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 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十三

[知识] 时间:2024-04-20 04:26: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34次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

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问题始终是预期延长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党的寿命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显著西经国务院和省委、劳动省政府关于新时期人口工作的年龄部署,着力促进人口与经济、充裕社会、党的大陕资源、济社环境的展成协调发展,顺利完成人口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人均人口陕西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寿命显著延长、预期延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寿命城镇化进程较快推进、显著西经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的劳动新趋势和新特点,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人口发展呈现新特征

一、人口自然增长逐步放缓

       近十年常住人口增加167万

1.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人口保持稳定发展

2021年末,陕西常住人口为3954万人,较2012年末(3787万人)增加167万人,常住人口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常住人口呈现“关中稠密南北稀疏”特点

与2012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2021年末,关中地区2595万人,比2012年增加200万人,提高了2.39个百分点,陕北地区563万人,增加26万人,提高了0.03个百分点,陕南地区829万人,减少59万人,下降了2.42个百分点。关中地区人口占全省65.63%,常住人口呈现“关中稠密南北稀疏”。

3.各市(区)人口总量“四升七降”

2012年以来,11个市(区)有西安市、延安市、榆林市和杨凌示范区的常住人口规模上升,分别增加373万人、5万人、21万人、4万人,西安市人口规模大幅度上升,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截至2021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达到128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2.55%,这是由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尤其是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常住人口下降的七个市分别是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安康、铜川分别下降64万人、60万人、42万人、26万人、20万人、13万人、11万人。渭南市常住人口46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1.71%,依然是我省人口第二大市,部分市人口位次发生改变,榆林前进1位,成为陕西人口第四市,延安前进1位。

4.生育政策三次调整释放了生育势能

2014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放开“单独二孩”,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2021年“全面三孩”政策实施,出生率受到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在2012-2017年持续上升,2012年出生率是10.12‰,到2017年达到最高11.11‰,之后出现逐年下降,2020年和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育龄妇女减少等综合因素影响,出生率分别是8.95‰和7.89‰。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死亡率小幅上升,在7.38‰以内,自然增长率逐步降低,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放缓。

图片

二、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新特征

1.高龄老人占比显著增加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高龄老人占比显著增加(80岁及以上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之比),由2010年的13.2%上升到2020年的17.2%。从总量看,2020年,全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90.7万,其中男性40.5万人,女性50.2万人,相比2010年,全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42.1万人,其中男性19.5万人,女性22.6万人,十年间高龄老人数量增加了1.2倍。

老年人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据七人普数据显示,全省被调查的71.5万名老年人中,男性34.9万人,女性36.6万人。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是61.9万,占86.5%,比2010年六人普全省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占比81.3%提高5.2个百分点。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的人1.49万人,占2.1%,比2010年的3.2%下降1.1个百分点,说明近十年我省老年人健康状况显著提高。 

2.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

2020年七人普全省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2472.76万人,占比62.56%,与2010年相比减少172.21万人,下降8.3个百分点,比1953年一人普全省16至59岁人口867.82万人,1982年三人普1654.87万人,1990年四人普2028.29万人,我省依然处于建国以来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时期。陕西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基本稳定,为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3.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水平

长期以来,陕西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持续偏高(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2010年“六普”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 115.7,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8.5,较十年前有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我省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取得成效,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有较大程度缓解。

三、城镇常住人口突破2500万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7.35%提升至2021年的63.63%,城镇人口从1883万增加到2021年的2516万;关中地区城镇化率67.66%,陕北的榆林和延安城镇化率超过60%,陕南三市城镇化率约为50%。我省城镇人口比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聚集效应逐渐增强。

全省各市城镇人口规模稳步增长,其中西安市城镇人口超过1000万,西安市城镇人口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市,为79.20%;榆林市、咸阳市、渭南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宝鸡市、汉中市城镇人口在150-200万人之间;延安市与安康市的城镇人口达120万以上。

图片

图1 七普陕西省城镇人口数量和占

       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一、我省女性预期寿命首次超过80岁

2010年六人普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68岁, 2020年七人普我省人均预期寿命是77.80岁,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了3.12岁,年均0.31岁。其中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72.84岁提高到2020年的75.59岁,女性从76.74岁提高到80.24岁。 

图片

       二、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十分重视科教工作,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陕西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27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16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43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7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556人增加为18397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2010年的1.74倍,在全国排位较2010年的第7位提升1位,居第6位;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5773人下降为1558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0135人下降为3397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417人下降为21686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6年提高至10.26年。

图片

三、劳动年龄人口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我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年,比2010年提高1.2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187.59万人,占比48.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27.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6个百分点。劳动力供给充足和素质提升,成为助推陕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人口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陕西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趋于优化。2021年末,陕西就业人员达2091万人,和2012年的2091万人持平。但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2021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611万人,第二产业444万人,第三产业1036万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是29.2︰21.2︰49.5。2020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632万人,第二产业443万人,第三产业1030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2010年减少228万人,第二产业减少120万人,第三产业增加370万人,说明伴随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陕西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就业结构日趋优化。

图片

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结构优化,为建设西部强省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注释:

(1)本文中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老年人健康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均是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每十年(即1990、2000、2010、2020年)有数据;

(2)常住人口、出生人口、出生率、城镇人口、就业人数等是年度数据,来自于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 

(3)由于2012年和2021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不同,不能比对,本文选取了人口普查年份(即2010、2020年)的就业人数进行比对。

供稿:陕西省统计局人口处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