内专用贡品,运河方便了这里的交通,花斑石和石料的外运促进了这里的繁华。据悉,盛时舳舻河中云集,不下数千艘。清末民初,经浚县的货船仍有700余艘,载重百吨以上的大船约占三分之一。如今的码头村内,古码头、古渡口等卫河航运文化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遍布。

此外,卫河航运文化在码头村烙下的痕迹还有各式各样的庙宇以及放河灯、拜河神等风俗。“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全村人就会聚集起来举办放河灯大会,大家扭秧歌,燃烟花,唱大戏,放河灯,期盼风调雨顺,民富国强。”今年78岁的李新明是村里的“河灯大师”,说起河灯,他分外激动。

李新明拿起自己制作的一个河灯向记者介绍,河灯的样式非常多,是由各色彩纸折叠、粘贴而成。“不同样式的河灯寓意也不尽相同,有祈福、求学、发财等多种多样,我手里拿的这个就是前几天刚做的求学灯。”李新明说。

2014年7月,码头村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这个承载着运河水运记忆的村落,在新时代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