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师德红线”应该是条什么线? 正文

“师德红线”应该是条什么线?

[综合] 时间:2024-03-29 23:54: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99次

  校长性侵幼女、师德红线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应该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师德红线广泛关注。针对此情况,应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6月14日透露,师德红线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应该为师德划出“红线”,师德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6月15日《京华时报》)。应该

  师德当然应该有底线,师德红线师德底线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应该规范教师行为、师德红线保障学生权益、应该促进教育事业的师德红线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应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然而,师德红线师德底线好说却并不好划——在现实中,这条线该是条什么线?该怎样划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公平公正?才能产生制约力和震慑力?笔者有一些浅见。

  首先,师德底线应该是一条有全面科学标准的线。师德涉及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师德底线也应该在很多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比如,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或者体罚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到何种程度算逾越底线?教师的其他言行,哪些是逾越底线的?有了全面科学的师德底线标准,教师才可以积极遵循,教育部门才可以有效操作。但制定标准有一定的复杂性,并非易事,教育部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必要强调的是,对于法律中已经划定的底线,比如,对性侵幼女、猥亵幼女、暴力伤害学生、语言侮辱学生等,法律大都规定了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责任,师德底线无须再重复,对于规章制度已经有统一明确要求的,也无须再重复,教育部门只需对师德底线的空白环节进行设定,对模糊不清、分散的师德底线标准进行梳理整合明确,对缺乏制约惩戒措施的师德底线标准进行强化。

  其次,师德底线应该是一条日常监管线。师德底线所支撑的评价监督机制应该能够在日常及时捕捉到教师涉嫌逾越底线或有逾越底线倾向、苗头的信息,并发出警示,给出正确的处置措施或预防措施,从而把教师逾越底线的风险控制到最低,把教师逾越底线的危害控制到最轻。这个监督机制不能是事后诸葛亮,不能总是拍“死苍蝇”,不能总是等到教师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已经酿成大错,甚至触犯了法律,才做出反应。这样的事后反应虽然也有一定的亡羊补牢作用,但很多伤害已经难以挽回。

  第三,师德底线是一条有公平考核机制的线。师德考核由谁说了算?是校长、学生、家长还是其他教师或教育部门?该怎样考核师德?是用硬考核——看教师有无逾越底线行为,有则一票否决,无则过关?还是用软考核——由相关人投票、打分、评估?是否还应该有调查、质证、被指逾越底线的教师的权利救济等程序?师德考核的公平性决定着师德底线的公信力,教育部门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考量和设计。

  第四,师德底线应该是一条带电的高压线。师德底线标准应该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哪个教师逾越了师德底线,就必须被追究相应的责任,甚至被清理出教师队伍。这样,师德底线才能真正成为令教师敬畏的“红线”。

  第五,师德底线应该是符合法治要求的线。教育部门划定底线不能违背法律,不能给逾越底线的教师设定于法无据或违背法律的问责方式,不能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