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就业托起农牧民群众幸福生活

[焦点] 时间:2024-04-18 22:46: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99次

原标题:以高质量就业托起农牧民群众幸福生活

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质公布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量业今年的托起民生实事中,就业依旧是农牧重要内容,提出着重抓好农牧区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民群就业援助帮扶。将通过持续搭建“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平台,众幸加大对劳务品牌扶持力度,福生组织开展“送政策、高质送岗位、量业送补贴、托起送培训”活动,农牧加大就业补助资金等,民群让更多的众幸农牧区劳动力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稳就业是福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高质重要举措。截止到去年10月底,青海实现已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超额完成16.8万人的目标任务。2016年至2019年,青海省人社部门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总数达到12.63万人,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97万人次,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486人,调剂扶贫公益性岗位2000个,分别完成四年目标任务的126.3%、186%、122%、100%。此次针对农牧区转移劳动力提出的援助帮扶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力”,推动他们更好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中。

从省情实际看,转移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可行路径。近年来,青海省大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进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但这个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技能素质偏低、就业稳定性差、政策服务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在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就业质量,更好保障劳动者权益,还需相关部门聚焦问题查短板,深耕细作破解难题,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使城市农村牧区更好携手奋进,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

抓好基础教育,继续拓展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素质门槛,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认真抓好农牧区义务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整合省内院校教育资源,主动同这些院校、培训机构进行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作用,深入农牧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最大程度确保农牧民群众通过培训掌握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

充分发挥优秀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拉面经济”“枸杞采摘”“生态旅游”,这些劳务品牌是依托青海独特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口口相传的“金”字招牌,也是今年我省就业帮扶中的重要举措。好的劳务品牌就是好的“就业名片”。不断提升劳务品牌的内在价值,将成为农牧民群众转移就业、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以“拉面经济”为例,我们要加大对这一品牌的扶持力度,引导其主动融入大局,全力服务大局,不仅针对海东市群众进行培训、创业指导,还要将提供服务的范围扩展至全省,吸纳更多农牧区群众创业、就业,进一步推动“拉面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转移劳动力等群体提供坚实保障。依靠“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用工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各类企业岗位信息并梳理分类,建立企业岗位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就业岗位资源整合,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可靠就业信息。做好法律援助,让农牧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优化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好留守老人安置、子女入学、住房等工作,让他们在外工作更安心、更踏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今年,青海省将计划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我们要把农牧民群众的就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集各方资源和力量,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平台,权益有保障。(杨燕玲)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