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体育20条”:小学每周5节体育课,每天运动最少2小时

[休闲] 时间:2024-04-18 17:08: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2次
保证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上海少推动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发布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体育条小体育天运保障每天校内外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近日,周节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上海市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动最该行动方案共六大行动二十条举措,上海少被称为“体育20条”。发布

“体育20条”同时明确,体育条小体育天运将学生参加比赛、周节运动技能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动最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各区、上海少学校绩效考核评价,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体育条小体育天运区,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等。周节

9月22日,动最上海市教委和部分区教育局代表对“体育20条”进行了解读。

上海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教委 供图

上海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教委 供图

“五个新城”推进“一校两运动场”建设

《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包括:场地设施升级行动、教育教学提质行动、赛事育人增效行动、家校社协同共育行动、多元评价引领行动、组织保障强化行动,共二十条具体措施。

上海将全面提升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和保障能力,为学生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提供有利条件,推动落实场地设施建设标准,新建学校严格按标准配置体育场地,“五个新城”及有条件的郊区进一步提高标准,推进“一校两运动场”建设,36班及以上规模高中原则上须配置400米环形跑道。

将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区域体育场地统筹保障范围,推动场地设施拓展升级,灵活打造“微操场”,建设校园体育运动智慧场景,推广运动休整室。

鼓励社会场馆资源为学校提供支持,鼓励向学生公益开放,并将每年9月第3周的星期六设为社会体育场馆“青少年健身公益开放日”。

上海将聚焦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施“知识+体能+技能”课程内容,基于“双新”要求,深化“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方式转变,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以高品质育人理念、育人课程、育人课堂引导育人方式变革。

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2-3项运动技能。

进一步保障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保证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推动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保障每天校内外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数字化手段赋能课堂运动监测,提升运动强度,确保运动安全。

强化师资队伍配备,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大力培养体育名师、领军后备人才和有教练员、裁判员资质的体育教师。

学生体育运动

学生体育运动

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各区、学校绩效考核评价

上海将挖掘体育赛事的育人价值,拓展育人功能,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实现以赛育人,发挥赛事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养成顽强意志品质、弘扬体育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建全分层赛事体系,打造2-3个品牌赛事,丰富锦标赛、阳光体育大联赛设项,试点举办体质健康专项赛,推动各区举办体育节,学校每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运动会。

上海将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平台,合力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如:发布青少年体育运动“地图”、支持社会机构向学生提供公益服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字画像、学校配置AED等应急救护设备。针对存在体质健康不足的学生,制定包括增加校内外锻炼时间、调整饮食习惯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指导等。

上海将用好评价指挥棒,围绕态度、行为和成效,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能力,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树立全面育人导向。

将学生参加比赛、运动技能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评估课时、师资及场地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并落实整改,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各区、学校绩效考核评价,纳入督政、督学范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区,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等。

《行动方案》强调,各区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领导,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总体谋划、资源布局和投入保障。

学生体育运动

学生体育运动

体育课学些啥?

小学每周五节体育课,中学每周四节体育课,都在学些啥?孩子们是否喜欢?

上海市黄浦区梅溪小学、董家渡第二小学有“足球”、“形体艺术”、“瑜伽”、“武术咏春”等课程。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分年级设立体育舞蹈课。

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充满了科技感,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创新方式,改变中心城区小场地带来的短板效应,如七色花小学在全息运动场馆“魔法空间”,借助多媒体交互技术,创设了集声、光、画立体的航天主题学习情境。

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充满了科技感。

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充满了科技感。

嘉定区校园足球联盟项目,目前已经构建南、北两片精英训练营营地,选聘60余名国内外足球教练员进校园。嘉定区已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19所,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达50余所,各校足球队总人数保持在2000人左右。

此外,早在2018年嘉定就借助区内“汽车城”资源,开始探索卡丁车进校园试点工作,并通过项目化实施和课程研发推进落实,目前试点学校数字还在扩大。

闵行区开展了赛事育人增效计划,在学校中设置“6+X”,即广播体操、踢跳、啦啦操、武术、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三选一等学生必赛项目,且在足球、篮球比赛先行先试,并通过承办国际足球邀请赛、全国啦啦操大赛、全国校园足球比赛、上海市中小学生网球锦标赛、上海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广播体操、健身操比赛等丰富的体育赛事,为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汇区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钱文华介绍,徐汇区率先试点家庭体育回家作业,开设双休日学生运动专场,保障课后服务体育专项经费投入等形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促进学生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让“小眼镜”、“小胖墩”明显减少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介绍,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是回应社会关切,比如家长十分关心的孩子近视、肥胖的情况。

通过体育运动,“小眼镜”、“小胖墩”的情况的确有了明显减少。

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嘉栋介绍,2020年9月嘉定区开始试点“健康生活”项目,借助运动手环等监测设备,降低本区学生肥胖率。截至目前,试点学生中体重下降比例达到了46.84%,BMI指数下降比例占到57.33%。

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王维刚介绍,该区依托“启家”家长轻应用建设,加大数字赋能学校体育工作,试点打造校园智慧体育,通过AI识别、智能计算,实现学生体育学习、锻炼、比赛、体质监测的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支撑开展学生运动能力、体质健康、肥胖和视力防控干预,促进学生提升体质健康。

另外,上海还在全国率先推广“运动休整室”,运动前,学生们可以在“运动休整室”里换好运动装备再去运动,运动结束后,再到“运动休整室”换下出汗的运动服,这样再也不用穿着汗湿有异味的衣服,避免难受,也不易生病。

学校空间有限怎么办?别担心,有“微操场”来帮忙,闵行区通过“上天入地”“立体扩容”等措施挖掘潜力,拓展体育运动空间,各学校根据场地情况配置简易多用的力量训练支架、多功能墙、倒立椅等设施,灵活设置锻炼“微操场”。

迷你攀岩墙

迷你攀岩墙

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因地制宜,创建小型多样的运动项目。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介绍,该区在校园内大力推动体育设施更新升级,实施“上天入地”“立体扩容”“一场多能”的智能体育场馆建设,如师专附小利用学校“空闲”的墙建造迷你攀岩墙、北京东路小学充分利用“白墙”,技术赋能引入VR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空间内也能得到锻炼。

同时拓展外部空间,建立区域体育场地资源信息库,使学校运动会开在体育场,体育课上在体育馆。黄浦发挥游泳场馆多的优势,与敬业、格致、鲁班和斜桥游泳馆签订教学协议,组织全区三年级和其他有条件的学校,为学生开展游泳课的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