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共同富裕须精准提高民众收入能力

[娱乐] 时间:2024-04-24 15:22: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4次
中评社北京10月19日电/“共同富裕”是姚洋当前的热词。何谓共同富裕,共同高民共同富裕的富裕路该如何走?社会上有不少讨论。  平均主义不是须精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准提众收我们吃过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姚洋亏。在“大锅饭”体制下,共同高民干好干坏一个样,富裕干多干少一个样,须精民众的准提众收生产积极性不高,经济体系低效。姚洋我们不能再重复这样的共同高民错误。  当前,富裕一小部分人不仅财富来路可疑,须精而且高调炫耀,准提众收引起社会的反感。但是,“杀富济贫”不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承担企业失败的风险,社会舆论容易被“幸存者偏差”所左右,只看到成功的企业家,而容易忘记那些失败的企业家。实际上,成功企业家的高收入是以更多失败企业家的损失为基础的,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层面上,让潜在的企业家打平他们的期望收益和投资成本。  笔者认为,共同富裕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托底”,另一个是“提升”。“托底”就是为所有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让民众摆脱对衰老、失业、疾病和匮乏的恐惧;“提升”就是提升民众的收入能力,让所有人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收入。社会保障不仅是社会福利,也可以提高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因为它降低了掉入贫困陷阱的风险,民众就可以放开手脚,去从事有一定风险但回报率更高的生产活动,比如开个小店、发明一项新技术,或者开办企业等等。提升民众收入能力是“授人以渔”,让低收入群体依靠自身获得更高的收入,缩小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换言之,共同富裕不是要把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拉下来,而是要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上去。  这样的目标,与中国人的道德观是一致的。我国古代社会就有社会保障机制。南方地区长期存在各种族田,为本族成员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宋代开始有政府承办的福利制度,救助老弱病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理想。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公平观是建立在古老的比例原则之上的。这个原则是所谓“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所秉持的公平原则,孔子、孟子、墨子以及亚里士多德都相信,一个人得到的回报应该与他的能力和努力成正比。儒家和墨家更是提出了政治贤能主张,认为选贤任能是分配政治职位的原则。这些原则仍然被今天的中国人所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实施。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