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 金阳篇】威此拉坡,村民送他三个“称号”

[焦点] 时间:2024-04-26 12:20: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10次

原标题:【凉山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 金阳篇】威此拉坡,称号村民送他三个“称号”

“会飞的凉山拉坡第一书记”、“收垃圾的脱贫第一书记”、“万能的个都第一书记”……在凉山州金阳县尔觉西乡曲木德村,当地村民给驻村第一书记威此拉坡取了不少的少金送名号。但这三个名号可谓是阳篇响当当的,也道出了4年来,村民威此拉坡任该村第一书记的称号扶贫故事。

尔觉西乡曲木德村位于金阳县城北部,凉山拉坡距县城17公里,脱贫平均海拔1820米,个都是少金送典型的高二半山区贫困村,经济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阳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81户464人。村民2015年,称号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2324元。

2016年,威此拉坡来到曲木德村接棒成为第一书记。在充分了解全村基本情况后,面对偏远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群众,如何尽快摆脱贫困?从哪些方面加快发展?用什么方式奔向小康?一系列问题让他一头雾水、一脸迷惘。

“‘不脱贫、不脱钩‘是我们向党组织许下的庄严承诺,更是向老百姓许下的铮铮誓言。”面对困惑,威此拉坡积极主动向本村老村干部、老“德古”交流,到金阳县较好的脱贫村参观学习。接着又与村组干部同甘共苦,风雨无阻,踏着崎岖山路,喝着山间甘泉,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无数次摸底,准确掌握全村基本情况、详细制作了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户收支情况、贫困户群众意愿等相关台账。

通过努力,曲木德村81户贫困户,46户易地扶贫搬迁,35户彝族新寨建房。村里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全村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实现全村4G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发展花椒产业1500亩,种植核桃近1000亩。成立养猪、养羊专业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2万元。全村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000元以上。2016年底,曲木德村实现整村“退出”。

两年一次的轮换,威此拉坡却在曲木德村呆了4年,而他在村里的扶贫故事也多得数不清。“会飞的第一书记”、“收垃圾的第一书记”、“万能的第一书记”等这些称号,便是当地村民对威此拉坡最好的肯定。

一到夏季,山中的曲木德村雨水多发,易发大水,导致河道水位上涨。而不少村民都将房子建在河道旁边,此时非常的危险。2018年7月的一天,威此拉坡和三名同事到曲木德村翻身组排查河道隐患,但需要渡过一条河道。

“由于涨水的原因,河道的宽度一下拓宽到5米左右,大概有齐腰深,水流很急。”威此拉坡回忆说,当时必须要过去,如果有危险才能劝离村民撤离。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威此拉坡在周边找了一根木棍,然后第一个撑杆跳了过去。“我是第一书记,尽管有危险,但是我必须第一个上。”威此拉坡说。村民知道后,从此便送给他一个“会飞的第一书记”称号。

2017年全州强降温天气期间,威此拉坡在原单位倡导发起了两次“我为贫困户送温暖”“以购代捐”等活动,积极争取民政等部门帮助,为全村贫困户送去各类越冬物资、500余只鸡苗(折合6万余元),以购代捐3万余元,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曲木德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垃圾居然可以“卖”钱。而这正是威此拉坡在该村实施的“以收代奖”的模式,动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鼓励全员主动参与其中。威此拉坡介绍,村支部每月定时定点到组入户以每一箩筐奖励5—10元收购垃圾,以小组或户为单位的小范围集中统一无污染处理生活垃圾50余吨。有效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有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通过‘帮勤不帮懒’舆论引导,让群众形成‘扶贫不养贫’的共识,从而激发‘我要脱贫’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实现‘脱贫不掉队’的目标,确保该村2020年实现脱贫奔康。”威此拉坡说。

记者:周鸿 徐昭磊 杨全春 李杨

编辑:刘浩然

校对:肖伟

审核:陈荞

策划:何文宗

监制:雷和斌 王刚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