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总书记这样引领高质量发展

[焦点] 时间:2024-04-18 18:30: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26次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开局之年”今年全国两会,总书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记样

    

      全国两会之后,引领国内考察调研,高质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行、开局之年一路思,总书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记样多次作部署、引领提要求。高质

    

      走岭南大地,开局之年4天辗转千里,总书展为广东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指明方向。记样

    

      抵雄安新区,引领嘱托“真正把高标准的高质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赴古都西安,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要求“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行河套平原,两地调研、两次开会,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看鱼米之乡,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到天府之国,强调“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7月17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成绩单里观“形”察“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奋进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把握时与势——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电焊机器人弧光四射,机械作业臂自如伸缩。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驶下广东广州广汽埃安生产线。

    

      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27年;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17个月。跃动的数字,标注着“中国智造”的速度与力度。

    

      “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走进企业展厅、总装车间、电池生产车间等,了解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进展情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一次考察中作出论断。

    

      “三电”技术持续创新、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出口攀升驶向全球……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凝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观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窗口。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这是对时与势的科学判断。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在变,发展理念也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理念更清,路径更明。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崇尚创新,激发动力之变。

    

      江苏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内,6G脉动振奋人心,未来场景令人向往。

    

      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紫金山实验室,走进展厅、6G综合实验室,详细了解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创新“基因”深植紫金山实验室。完成世界上首个6G光子太赫兹1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发布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近年来,一批批突破性成果涌现。不负期许,接续攻关,科研团队将向着关键技术成熟化、实用化迈进。

    

      创新能力不强,是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半年,航空航天铝材、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3.3%、34.1%,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强劲。

    

      注重协调,增强内生动力。

    

      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十年里三场座谈会,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把脉定向。

    

      雄安接入全国高铁路网;2023年京津冀生态环境措施清单公布;5月,三地签署《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联合强链补链,打通“卡点”“堵点”;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转入产业活动单位526家,雄安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8%……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蓝天下的京津冀刷屏“朋友圈”,产业转移链条上的京津冀带旺人气财气。

    

      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补短板、强带动、促融合,今年以来,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稳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合作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协调这个“内生特点”更加凸显。

    

      倡导绿色,擦亮发展底色。

    

      林与沙较量,绿与黄交织,河套平原,黄河逶迤而过。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考察。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重点强调的工作里,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仍是“首要”和“导向”。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上半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这个“普遍形态”更加鲜明。

    

      厚植开放,助力内外联动。

    

      陕西西安,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5月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充分释放经贸、产能、能源、交通等传统合作潜力”。

    

      今日“丝路”,公路横跨群山、管道穿梭大漠、中欧班列飞驰。“一带一路”,风景正好。

    

      开放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需品,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启动,消博会、广交会接连成功举办,“朋友圈”更广,发展天地更宽。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6个城市;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开放这个“必由之路”更加畅达。

    

      推进共享,加速福祉之变。

    

      广东茂名,一颗荔枝,品味初心。

    

      4月,在“荔枝之乡”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

    

      “希望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兴旺,像荔枝一样红红火火!”柏桥村是今年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一个村。朴实话语,情深义重。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千家万户的事,摆在案头,挂在心头。目前429个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地市级全覆盖;今年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7亿元;上半年65%左右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共享这个“根本目的”更加明确。

    

      沉甸甸的答卷,国际瞩目。6月,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表示:“全世界都从中国发展中受益。”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新征程上的中国,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统筹质与量——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两则关于“个头”的比喻,意味深长。

    

      一则,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后颇为感慨:“过去,人家觉得我们不到一米二,可以不买门票;现在我们发展成一米八九的东北大汉了,要走自立自强的道路,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战略意义啊,所以我到哪都不遗余力地推动强链补链延链。”

    

      一则,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如同一个人,10岁至18岁期间个子猛长,18岁之后长个子的速度就慢下来了。”

    

      彼时,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个头长了,体格如何更强?两则比喻,一个指向,“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两个大局交织,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至。掌舵领航,习近平总书记深彻洞察,“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量变到质变,是客观的经济规律。

    

      这是必须跨越的关口。看全球,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

    

      这是必须直面的转型。观自身,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质与量,发展的必答题,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题。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落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印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强劲,活力充沛。

    

      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质取胜,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我们牢记嘱托,继续勇闯‘无人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院长卜爱民说,一系列产品的创新研发,为载人航天、月球火星探测、北斗组网等各类装备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5月,在河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强调“推进现代化建设,要靠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个个科技尖兵、科技方阵。”

    

      质的有效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地区各部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供给质量,坚持效益优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壮大发展新动能。

    

      质的有效提升,让“进”的势头更足。

    

      发展动能澎湃。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1.6%和46.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4%,对制造业投资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经济结构改善。上半年,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大幅增加。

    

      市场活力释放。截至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到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了3.7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已超过2500万户。

    

