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证逐绿而行——记昆明市天保工程20年建设

[热点] 时间:2024-03-29 21:23: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83次

  作为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青山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为证历经20年的逐绿昆明市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通过评估。

  20年来,而行昆明市已累计投入各级资金23.888亿元,记昆仅2008-2020年12年间,明市全市森林面积净增237.069万亩,天保森林蓄积净增2115.7万立方米,工程实现了从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的年建历史性转变,山水林木“颜值”修复,青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证经济效益凸显,逐绿走出了一条以工程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而行创新之路。

  抚平疮痍 守住春城绿色屏障

  全面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通过封山育林、明市飞播造林逐步恢复生态,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为主转变的绿色战舰扬帆起航……1998年,昆明开始了为期两年恢复林草植被的试点工作。

  在两年试点基础上,2000年昆明市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以下简称天保一期)启动实施,共涉及除宜良县和石林县外的12个县(市)区,工程区国土总面积2686.05万亩,占昆明市国土总面积的83.39%。 每年按实施方案要求,昆明市计划森林管护1082.49万亩,实际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564.5万亩,占计划的144.52%。

  砍树容易种树难。天保一期实施前段,东川展开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干热少水,有的地方已经种过五六遍了。”一位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东川气候十年九旱,且荒山含沙石较大,每年种下的树大多死亡,只能是种了死、死了种。

  为改变这一状况,昆明市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绿化荒山,加快建设国有222林场等三大防护林基地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小江抽水造林”为1.3万亩荒山披绿,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0%。

  曾经的荒山、荒坡几乎寸草不生,每年都会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如今,东川区新银合欢示范林已经长成直径8厘米、高4米,开着白花的树木。春风拂过、枝叶摆动、充满生机,再也没有发生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数据显示,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措施,东川森林面积达75872公顷,2020年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0.55%。

  不止东川,全市随着天然林保护的全域覆盖,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性消耗向恢复性增长的积极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天然林保护初战告捷。

  守护青山 森林春城逐步建成

  “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在天保二期实施中,昆明市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对森林采伐严格实行凭证采伐和蓄积量管理,实行伐前公示、伐后检尺、全额消耗全额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县级采伐限额执行情况全额统计报告制度,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依法打击乱砍滥伐。

  在松华坝水源区天然林腹地,不时传来割灌机和油锯的轰鸣声,伐木、修枝、搬运……百余名林业工人正繁忙地实施森林抚育作业。自2015年以来,盘龙区通过生态疏伐、割灌除草、修枝等方式抚育10万亩森林,有效改善了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森林抚育是促进昆明市林木生长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天保二期实施中,昆明市对现有天然中幼龄林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抚育,为保留木创造适宜的营养空间。通过中幼林抚育项目的持续推进,以及森林管护方案的严格执行,昆明市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分质量不断提升,林分结构不断优化。根据2020年昆明市森林监测报告显示,全市森林面积1660.37万亩,蓄积量为6057.05万立方米,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3.5立方米/公顷。全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呈“双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加强林地资源的信息化建设,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PS)等现代技术,建立林地地籍档案,逐步实行林地动态监测、评估与统计制度,加强对林地的年度动态管理。严格实行林地征、占用的调查和审批程序,严厉打击无序占用林地、随意擅自损毁林地的违法犯罪活动。

  释放红利 铸就春城“绿色银行”

  从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昆明市天然林保护已走过20年,共投入资金近24亿元。这20年来,采取停、减、管、造和政策扶持、财政补助、减免债务等措施,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42.2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9.275万亩、封山育林153.9万亩、飞播造林40.2万亩、人促更新8.8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任务117.4万亩,全市森林管护面积1660.37万亩,1136.12万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开始释放生态红利。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昆明市林区群众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转变,大力发展经济林、林下种植和林产品加工业,拓宽了社会就业渠道,拉动了农民增收,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逐步显现。每年投入中央和省、市三级资金1.82亿元,对全市1086万亩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公益林及48万亩停伐的天然商品林进行补偿,受益农户56万户,覆盖人口达210万人次之多。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市野生食用菌和森林蔬菜采集,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天保工程的实施,保护和培育了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林农收入,天保工程投资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推动了生态旅游、干果、木本药材、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多元化生态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写照。

  20年来,天保工程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复,还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维护了物种安全。昆明境内的珍稀、濒危等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其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及植被改善。

  云南网记者 张雁群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