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林业技术员为滇金丝猴修“廊桥”

[百科] 时间:2024-04-19 20:08: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3次

  “进行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恢复,就能把它们破碎的后林猴修生存廊道修复起来,有利于滇金丝猴的业技生存和种群优化”。在海拔3000米的为滇高山草甸上种树,对90后方翔来说已经驾轻就熟。金丝经过半年多的廊桥努力,方翔负责的后林猴修蚂蚁森林“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今年在云龙完成了2163 亩种植。业技

林业技术员方翔 陈文忠 摄

  从学生时代开始,为滇方翔就对自然美景非常向往,金丝立志走遍滇西的廊桥山山水水,这份热爱也延续到了专业和工作的后林猴修选择上。2014年,业技方翔从广西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后,为滇进入林业系统成为了一名技术员。金丝

  方翔一直希望能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在林业系统工作4年后,方翔做了一个外人看来不太理解的决定,辞去编制工作回到了家乡云南。2019年,方翔加入了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负责大理云龙的蚂蚁森林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修复项目,从规划实施、作业设计,到联合保护区进行造林质量监管,开始了与高山密林为伴的生活。偶遇毒蛇,直面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与突如其来的闪电雷鸣共处,都是常会上演的片段。

方翔正在项目地查看种植情况 陈文忠 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云龙天子山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成为了斑点状的树丛。胆小且谨慎的滇金丝猴不敢从空地上经过,不得不“分居”在一座大山的南北两侧,相隔四十公里。由于偷盗猎和砍伐森林等人为活动影响,滇金丝猴曾一度濒临灭绝。得益于政府、科学家和公益组织近20年来的不懈努力,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滇金丝猴种群栖息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孤岛,猴群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近亲繁殖将带来种群退化甚至灭绝的风险。

  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余只滇金丝猴被破碎的生态区分隔。为了让相隔南北的滇金丝猴能够基因往来,2019年7月,“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上线支付宝“蚂蚁森林”绿色公益平台。网友们通过低碳生活积累绿色能量,申请在云龙种下云杉和华山松,之后由蚂蚁森林捐资联合专业机构,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办法,科学修复滇金丝猴种群间2000多亩的生态廊道。

  为“国宝”修“桥”,让方翔感到了身上的使命,几乎全身心扎到了项目当中,“每次在云龙待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回家时间也就在两天,住在山上的次数记不清了”。

  要种树,得先找人。方翔和同事伙伴,在云龙林草部门和保护区支持下开展了大量的动员工作,通过宣传、座谈会的形式招纳了保护区内的护林员和彝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村寨的居民,他们当中也不乏曾经的“脱贫攻坚户”。现在,造林能够带来一天150元的工资,他们的收入比起之前增加了4000~5000元。

  在种树之前,保护区内的居民从前大部分是靠养殖羊、牦牛,种植庄稼或是售卖云南野生菌为生,不熟悉种树技巧,且大部分不会普通话,方翔只能硬着头皮,用云南当地的“马普”来交流。作为技术指导,方翔从挖树坑、放苗角度、埋土厚度、管护等环节,为种树人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保证每棵树苗都能健康长大。

方翔(左一)向种树人们演示种树角度 陈文忠 摄

  云龙种植地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在山上种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雨季到来前,造林员们要开始种树前大量的准备工作。挖树坑、准备树苗、购买管护设备、用来保护树苗的铁丝网和木桩,搭建营地。到了8月份种植季,方翔和种树人们每天清晨6点多从营地出发,因为山路崎岖,大家只能靠人背马驮的方式,将树苗和工具搬运到种植地,上山过程有时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云南的天气暴雨说来就来,而方翔经常要与时间赛跑,在暴雨前赶到各个区块的种植地,提醒大家赶紧撤回到营地里,在雷暴里奔走,在淤泥里摸爬打滚也是常有的事,“没办法,只能自己给自己壮胆,大家的安危重要”,回忆起工作中的惊险画面,方翔仍然心有余悸。

  种树工作辛苦,但少数民族居民们性格热情乐观,在结束了一天的种植任务后,有些能歌善舞的伙伴,会给大家唱歌,缓解疲劳。围坐在篝火前,大家也会谈论起猴子。大多数人只是从老一辈人口中听说过山上有猴子,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但听说树长高了猴子会过来,即使再辛苦也觉得值得。而方翔一直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建设家乡,在共同的愿望和默契下,方翔与当地的种树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种树人中有从保护区村子里过来,刚参加完高考,想通过种树“兼职“赚取学费的学生,方翔就会尽量安排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如记录数据、质量监察等工作。还有一对因为给猴子种树结缘的夫妇,因为种树工作太苦,方翔也会尽量协调女性留在营地负责种植队的后勤和伙食工作。对于种树队来说,方翔就是他们的兄长和老弟,是个靠得住的年轻人。

方翔正在指导种树细节 陈文忠 摄

  方翔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到了大自然,但内心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家人。每到造林的季节,为了保证成活率,必须加班加点的赶造林进度,接近两个月,只能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在山上时由于信号不好上不了网,有时连电话都打不通,家里人经常会担心,但这么多年还是毫无条件地支持他。

  “树种下了,就是等待树长高长大,可能需要十年八年。那个时候,如果滇金丝猴来了,我也能很骄傲地带孩子来看树,告诉我的孩子,那是爸爸种下的树。”方翔说。

  云南网记者 陈文忠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