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平洋当下水道:日本核污水排海始末

[时尚] 时间:2024-03-29 05:49: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3次

    

符合标准并不意味着该决定对环境或人类造成的把太后果为“零”。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平洋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控制室内,当下一名员工按下手中的水道水排鼠标。
3分钟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稀释池的核污海始水泵发出轰鸣。“海水泵A已启动。把太”控制室里的平洋员工报告。13时23分,当下另一个海水泵同样被激活。水道水排在两个海水泵的日本共同作用下,核污水开始沿着长达1公里的核污海始管道排入太平洋。东京电力公司透露,把太首日排放量预计为200至210吨,平洋整个排放周期将持续超过30年。当下
核电站外的海面上,风吹起浪花形成一条条白线,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排放迹象——这是因为核污水的排放口位于海面下方约12米处。但没过多久,海面渐渐呈现出两种颜色,颜色较浅的水域便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污水。
排放首日,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外,抗议人士聚集起来反对排海计划;韩国首尔,警方逮捕了16名试图冲进日本驻韩大使馆的民众,他们手中的横幅写着“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中国海关总署当日宣布将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此前通过模型预测发现,污染物会在8个月后抵达中国台湾东岸,之后迅速覆盖我国的东南沿岸海域;3.3年后,污染物将扩散至加拿大和美国的西侧海域,并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向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转移。
从日本东海岸的一个小点出发,担忧和焦虑沿着洋流蔓延开来。
一切都始于2011年3月11日,那场发生于太平洋的9.0级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福岛第一核电站按设计自动停堆;46分钟后,从太平洋打来的第一波海啸抵达福岛。巨浪最高约14米,轻而易举翻越了核电站5.7米高的防波堤,涌入电厂深处。备用电源报废,冷却系统停止运作。
失去冷却功能的反应堆急速升温,最终导致1至3号机组的堆芯熔化、毁坏,锆金属包壳又在高温作用下与水作用产生大量氢气。伫立在海边的反应堆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停止排气的高压锅——12日,1号机组爆炸;14日,3号机组爆炸;15日,4号机组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颇为棘手的是,核反应堆不是日常取暖的火炉,其产生的热量需要数十年才能渐渐冷却。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地震后的12年里,每天都要向反应堆注入海水降温。这些流过反应堆的水,外加流经厂区的雨水、地下水,就是所谓的“核污水”。
“核污水”和“核废水”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的来源完全不同。世界各地核电站正常排放的“核废水”有工艺排水、地面排水和淋浴洗衣排水等,没有跟堆芯直接接触过;而福岛“核污水”跟熔化的堆芯直接接触,含有60余种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东京电力公司表示,一直以来,他们会用ALPS系统过滤掉核污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ALPS是“先进液体处理系统”(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的简称,按照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它可以去除核污水中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核素。不过,有专家指出该系统同样不能去除碳14,还有机构怀疑该系统不能完全去除其它一些放射性同位素。
不论如何,无法被去除的氚元素,正是日本要将核污水用罐子储存起来的核心原因。
“氚是(核污水中)无法用物理方式去除的放射性核素,因为氚是氢的同位素,而氢是水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氚就是污水本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分子病理学荣休教授格里·托马斯介绍道。
据悉,氚衰变产生的β射线能量很低,属于低毒性放射性核素,不会对人体构成外照射——意思是生物受到来自体外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但作为氢的同位素,氚可能通过同位素交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食物链转移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引发内照射的危害。微量氚的内照射可能引发疲乏无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长期过量的内照射可能会导致慢性放射病甚至癌症。
