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关于朱令案的回忆 正文

关于朱令案的回忆

[时尚] 时间:2024-04-19 14:05: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61次

朱令终于走了。那个投毒的朱令凶手,必定是回忆既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又畏惧这一天的到来。朱令走了,关于意味着这桩“铊投毒”疑案,朱令将彻底进入历史,回忆慢慢被时间的关于流沙冲刷磨洗,凶手的朱令后半生可以逐渐摆脱朱令的身影;而同时,朱令的回忆离去又意味着最猛烈的社会追问即将开始。这是关于最后一次社会舆论倒逼朱令案件侦办情况公开的机会。如果扛过去,朱令凶手就彻底安心了。回忆

而对于朱令的关于父母,可能也有同样的朱令心情,只不过次序正好相反,回忆既畏惧这一天的到来;又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畏惧的是孩子的离开,但这也意味着解脱。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离开人间的远行,在孩子之前。但朱令的父母,恐怕相反——自己走了以后,孩子怎么办。

这个案件,我想关注本号的网友,都应该有所耳闻。在本号网友中——我可能是看过资料信息最多的那个。

第一次听说朱令案是在1995年的夏天。当时还不知道朱令的名字和案件背后的蹊跷,只是看报纸上说,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一位身患怪病的清华女生获救了。新闻点突出的是互联网神迹——清华女生突发急病,国内医院想尽办法未能找到病因,大学同学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求救,国外医生认为是一种罕见的金属元素中毒,按此医治,挽救了女生的生命。

1995年,那时候BB机还是个稀罕物件(这种古董还有谁知道),手机更是难得一见,互联网是非常陌生、高端、神奇的一种高科技发明,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想象当时通信手段的落后了,连打电话都要找电话亭和路边小店付费拨打。和国外的联系,除了异常昂贵的国际长途,就是来往时间以星期计数的国际邮件。此时,竟然有一种叫互联网的东西,能把中国和世界连在一起。太神奇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朱令案件。

第二次大概是在2001年到2002年,那时互联网刚刚在国内兴起。我第一次知道了那个身患怪病的女生叫朱令,她是被人投毒加害的。一起互联网救人的新闻,变成了投毒案。这要感谢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贝志诚把这个案件和他所了解的情况写成帖子发在网上,一时间传遍各大BBS(多么古老的网络名词),引起了第一次网络上的讨论和关注。

贝志诚同时也是1995在互联网上求救的主力。如果没有贝志诚的第一次积极施救,朱令早因怪病而冤死;如果没有贝志诚6年后的网上追凶,朱令案件在20多年就被湮没了。我觉得贝志诚身上有一种金庸小说人物才具有的侠义之风。而贝志诚因为20多年来的坚持,屡屡被恨他的人攻击和污蔑。竟然网上有一股力量要把贝志诚打为投毒凶手,难道是凶手请来的水军?

第三次是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天涯关于朱令案的大讨论。这才是朱令案真正走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热点,形成舆论压力的一次。那个被怀疑为投毒人朱令的室友——孙维承受不住由由网上转化到身边的真切压力,也在天涯现身和网友对线。为了这次和网友对线,经过认真筹备,那个宿舍的室友全部登录天涯和网友展开争论。从1995—2005年,仅仅十年间,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普及。

第四次是2013年春天,因为当时在复旦大学发生了一起投毒案(迅速被警方侦破),立时就引起了公众对朱令案件的回忆。朱令案又一次成为热点,这次的声势还要大于2005—2006那一次。《三联生活周刊》为此做了一本专辑。

平安北京(北京市公安局官微)为此专门发布了一篇关于朱令案的声明,对于熟悉公文写作的同学,看了这篇声明,心里就很清楚了。

当时,我在想,朱令案件在舆论上的发酵,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次。而下一次可能就是朱令去世的时候。这次到来了。

