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打造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最优区 赋能高质量发展

[休闲] 时间:2024-04-19 20:46: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0次

原标题:广州开发区:打造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最优区 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刘灏 通讯员/罗晓娜)近日,广州果转高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关于第23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区打权成决定,广州开发区斩获36项奖项,造知展创下历史佳绩。识产

值得一提的化最是,广州开发区两家企业涉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的优区发明专利均获得银奖。“这是广州果转高质广州开发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打权成生动体现与鲜活样本。”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表示。造知展

2016年7月,识产广州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化最随后,优区一场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主线的广州果转高质全链式知识产权革新浪潮在这里掀起。围绕打造知识产权高地的区打权成核心目标,广州开发区在强化和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体制机制方面重点发力,造知展持续探索模式创新,不断提升转化运用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策引领 打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动脉”

产学研结合作为知识产权运用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为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结合中的枢纽作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广州开发区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在知识产权协同转化应用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制度是知识产权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2017年5月,广州开发区开全国之先河,颁布实施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专项政策——《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办法》(简称“知识产权10条”)。该政策首创知识产权运用全链条扶持模式,对知识产权交易转化、金融应用、信息分析等进行全方位扶持。

以推动产学研知识产权深度合作为目标,《办法》鼓励企业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购买技术成果,对涉及核心技术发明专利且在广州开发区内实现转化的项目,按照技术交易额的20%给予补贴,单个合同补贴金额最高20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累计最高1000万元。

“这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可以说是全国领先。”钟梓坚表示,“我们希望以此引起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重视,推动科学家与企业家携手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推动下,广州开发区许多产业的领跑者主动向创新的主力军——高校与科研院所靠拢,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协同核心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产业化。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称“京信通信”)位于广州开发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与信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既是产学研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据京信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学锋介绍,公司已形成一套与高校长期合作的机制。其与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了多个研发实验室,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积极创造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为企业赢得技术优势。”李学锋表示,通过对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京信通信掌握了核心专利技术,并将其产品化和产业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获本届中国专利奖银奖的“高异频隔离宽带双频基站天线阵列”专利为例,京信通信联合华南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对该专利技术实施转化。为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双方还共同建立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就上述共有专利相关技术展开更深度的合作开发与产业转化,促进该关键专利技术的广泛应用。

“目前,‘高异频隔离宽带双频基站天线阵列’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4G/5G融合基站天线、超多端口多系统共用天线等多款产品,并销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李学锋说。

2020年5月,“知识产权10条”实施满三年后,其2.0版——《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办法》出台,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申请标准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受政策环境持续向好的鼓舞,更多产学研合作项目往广州开发区加速聚集,在这里将“0—1”的原始技术创新推向“1—10”(小批量生产)、“10—100”(中批量生产)乃至“100—1000”(大批量生产)的产业化转变。

“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聚集了众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且政府配套了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服务精准、到位、持续。”广州女娲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女娲科技”)知识产权负责人李荣芳在谈及公司选址时表示,政府服务是推动女娲科技落户广州开发区的一项重要因素。2021年6月,女娲科技在广州开发区注册成立,是以胚胎植入前DNA甲基化诊断和筛查为核心的生命科技企业。今年4月,该企业成为“知识产权10条”2.0的受益者之一,获得资金补助高达164万元。

据介绍,2021年8月,女娲科技受让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同持有的名为“一种筛选优良发育囊胚的无创检测方法”的专利,并同以上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胚胎植入前甲基化筛查(Preimplantation Methylome Screening,PIMS)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该技术已完成产品转化并启动临床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是高端前沿技术,必须依靠国家研发实力走过漫长的基础研发阶段。而专利要形成产品、走向市场,又迫切需要社会资金、市场化运作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李荣芳告诉记者,“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女娲科技作为产业端的代表,主要职责是整合社会资源,完成专利到产品的转化、临床应用及产业化,让创新成果造福社会。”

在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钟梓坚亦认为,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我们希望走在前面的企业,能够打造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与运用的特色样板出来,为全区知识产权协同转化运用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平台支撑 助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如果说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主力军”“掌舵者”,那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则是促进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的“金丝带”“连心桥”。

自2012年以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政策,其中多次提出推进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举措。

