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脑与脑健康的新动力 人工智能和精神健康国际论坛在沪举行

[焦点] 时间:2024-04-24 17:08: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09次

原标题:理解脑与脑健康的理解新动力 人工智能和精神健康国际论坛在沪举行

东方网12月13日消息:日前,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人工智能和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上海精中)和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主办,脑脑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健康际论举行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心理健康分会(筹)承办的新动力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论坛在线召开。会议从“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研究前沿”、人工“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新进展”、和精“人工智能推进精神疾病诊疗新突破”等视角,神健邀请20多位中国、康国美国、坛沪德国的理解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跨界探讨,超过34万人次观看了会议直播。脑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透露,健康际论举行中心正在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联合推进人工智能在精神健康前沿领域的新动力研究和应用转化,重点关注精神疾病的人工评估方法及干预多模态的数据库建立,作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将为人工智能在精神疾病的和精诊疗新技术方面提供支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春波教授、申远教授、仇剑崟教授、袁逖飞教授参会主持了会议。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包括前沿的脑机接口技术等在脑部疾病治疗的进展。陆林院士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有望为精神疾病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口。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抑郁症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表示通过采集患者的音频、视频、脑电、眼动以及生理学数据可以建立抑郁障碍多模态信息库,进而通过深度学习进行特征提取,建立多模态融合预测和诊断模型。这些数字科技可以辅助临床对抑郁障碍进行诊断。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分享了在临床高危精神病综合征群体中的研究,基于脑电信号的人工智能风险预警模型对精神疾病的生物预测准确度可以达到90%。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帮助寻找精神疾病发展中的多种生物标志物,便携式脑电测量设备也有助于医生对精神疾病的发展进行动态评估。由王继军教授团队主导构建的SHARP队列,已成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病程发展的重要国际性队列。

圆桌讨论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TCCI转化中心研究员袁逖飞教授开场就抛出极具话题性的观点:有可能在5天内治好一名抑郁症患者。袁教授分享了2例通过“密集与精准刺激”及“智能与闭环入脑”成功治愈抑郁症的案例。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教授、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王国豫教授、上海科技大学胡霁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刘登堂教授和易正辉教授,展望了脑与精神疾病研究的未来,认为精神健康疾病诊疗有两个新的发展趋势:精神疗法与物理调控的融合,即联用药物、心理及数字干预,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靶向“脑—身—脑”的调控模式,即大脑、神经系统与身体器官的联结在精神医学治疗中的作用。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院长徐一峰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此次国际论坛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问题,正是带着医者的使命感进行的。随着社会对脑健康领域的关注,除了精神病学家关注精神疾病问题,多学科专家正进入脑科学领域,如数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哲学与人文学者等掀起跨学科研究的潮流。脑科学研究需要在多学科专业下,重视和加强工具性技术的开发;精神疾病的治疗避免以实验的视角看待病人,应当深入共情患者的主观体验,在一种叙事的发生中,伴随对患者的疗愈。

(刘轶琳)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