据东京电力公司数据,2016年下半年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核污水最多的阶段之一,每日可达900立方米左右。如今,核电站每日产生的核污水量已减至60立方米左右。过去12年间,积累的核污水总量有133万立方米,容积相当于530个奥运会泳池。
眼看存储核污水的罐子占满整个厂区,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声称已经无法继续承受压力。他们决定要将污水排入海中。
沿着福岛县160公里的海岸一路向北,可以看到热闹的磐城市区、金黄的沙滩海岸,以及一望无边的茂密树林,景色颇为安逸秀美。等靠近大熊町与双叶町的交界时,绿色忽然被混凝土取代,3根破败的高塔撞入眼帘。
靠南的两座高塔(外加一座被炸毁一半的高塔)下方是曾经的1至4号核电机组。靠北的一座下方是5、6号核电机组,在“311大地震”中受损较轻。每天,源源不断的冷却水流经这些机组下方,携带上锶90、钌106、碘129等放射性核素。
从空中俯瞰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核污水的罐子犹如蜂窝一样密密麻麻:靠近海岸一侧的罐子多为灰色,容积稍小;靠近陆地一侧的罐子呈蓝色,容积更大,可能是后期为了容纳更多污水而建的;在规则排列的储水罐中间,还见缝插针地塞着几个孤零零的水罐,彰显着用地的捉襟见肘。
2021年4月13日,“311大地震”10周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正式宣布,不断增加的核污水已经是“不能推迟”的课题,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
“日本政府说核电站已经没有空间建设更多蓄水罐,这不是真的。”日本反核组织市民核信息中心联席主任伴英幸向媒体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有大量因受核废料污染而荒废、休耕的土地,这些空间都可以被用来进行改造。
至于日本政府声称蓄水罐可能会因年久生锈发生破裂,伴英幸也表示怀疑。“氚的半衰期为12年,某种程度上继续储存这些污水是可行的。不少民间组织也提议,可以用砂浆固化的方式来保护蓄水罐。”
首先,核污水会进入均质化处理设备——该设备的外观看起来像35个白色圆柱形蓄水罐。在搅拌设备和循环泵作用下,污水会历经2个月的均质化处理,以降低氚的尺度并提高氚的均匀性。
均质化处理后,核污水将进入稀释设备。稀释设备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建在海边的鱼塘,在这里,核污水与海水以1比100的比例进行稀释。据日本官方介绍,稀释后,氚的浓度可低于1500贝克勒尔/升,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的七分之一。
最后,核污水会沿着一条长约1公里的管道排放进海中,为防止泄漏,管道主体被埋在了海底的岩层下方。
2021年4月12日,日本福岛县,航拍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仓。(@视觉中国 图)
东京电力公司在启动排放当日的监测结果称,核污水放射性物质浓度为最大每升水63贝克勒尔。日本环境省8月25日在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采样结果称,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低于可检出的下限(约每升7~8贝克勒尔)。
但日方提供的初步监测数字,似乎不能在全球打消任何疑虑。为此,日本政府又开始计划在舆论场上“大显身手”。
为了让全世界相信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的污水符合国际标准,日本政府这些年来可谓大费周章,其中最卖力的,还要数前内阁府政务员圆田康博。
2011年10月31日,圆田康博在记者会上当众拧开一个乳白色的水瓶,水瓶里装的“处理水”取自福岛第一核电站的5、6号反应堆机组。他将水瓶里的“处理水”倒入一只透明玻璃杯,有足足半杯之多。过去一个多月来,无数记者怂恿圆田康博证实日本政府“净化工作已取得进展”的言论,显然,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回击。
“我不希望事情看起来像作秀,但如果这是证明水很安全的最佳方式,那么我乐意在这里,当着大家的面喝掉它。”说罢,圆田康博仰起头,两口喝光了杯中的“处理水”。不知道是出于对核污水的恐惧还是怯场,喝水时,他的双手明显有些颤抖。
喝罢,圆田康博举起空杯子向大家展示。“我知道光是喝掉‘处理水’并不能证明其绝对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向民众展示数据。”
圆田康博之后,日本政府的宣传攻势更加强劲:早在2014年,日本就获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稀释+排放”方案的公开背书;各种宣传材料中,“核污水”一词也被“处理水”替代;2021年宣布排海计划后,官方甚至为氚设计出一款吉祥物,不过由于被骂得太狠,负责灾后重建的日本复兴厅只好在第二天就把吉祥物的宣传单和视频下了架。
今年核污水排放前,宣传阵仗达到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全日本高中纷纷举办研讨会,声称要“为学生提供了解相关议题的机会”;日本政府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开了一个频道,直播用核污水养鱼;各大媒体同样开始“花式科普”,3D动画、专家采访,无所不用其极。