      保持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经济要持续发展,不要大起大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坚持稳中求进,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有助于保障经济循环畅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量的合理增长,让“稳”的基础更牢。

    

      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力以赴固底盘。今年夏粮产量达14613万吨,再获丰收;上半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7%,我们端稳了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

    

      千方百计稳就业。北京扩大岗位供给促高校毕业生就业;陕西出台了提高就业补贴标准、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6条新举措;上半年人社部门稳就业政策释放红利超1500亿元。

    

      多措并举兜底线。实施以就业见习质量提升等10个行动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扩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就一定能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洞察危与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容应答。

    

      硅片组装,光伏聚光,绿电送万家。制造业与新能源,环环相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中环产业园里,瞄准半导体单晶硅国产化,攻关正酣。

    

      小小硅片连着重大战略。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环产业园考察。一番叮嘱,语重心长:“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关系发展全局的关键抉择,来自对危与机的深刻洞察。从改革开放前的国内循环为主,到加入国际大循环,“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助力快速提升经济实力。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扩内需、增优势、补短板、畅循环,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两个必保”,举足轻重。立足自身,畅通循环。

    

      全地面起重机力拔山河。这台重大技术装备,总书记十分关心。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来到徐工集团,饶有兴致地登上完全自主研发的XCA220型全地面轮式起重机驾驶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徐工集团的单增海代表带来好消息:“2017年您考察徐工时乘坐的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

    

      “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招鲜吃遍天’,缺了哪一项国际市场都保不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感慨。

    

      上游,全车身总计1万多种、超10万个零部件;下游,施工领域覆盖市政、化工、风电等多个场景。全地面起重机,抓牢产业链,畅通上下游。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新时代10年来,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今年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我国向着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迈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步履不停,一路上牵挂的是“创新”。

    

      2020年5月,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感恩奋进,“手撕钢”从0.02毫米薄至0.015毫米,“绕指柔”再升级。

    

      2022年6月,在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奋发图强,一束激光,在这里变身“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殷殷寄望,指明路径。“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新时代10年来,从广袤沃野到星辰大海,高质量发展进行曲的创新音符激昂响亮。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5G网络、最远程的量子通信……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昂首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推动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优势所在。”

    

      步行街人潮涌动,风景区一票难求。“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0.83%;端午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开局之年,流动中国生机勃勃。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超大人口规模、超大经济体量,蕴藏澎湃高质量发展动能。

    

      消费回暖。“组合拳”接连打出,消费季精彩纷呈,发力新消费、新场景、新动能,促进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

    

      投资加力。倒排工期,马力全开。引汉济渭工程让秦川大地受益。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汩汩绿电海上生。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6%,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好内与外。“‘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经济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两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统一知与行——

    

      “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怎么看,怎么干?

    

      四次调研,四堂“党课”,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4月,在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

    

      5月,在陕西,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以学增智”,“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6月,在内蒙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

    

      7月,在江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学促干”,“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以学为牵引,谋在先,干在实。

    

      立足当前,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迎难而上,勇毅担当。

    

      放眼长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光荣远征,实干兴邦。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新的冲锋。开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亿万群众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从开局看全局,有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我们勇往直前。

    

      5月28日,穿过隆重的“水门礼”,C919完成商业首航。

    

      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合力攻关,攻克163项关键技术,形成1935项专利,多少个日夜孜孜奋斗,几代航空人心血凝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点赞:“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截至目前,三峡电站20年送出绿电超1.6万亿千瓦时,新一代动车组试验列车以单列最高时速453公里、双向两列相对交会最高时速891公里运行……今年以来,一个个国之重器、世纪工程交出新成绩单,无不印证着“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中国人的“大飞机梦”飞越半个多世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紧相伴随,与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紧紧相连。

    

      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今天的中国有骨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征程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从开局看全局,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奋力奔跑。

    

      珠三角,一部手机里面95%的零部件,能在东莞一小时通勤圈内迅速配齐;一架成品无人机,不出深圳南山区就可以制造。

    

      长三角,平均一分钟,5辆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7万件快递收寄畅通,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超过1/3的进出口总额。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今天的中国有底气。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新征程上,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优势,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

    

      从开局看全局,有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信心满满。

    

      广袤沃野,季季接续。“设施在升级,规模在扩大,亩均收入超2万元,路子对了,越干越有奔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先锋村四季春农业园负责人叶明兰说。先锋村村民忘不了,2014年12月,在先锋村农业园,习近平总书记嘱咐“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叶片飞转,全力发电。6月25日12时01分,1000亿千瓦时!“投产3年,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绿电突破1000亿千瓦时,接下来,我们精细管理、精益运维,护好‘大国重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乌东德电厂厂长王金涛感慨。电厂全体职工忘不了,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努力把乌东德水电站打造成精品工程”。

    

      今天的中国有志气。“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新征程上,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编辑:邵婉云】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