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吴起:“金蛋蛋”长在沙蒿蒿林 正文

吴起:“金蛋蛋”长在沙蒿蒿林

[热点] 时间:2024-04-26 14:48: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次

冰雪覆盖之下,李树和家庭林场的吴起林木依旧挺拔。本报记者 刘印摄

本报记者 刘印 通讯员 温巧莉

一场大雪让吴起县的长沙山峁沟岔都披上了雪白的盛装。

12月1日,蒿蒿从吴起县城出发,金蛋蛋沿着崎岖蜿蜒的吴起山路驱车80公里,记者来到了铁边城镇李台子村李树和的长沙家庭林场。

吴起,蒿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金蛋蛋是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长沙境内山大沟深、蒿蒿少雨干旱,金蛋蛋曾是吴起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李树和记忆深处,长沙深深烙印着20多年前家乡的模样:“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

2015年,在外经商多年的李树和回到了家乡,成立了铁边城镇第一个家庭林场,迈出了荒山荒坡变成“绿色银行”的第一步。

“什么是家庭林场?”

“家庭林场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以林业为主的商品生产的经济主体。”李树和向记者解释,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名词好记,落地不易。”

一开始,林场种下的新苗成活率只有六成左右。“但我想,树木只有成林才能有保水作用,种得越多,成活的概率就越大。”倔强的李树和下定决心要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山上种出一个“花果山”,“改善土壤,挂营养液,能用的措施都用,苗死了就补。”渐渐地,林场苗木成活率越来越高。

在海拔1680米的太皇山顶,一棵棵松树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身姿挺拔。“你现在看见的树都是我这些年种下的,将来这一片林子全部都要交还给我们的村民。”李树和说。

5年过去了,如今林场造林2.5万亩,李树和也成了吴起远近闻名的“造林大王”。一座座荒山变成了满山是宝的“富民山”,实现了“国家要被子,百姓要票子”的双赢。

“今年我农闲时间采摘山桃、山杏和沙棘售卖,增收了3万多元!”李台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向记者唱起了自己改编的信天游:“羊啦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绿染山川景色新哎耶,生态扶贫结硕果哎耶,‘金蛋蛋’长在哎呀沙蒿蒿林……”信天游激昂高亢,唱出了李文成的好光景。

李文成身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和一家人的生计都落在妻子身上。同村的李树和很早以前就想帮他家摆脱贫困,奈何一直没有合适的活计介绍给他。家庭林场成立后,李树和第一时间就想到让李文成夫妇二人到林场务工,帮他家增加收入。除在林场务工外,两口子还采摘一些山桃、山杏、沙棘,一年下来收入8万多元。“我看李树和的苹果园今年都挂果了,我也打算在自己地里种些果树,收入肯定不错。”李文成说,“家庭林场不仅提高了我们家的收入,也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

“现在这片土地生态富民两不误,下一步,我们计划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给群众教技术、帮销售,让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说起未来的打算,李树和信心满满。

目前吴起县建成5家家庭林场,造林面积10.3万亩,辐射带动400多户困难群众增收。昔日的“砍树人”变成了如今的“看树人”,林子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山沟沟成为群众的“聚宝盆”。

“按照‘生态效益补偿+护林员+财政造林补贴+林下种植养殖+劳务造林+退耕还林补贴’的模式计算,仅生态扶贫一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至少增收2800元,部分户增收突破6000元。”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崔江勇说,全县正逐步摸索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