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穿越时空的遵义红(行天下) 正文

穿越时空的遵义红(行天下)

[焦点] 时间:2024-04-19 01:19: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8次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时空遵义红(行天下)

遵义会议会址。

作者正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义红

阳春时节,行天下我和老伴坐上了由贵阳开往遵义的时空列车,开启了期待许久的义红遵义之旅。

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行天下“遵义”二字有着独特的时空烙印和记忆,它不仅是义红黔北的一座咽喉重镇,更是行天下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之城,一座永载史册的时空会议之都,一块令人敬仰的义红革命圣地。

红色之城

现代交通的行天下发达,缩短了贵阳与遵义的时空距离。一百多公里的义红山路,被一条条穿山隧道和高架桥贯通连接,行天下银白色的动车飞驰在山谷间,仅仅四十多分钟,列车便抵达遵义站。

走出车站,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造型别致、独具匠心的黔贵风格的建筑,那黏土青砖砌筑的清水墙面,仿佛就是儿时从课本中看到的遵义会议会址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座城市的距离。

深藏于黔北大山中的遵义城,对于我这个来自江南的游客来讲,应该是完全陌生的。然而,当我平生第一次踏上这块洒满无数红军烈士鲜血的土地时,竟觉得如此亲切。“遵义会议永放光芒”,这8个大字如同一粒薪火相传的红色种子植根于我的心中,遵义早已是我儿时梦中神游过无数次的革命圣地。

遵义之旅,我和老伴选择了自由行,想轻轻松松地走一走,看一看,在轻松之中增进对遵义这座红色之城的了解。

遵义车站广场不大,庄重、整洁是它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公交车、出租客运车辆井然有序,没有嘈杂喧闹的拉客喊叫声,也没有流动小贩的叫卖声。在志愿者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坐上了开往遵义会议纪念馆的26路公交车。

坐在公交车上,窗外的景色在流动的车厢里划过,眼前的一切街景仿佛化作铭刻在我脑海中的历史画面。那迎风盛开的杜鹃花,似一张张绽放的笑脸;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像一个个威武的红军将士;那穿梭不息的人流,如奔腾不止的赤水河。望着黔北大地的春景,我的眼神似乎不够用,仿佛要把遵义这座心仪久仰的城市看个透彻,看个明白。

历史丰碑

说起遵义这座城市,遵义人有自己的骄傲和底气。

“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遵义是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遵义还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文化名城。更令遵义人骄傲的是,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遵义又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我们乘坐的26路公交车终点站是文化广场,这里是遵义的老城区,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

曾几何时,这座镌刻着我儿时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如同南湖的红船、井冈山的烽火、延安的宝塔、北京的天安门,是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历史丰碑。

今天,当我穿过一个甲子的时光隧道,跨过四千公里的山川河流,来到扭转乾坤的“转折之城”朝圣时,心中充满着敬畏和虔诚。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和老伴走进了心仰已久的会址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有“遵义会议会址”的牌匾,高悬于会址主楼大门正中,虽历经岁月风霜洗礼,这六个大字依然苍劲有力,金光夺目。

这栋修葺一新的会议遗址建筑于20世纪30年代初,整栋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大部分组成。主楼属砖木结构,由黏土青砖砌筑的清水墙面,中西合璧,高墙垂门,巍巍峨峨。

时光已逝,斯人已去,其物依存,其景依在。

今天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不再是冰冷的土木物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点点滴滴。会议室设在主楼二楼原房主的小客厅,楼下就是作战室。会议室是一间长方形的房间,屋内是普通的灰泥墙,红木色的地板和板栗色的门窗,天花板上吊挂着一盏带荷叶边的煤油灯,墙上挂有钟和两个壁柜,壁柜上有一面穿衣镜。屋子正中是长方桌,四周围有一圈藤心折叠靠背椅,有些破旧,桌子底下有一只老式的木炭火盆,是当时取暖用的。这里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物都为时代树立了一座可歌可泣的丰碑,它们共同见证了86年前那场重要的会议。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片片翔实的资料,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飘向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不仅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历史,更铭刻了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从而走向胜利的历史脚印。

欣欣向荣

从遵义会议会址所在的杨柳街向右拐,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牌楼,上有“红军街”三个苍劲洒脱的大字。跨过牌楼,放眼望去,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仿古小楼,木栏青瓦,雕花门窗,古色古香,体现出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街心一律青石板铺地,更显沧桑古朴,幽清整洁。沿街灯箱上的画面,均是红军长征途经地方的照片。无数串精致的红灯笼,从家家户户的屋檐垂挂下来,汇成了一条红色的河流。

我们徜徉在红军街上,那一块块青石板,那一间间琳琅满目的商铺,透着古老遵义城的人间烟火。

在一家店铺前,我们发现许多人在排队,走近一看,原来是人们争先品尝“红军粮”。经咨询,“红军粮”即是玉米蒸糕。因为打上了红色标签,吸引了无数游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漫步整条红军街,像“红军粮”这样品牌的红色商品,不胜枚举,折射出遵义红色旅游的欣欣向荣。

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游客,我不禁心生感慨,遵义会议为这座古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转折之城”这一特有名片,让遵义这块黔北土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夕阳西下,我们踏上返程的列车,回望摇曳在春风中的遵义城,我的心中留存着许多眷恋和不舍。

作为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之城,这里还有许多值得我缅怀的革命遗迹没有瞻仰;作为黔北大地的一座古老之城,这里还有许多地道的美食没有来得及品尝;作为山水缠绵的锦绣城市,我还没有机会一睹穿城而过的湘江之尊容……

人们都说,旅行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最美的景点永远在下一个旅途中。如果说此次遵义之旅行色匆匆,留有缺憾,那么,就让我们相约再访遵义吧。

美哉遵义,壮哉遵义。

(孙仁寿,著有散文集《仁者见仁》《心河流淌》等。)

本文图片由杨 光摄(孙仁寿)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