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打造大熊猫“北京家园” 门头沟开启“迎豹回家”计划

[热点] 时间:2024-03-28 21:06: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次

原标题:北京:房山打造大熊猫“北京家园” 门头沟开启“迎豹回家”计划

原标题:房山打造大熊猫“北京家园”门头沟开启“迎豹回家”计划

生态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实践丰富多彩

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之实践

启动“迎豹回家”计划、北京家园完善鸟类观测大数据平台、北京打造大熊猫“北京家园”……伴随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房山不断提升,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再次“回归”,打造大熊各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都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猫门新一轮的头沟《实施方案》也强调要夯实生态本底,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迎豹稳定性、计划持续性,北京家园保持生态涵养区生态系统稳定,北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以上。房山

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

珍禽猛兽“回归”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打造大熊近年来,猫门经过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的头沟保护力度,本市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在京南的房山区,截至2022年底,房山区陆栖脊椎动物达到302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134种;维管束植物116科452属89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房山区上方山就有北京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古树群,各类野生植物多达110科,319属,652种。中国林蛙、豹猫、斑羚、西伯利亚狍、岩松鼠、红嘴蓝鹊、涝峪苔草、拐枣、黄果朴、流苏树、脱皮榆等野生动植物生活在此。房山区也成为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最多、野生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京北的密云区,去年初春时节,密云水库及上游地区迎来大批迁徙的珍稀鸟类。其中就有20只“国宝级”珍禽——白鹤成群到访,为北京地区近十年来观测记录白鹤的最大种群。在京西门头沟百花山保护区附近的小五台地区,也已多次发现野生华北豹的踪迹。

“‘京西’是名副其实的豹的故乡,然而自1992年后,北京已经30年没有豹活动的确凿信息。豹种群在北京及周围区域消失的过程,实际上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和生境质量退化、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结果。”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最小化干预自然环境

打造大熊猫的“北京家园”

为留住和迎接更多野生动植物“朋友们”,各区也不遗余力,多措并举为他们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房山区青龙湖西岸,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中,这里将打造大熊猫的“北京家园”。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座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亩,集大熊猫繁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示范基地,已于去年12月19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将面向公众开放。为何要在青龙湖西岸建造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得益于青龙湖优越的生态本底、齐备的山水林田湖草要素,以及万亩森林公园,这些要素都适合作为大熊猫种群在北京地区的繁衍、栖息地。

房山区青龙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遵循最小化干预自然环境的原则,通过与现有生态基底有机融合,结合气候、土壤的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大熊猫及伴生动物的原始生境对植被进行局部改良,提升基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密云区园林部门近年来也开展了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工作,完善鸟类观测大数据平台,多部门联动多维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动态监测野生动物种群资源状况

开启“迎豹回家”计划

门头沟更为留住久违的野生华北豹,一项“迎豹回家”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野生华北豹“回归”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门头沟百花山保护区不断加强野生动物种群监测,目前在保护区布设90余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群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同时,该保护区还强化极小种群植物保护,摸清百花山保护区内百花山葡萄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现状,进一步了解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情况、物种与生境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森林生态建设成效和发展趋势。此外,百花山保护区还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合作平台作用,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科学指导为带动,夯实业务基础,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作为超过2000万人口的首都城市,北京若能恢复豹这样的顶级食肉动物,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另一方面,将对我国其他地区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极大的鼓舞和示范效应。”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武文娟)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