其实中间还有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小的网络讨论——著名的案件分析公号“没药花园”大概在2019年专门分析过朱令案件。我全文看了没药花园连载的系列文章,篇幅赶上了一篇中篇小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朱令案件,曾经通宵不眠翻遍天涯网页讨论的老同志,我深深被没药花园的资料搜集、信息判断、逻辑推理、综合分析能力折服。结论也很清楚。而且从没药花园的文章中得知,在2018年,朱令案件有一个很大的新发现。朱令父母曾经精心保存的朱令中毒后脱落的头发——在科技发展到2018年——经检测,发现朱令被长时间的小剂量、多次投毒,远远多于以往认为的两次投毒。具备这种条件的投毒的,结论就更加明显了。

没药花园的文章引起了网上对朱令案件的又一次关注,但没几天,那几篇文章就都被删除了。

——————————————————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老硬盘里翻出的写在2013年5月的一篇帖子:

从1995年暑假听说清华女生患怪病求助于互联网得救,到2002年知道朱令是被投毒,到2005-2006年天涯上直接爆出孙维是逍遥法外的“凶手”(嫌疑人),再到从今年因复旦投毒案朱令案件再回公众视野,我对这个案件的关注已经十多年了。

回想起2005—2006年,通宵达旦在天涯一页一页爬楼,就是搞清楚这起案件。关注这个案件,一方面是出于对朱令的痛惜,一方面是对网络群众运动的天然反感,想根据自己的判断弄清楚到底孙维是不是“凶手”?

朱令案件在网上出现以后,有了海量的信息,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是网友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伪造的(如自称孙维男友的帖子)等等。我所依据的都是经过网络检验被判定为真实的信息,至少是发帖人身份为真的信息。

2005年的最后一天,朱令案件从天涯发端在网上成为热点,面对网友的质疑、咒骂和人肉搜索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孙维在天涯上对朱令案件发布了长篇声明,表达了自己遭受的委屈,一再说明自己不是凶手,解答了一些问题,其中有些内容有相当的说服力。但当时一读完这个贴子,我就有两个疑问,反而更加怀疑孙维。

第一,孙维为什么成为网民声讨的对象?最直接的原因是孙维是作为唯一一个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讯问(突击审讯?)的嫌疑人。但是在讯问八小时后,侦破行动突然间戛然而止。孙维在声明也承认了被警方带走讯问的事实。可是面对网友的气势汹汹的声讨,孙维对警方主要问了她什么?八小时内发生了什么?她怎么回答使警方解除了嫌疑等最关键问题始终缄默。

面对当时网民抓凶手的狂热,孙维敢于站出来,一定是希望能以一篇文章平息最主要的质疑,维护名誉,使自己的生活回归平静。但这篇很多细节描述得非常清楚的长篇解释性文章,为什么避而不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回避最核心的关键内容?做到了最典型的避重就轻?避实击虚?选择性遗忘呢?这样一来,孙长篇声明的基础如立流沙,无法站稳。

第二,质疑孙是凶手的重要理由是——孙是当时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这一条相当致命,孙维当时是物化二班唯一一个在化学实验中能接触铊的人。为了打破证据链中最关键的一环,孙维让他哥哥(从未在清华工作和学习过)进入化学楼,从实验室里拿走了一瓶印有骷髅头的化学毒液,并全程录像以证明清华对实验毒物实在没有像样的管理,普通人都可以很轻易地拿走毒物。

但是,我特别困惑。因为我也去过清华,如果没有人带领,就连清华的化学楼在哪里都不知道。其次,毒害朱令的铊盐和随便哪一个实验桌上的印有骷髅头试剂是截然不同的物品和概念。化学实验里的有毒试剂很多,但铊盐就那么一种,只用于特定的实验。在物化二班,当时只有孙维一个人才能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做接触铊的实验。孙维让他哥取毒剂的举动,恰恰说明了,没有人带路,一个不熟悉清华不熟悉化学实验的路人甲或许有可能找到化学楼,但绝不可能找到正好使用铊盐做实验的那个教室,并取走铊盐。只有熟悉清华熟悉化学实验,才具备取走铊盐的条件。如果是路人甲,至少需要有具备以上条件的人悉心指点。谁会去指点呢?

