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正文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综合] 时间:2024-03-29 02:13: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49次
中评社北京11月26日电/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积极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金维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有效应对研究员姜春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经济研究部主任、人口研究员徐向梅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老龄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8.7%,积极进入国际通行标准定义的有效应对深度老龄化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事关我国发展全局,老龄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积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效应对必须要深入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趋势特征,精准识别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龄风险挑战,构建系统性、积极阶段性应对策略。有效应对本期圆桌邀请5位专家分享关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维持老龄化社会良好运转的思考。  优化生育福利弹性延迟退休  主持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如何应对老龄化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带来的冲击?  金维刚:国家要加紧制定并完善有利于生育、养育、教育的社会政策体系。国际公认的低生育率陷阱的标准是总和生育率低于1.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当前,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来鼓励生育的做法效果有限。我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数据显示,放开二孩并没有显着改善出生率低的状况。2016年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生育率只有1.24%;2017年的生育率约为1.2%。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由于目前制约我国夫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如房价过高、受教育水平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有限,人口流动性、离婚率较高等,放开三孩政策的效果也将是有限的。  建议制定一系列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家庭生育补贴制度。制定适当鼓励生育的财政补助政策,为家庭养育子女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并向生育二孩、三孩的育龄夫妇倾斜,适当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二是深化教育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教育制度改革的公益性导向,防止和消除在一定范围内过度市场化的倾向,改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机制,政府对于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以及多子女家庭的子女教育提供财政补助,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加大对大学生的各类奖学金投入,减轻家庭在支付子女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三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实行以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体的政策导向,使广大工薪阶层在其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实现居者有其屋,以满足广大城镇居民对住房的居住需要,切实减轻家庭养育子女所承受的过高的购房负担。四是加强女性就业权益保护。完善有关女性就业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女性就业歧视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适当延长生育女职工的产假期限,同时适当提高生育保险支付的生育津贴以及享受待遇期限。五是重视和加强对于婚姻关系和谐稳定的指导和维护。通过组织开展相关的国民教育、专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来增强和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性,营造有利于提高生育率的家庭环境。  林宝: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在供需两侧表现出来。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在规模和结构上影响劳动力供给。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的过程,最终会引起劳动力规模的下降。2012年,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就已经开始下降,2017年劳动力开始下降,2018年就业人员开始下降,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影响正在深化。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会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老化。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年龄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因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对需求产生约束。在相对独立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潜力实际上形成了劳动力需求的“天花板”,对劳动力需求构成了现实约束。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劳动力供给下降,需求侧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劳动力需求也将随之下降。但在实际下降过程中,需求与供给不会同步变化,由此会产生周期性和结构性失业问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首先要从延缓劳动力供给下降入手。延迟退休不可能一步到位,为减小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要采用渐进原则,小步调整;为减小延迟退休对劳动者个体的影响,要坚持弹性原则,尊重劳动者的选择权。建议逐步扩大退休年龄弹性区间,最终形成男性可在60岁至70岁、女性可在55岁至70岁年龄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使“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变为“渐进式扩大退休年龄弹性”。如此,将可大大减小改革阻力,有效延缓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  其次,要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要以更少的劳动力赡养更多的老年人,核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更高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此必须适应经济结构转变和产业升级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等措施,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以质量替代数量,以“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为经济增长提供长久支撑。  再次,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妥善处理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要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把就业问题放在结构调整工作的中心位置。注意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尽量使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下降趋势相协调。  最后,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对大龄劳动者和女性劳动力等的劳动保护,消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助政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等群体社保参保率,提高社保制度的公平性。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系统推进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在内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和优化具体政策。  拓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主持人: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三种基本养老模式。我国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时如何进行整体统筹?  苏海南:家庭养老模式在“四二一”结构家庭成为城市社会主流的背景下,已越来越难以保持并发挥其社会功能与作用;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大、建设周期长和老年人入住费用高等原因,也难以大面积推广;随着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完善以及商业性养老服务便捷性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养老的主流模式。建议从以下七方面拓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发挥其作用。  第一,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老年人为对象,由社区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和各种养老服务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的有机整体。拓展该服务体系,一是拓展其区域范围,即社区可大可小,居家养老者所依托的社区可以与其本人住房所在的居委会或其他行政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相一致,也可不一致,只要居家老人方便享受所需要的养老服务即可。二是拓展养老服务项目及其内容,对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类服务,可根据不同需求进一步细分服务内容;还可创新拓展养老服务项目,如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项目、旅游娱乐项目、志愿服务项目、应急救援服务项目等。三是拓展养老服务具体模式,目前大连市、武汉市、哈尔滨市、湘潭市等多个城市分别探索试行了“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互助型”养老模式、“三位一体”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时间储蓄”契约模式等,还可根据需要创新其他模式。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