在系列政策推动下,2014年12月,广东省首个受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称“广知中心”)落户广州开发区,为技术及知识产权交易提供全链条服务。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辉指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知识产权供需信息的撮合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粘合剂,为各方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自成立以来,广知中心积极拓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业务,创设了知识产权挂牌交易、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鉴证、产学研合作经纪服务等九大产品,业务覆盖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以及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称“南网科研院”)、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交易双方对知识产权的权属信息、价值含量、市场前景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广知中心董事长洪泽荣表示,由于知识产权交易标的的特殊属性,交易双方往往难以针对交易标的进行公允定价。对此,广知中心一方面运用专业优势,对知识产权产品进行合理的价值分析;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交易模式,利用网络竞拍等创新方式充分激活交易市场,鼓励意向受让方公平竞争,从而实现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广知中心累计完成交易12030宗,交易金额约222.32亿元。其中,技术合同交易金额162.42亿元,专利交易金额45.81亿元,版权交易金额13.93亿元,商标交易金额0.16亿元。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背景下,广知中心在广州开发区的支持下谋划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跃升。洪泽荣表示,广知中心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优势,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中先行先试,以自身为主体升级打造中国(广州)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致力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家级国际化创新型知识产权交易流转枢纽。

除推动打造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枢纽平台,广州开发区还支持建设了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称“运营中心”)、前沿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生态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11月,在省、市、区知识产权局联合推动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南方电网”)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能源领域首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运营中心落户广州开发区,以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基础,重点开展专利运营、高价值专利培育、产业合作等业务。

“遵循价值最大化原则,我们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国内顶尖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成立了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共同推进运营中心的建设。”南网科研院科创中心主任柳勇军表示,“我们将通过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和产业链整合作用,促进知识产权运营与电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做大做强运营中心。”据了解,从2021年9月起,运营中心的筹建工作由南网科研院统筹负责。

自2021年11月以来,在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运营中心积极面向电力新能源行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联合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知中心等专业机构开展系统互联互通、知识产权交易等工作,探索构建低成本快速交易运营机制。据统计,2022年1—6月,运营中心推动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产业创新主体完成科技成果挂牌交易46项,其中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非专利技术22项,交易金额达782.22万元。

资源集聚 铺就成果转化应用“高速路”

广州开发区是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广州乃至广东的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和知识产权改革主引擎。近年来,该区通过叠加区位特色、政策红利和产业承载优势,推动了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称“广纳院”)为代表的诸多大院大所在此开展院地合作,以期在进一步厚植科技创新“沃土”的同时争取跑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加速度”。

新的合作既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困难挑战。“广州开发区与中科院系统、国内外重点高校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一直致力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共性问题,如知识产权权属问题、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以及与政府、企业、科技中介、金融机构等沟通不畅问题。”广纳院副院长杨祥良坦诚指出推进成果转化工作的难点。

为解决上述共性问题,2021年4月,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联合广纳院等区内13家科研机构,发起成立了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联盟(以下称“联盟”)。作为首任理事长,杨祥良表示,联盟的出发点是引导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工作,利用联盟化手段整合知识产权资源,凝聚创新力量,疏通科研院所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堵点,降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成本,提升转化效率。

立足实际,联盟打造了一个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朋友圈”——“政产研金服用”多方协同联动的交流平台,旨在共享各成员单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工作的经验,疏通成果转化障碍,助推科研院所尤其是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至35家,其中包括13家科研院所、7家重点企业、1家知识经济发展集成服务商、14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平台。

“目前而言,联盟已充分发挥了经验分享、政策宣传等的重要作用。”据杨祥良介绍,自成立以来,联盟相继组织召开首次成员大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交流会等会议,并积极开展纳米技术供需对接等活动。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杨祥良称,联盟后续将逐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服务、产业专利导航、人才培训等相关工作。期望联盟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能做出亮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切实促进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为更好支撑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工作,今年6月,广州开发区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奥凯知识产权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技术团队,为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信息和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实验室以知识产权大数据建设为枢纽,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服务中的‘赋能增效’作用。”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广州奥凯”)董事长、实验室负责人王峻岭介绍,实验室算法技术前期研发工作已告一段落,目前该技术功能也已上线试运行,未来可直接支持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据了解,实验室由广州奥凯和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于2021年9月合作共建。广州奥凯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大数据研发方面已有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而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团队在算法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领域有较好的基础,但此前尚未开发知识产权应用场景。双方希望通过互补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希望将来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出来’后优先服务于广州开发区的中小微企业,然后辐射到全国,成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王俊岭表示。

接下来,广州开发区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探索更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新路径、新模式,形成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黄埔样板”和“黄埔经验”,争当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先行者、领跑者。(刘灏)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