过滤掉网上故意编造的错误信息干扰,有一些是已经确定的事实:朱令是被两次投毒,在第一次投毒未果(大约在1994年11月)后,第二次的投毒量(1995年3月)大大超过了致死剂量,证明这是一起蓄意的谋杀。(注:根据最新对朱令头发的检测,朱令被长时间、小剂量地多次投毒)

如果不是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介入,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求助,朱令必死无疑,而且到死都不知道是被蓄意毒杀,只能是被尚未被诊明的怪病致死。一个大学生,社会关系简单,活动场所固定,而且被至少两次投毒,对于公安是很简单的案件。为什么破不了?为什么确定了嫌疑人后,奇怪地停止了案件侦破?

前几天,北京警方的官微发布了对朱令案件的公开答复。警方说明,为找到毒害朱令的铊毒来源,进行了大量排查,明确地暗示出(明确和暗示似有矛盾,但这就是中国特色,不着一字,尽显其意)铊毒还是出自于清华。警方的意思很清楚,该办的我都办了,定不了案件是证据灭失。

而证据是怎么灭失的呢?经医院提醒朱令是被投毒,在朱令入院一个多月后,朱令父母在当年四月底向清华保卫处报案。清华保卫处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通知朱令的舍友保护宿舍现场,造成朱令的宿舍发生了一起毫不意外的失窃案。丢失的东西不用猜大家也能想到,正是朱令的隐形眼镜、洗发液浴液、口红、杯子等个人生活用品。想想,凡是经过90年代大学宿舍生活的都知道,有谁能对宿舍里同学的洗发水、牙膏等个人物品分得如此清楚。精准地拿走这些投毒案物证,造成证据灭失,造成无法破案后果的是什么人呢?只能是极其熟悉这个宿舍且用心特殊的人。

化学实验里的有毒试剂很多,但是具备隐蔽性,不立即发作并易与其他病症混淆的铊中毒,不是一般学生能知道的。铊盐投毒,具备专业性,至少要了解铊的毒性。具备了解铊毒性,能拿到铊盐、能实施至少两次以上有效投毒(可能远远不止两次,我看了一个帖子的分析很有道理——注:当时那篇帖子的推断,被后来对朱令头发的检测证实了),且不误伤他人,在宿舍里非常准确地偷走了朱令的用品(物证)等多项条件的嫌疑人,是一个非常小的范围。警方经过对130多个人的大范围调查后(警方官微曾提及),结果从这个诸多条件交集的小范围里,带走了唯一一个犯罪嫌疑人讯问,这个人满足了所有条件,她就是孙维。然后,然后,就突然停止了。

还有,在天涯发布声明之前,孙维和当时宿舍里其他女生进行了邮件联系,请她们为该声明把关,看看哪里不合适,并且商量在孙发帖的时候一起登录天涯表明身份,从同宿舍同学的最亲近角度,为孙维洗清。不料想,孙的邮箱被一个关注此案的好奇黑客破解,拿到了孙与同宿舍女生来回商讨的邮件。这些邮件已被证明为真。这个事前串联的举动并不能证明孙维和同舍好友就一定有问题。不过,我看了以后,不由自主,产生了一个胆战心惊的疑问。

邮件中处处可见孙维和她们在抱怨网络暴民,甚至其中一个女同学因受不了被网民骚扰的委屈,表示再也不给朱令捐款,隐约现出了对朱令这个病人的不满。女生们都迁怒于已被毒害成废人的朱令,不愿再捐款,可是她们竟然没有一个字谈到朱令投毒案本身,竟然没有一个字提到“到底是谁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干扰”。冤有头,债有主,当时她们最痛恨、最迷惑、最不解、最想搞清楚的难道不是那个给朱令投下铊盐的凶手吗?这个冷静、坚强和残酷的凶手,在毁了朱令的同时,也基本毁了孙维的后半生,孙永远要背负一个最大投毒嫌疑人的名声,也大大干扰了朱令宿舍几个女生的正常生活。到底谁把我们害成这样?无疑应是她们共同的呼声。但是她们却……我不愿意想下去,因为当时看完这些邮件,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心照不宣”。

这些邮件中有一种深度默契。再往下,我不太敢想,太可怕了。暗夜里面对这些邮件在屏幕上闪烁,脊梁沟都在发麻。我看到有网友也持相似的看法——朱令的宿舍就是那一列东方快车。

……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