而在核污水排海引发全球声讨后,据NHK 8月24日报道,日本外务省决定额外投入700亿日元,只为加强对外宣传,整治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为日本政府的宣传买单。牧内翔平是一名日本独立媒体人,他向半岛电视台表示,官方做的一切更像是政治宣传。“政府并没有为公众创造一个能够公开讨论核污水问题的渠道,只是单方面地告诉民众他们的计划是安全的。”
对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一事,国际舆论主要分为两大“阵营”:西方国家及媒体普遍支持这一做法;东亚及太平洋岛国则主要表示反对。
支持排海计划的人最喜欢拿一份报告当论据。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交了一份报告,称将“处理水”有控制地逐步排放到海洋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其对人类和环境的辐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023年7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办公室品尝来自福岛县的桃子。(@视觉中国图)
“人们对排海计划感到焦虑,十分符合逻辑,但我们为这份报告花了两年多时间,用了现今最严苛的标准去进行评估和检测,我们对自己说出的话和提出的方案都十分有信心。”格罗西接受CNN采访时表示。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殳凹、刘汉洲和柴之芳在人民网发表评论指出,首先,东京电力公司仅公开了总α和总β放射性活度数据,没有公开237Np、239Pu、241Am、242Cm等极毒性超铀核素的浓度数据;其次,如今的技术(催化交换、低温蒸馏等)其实可以将氚去除,但日方选用了耗能最低的排海方案,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本单方提供的数据和信息,“ALPS设备是否有效可靠、提供的试验数据是否完整真实,皆存在较大的疑问”。
很多专家同样认为,当今人们对核污水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仍认识不足,这种情况下贸然排放入海有些草率。他们担忧虽然核污水经稀释符合了国际标准,但此次排放的总量并没有改变,巨量的氚可能在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形成富集效应,进而影响人类。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能源和环境法专家艾米丽·哈蒙德表示:“人们可以信任原子能机构的工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符合标准并不意味着该决定对环境或人类造成的后果为‘零’。”
公益组织“太平洋全球化网络”协调人莫林·彭朱埃利也抱怨称,太平洋现在已经沦为了世界的试验场、战场、垃圾场和“核潜艇高速路”。
“太平洋不是倾倒核污水的下水道!”彭朱埃利呼吁道。
先用水泥固化核污水,然后再埋入地下,预测花费2431亿日元。
需要时间立法设定标准、难以寻找合适的填埋地点、开销昂贵。
将核污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然后排入大气,预计花费1000亿日元。
需要时间建设厂房和电解设备、可能会产生次废物、开销昂贵。
用管道将核污水注入地下深处,预计至少花费180亿日元。
将处理和稀释过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预计花费34亿日元。
* 参考资料:《ALPS处理水处置小组报告》,2020年2月
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1~3号机组受影响发生堆芯熔化,1、3、4号机组发生爆炸。
能够去除核污水中60多种放射性物质的ALPS液体处理系统一度发生故障。
一个存放核污水的储水罐发生泄漏,泄漏位置周围的辐射水平一度高达每小时1800毫西弗,人类在该辐射量下4小时内便会死亡。
开始建设“冻土墙”。工作人员在核电站建筑周围埋设管道并注入制冷剂,土壤冻结后形成“冰墙”,防止地下水流进机组遭受污染。
“东日本大震灾”10周年,日本政府提出核污水排海为“不能推迟”的课题。2021年4月,日本内阁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将把经稀释和过滤的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
一个存放核污水的储水罐再次发生泄漏。东电当时宣称,虽然部分放射性物质很可能已入海,但他们认为“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
排海计划正式启动。当地时间24日13时至25日0时,核污染水排放量为183立方米。
预计2023年内将排放3万立方米核污水,占排放总量的2%。
据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模型预测,核污水届时或将抵达中国台湾东岸,并继续扩散至中国东南沿海。
东京电力公司预测,届时每日核污水排放量可减至50至70立方米。
预计在核事故30至40年后,福岛核电站将彻底完成反应堆报废工作。届时将不再需要水来冷却反应堆,也就不再产生新的核污水。
在最快的情况下,核污水将在排海30年后全部排放完毕。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