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5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娱乐] 时间:2024-04-25 23:01: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26次

2021年6月26日,科普科学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的“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5期专题活动在北京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碳达峰、中国碳中和在未来几十年是家第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应对全球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期专影响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政策、题活科研、动成生活方式都需要为之进行调整和改变。功举本期的科普科学演讲嘉宾也从不同的领域为公众进一步描绘出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做的中国努力的可行的路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家第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关大博为公众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期专意涵,并将这两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进行联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与大家共同探讨植树造林如何更好地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昂与我们讲述了生产高效、清洁能源背后的题活故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动成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中林让我们看到蓝色海洋产能的更多可能和希望。最后,功举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社会治理中心主任、研究院郭红燕与我们分享从社会治理研究层面如何让更多的科普科学人参与到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中。

演讲嘉宾通过自己的讲述,不但身体力行地触动了现场的观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碳中和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更展现了科学家的勇于担当、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精神风貌。

活动现场,近220位热爱科学的观众在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的演讲,观众分布在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行业的观众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踊跃与演讲嘉宾互动。

从左到右:郭红燕、赵斌、陈昂、关大博 |拍摄:Vphoto

在题为《算好碳的账》的演讲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关大博分享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意涵以及我们的经济行为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是我们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便是可实施的路径。由此,关大博结合研究团队的研究,与公众具体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涉及的一些议题和概念,包括有限的碳排放空间,为此要做的产业、行业转型,碳排放的核算方式等。具体到个人行为层面,关大博建议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开始一种更为低碳的生活方式。

演讲嘉宾:关大博 |拍摄:Vphoto

在题为《植树造林,有讲究!》的演讲中,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针对观众们熟悉的植树造林概念,进行了解读。植树造林对气候的作用不能一元看待,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前,需要考虑的客观条件良多。为了保护生态,种植当地树种,恢复林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将植树造林视为是一种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演讲嘉宾:赵斌 |拍摄:Vphoto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昂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演讲《三峡,不止一个大坝》,讲述了三峡在发展水电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风电和光伏,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三峡在金沙江下游的4个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都在助力“西电东送”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显著效益。三峡也在积极发展风电和光伏,坚定不移的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打造风光三峡。光伏可以和采煤沉陷区结合,可以和渔业、畜牧业、农业等结合,光伏+”的模式已在全国多地复制和推广。“今天的三峡已经不仅仅指长江上的三个峡谷,也不仅仅指三峡工程,今天的三峡,是清洁能源的生产者,低碳生活的推动者,我们努力践行着‘奉献清洁能源,共建美好家园’的使命,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演讲嘉宾:陈昂 |拍摄:Vphoto

在题为《迈向碳中和的蓝色能源》的演讲中,2018年能源领域“诺贝尔”奖—ENI奖得主,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中林院士介绍了用纳米摩擦发电收集分布式能源这种全新、无碳排放理念和技术,描绘了令人振奋的潮汐能应用前景。王中林鼓励年轻人投身科学原创,“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未来。”

演讲嘉宾:王中林 |拍摄:Vphoto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社会治理中心主任、研究员郭红燕进行了名为《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的演讲。演讲中,郭红燕分享了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大类行为:律己和律他。律己行为主要指自身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律他行为是指通过参与监督举报,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提供服务等形式,倡导、推动和帮助他人也为碳中和出一份力。“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来解决。大家共同参与和推动的结果一定是,人人有责履责尽责,环境优美了,社会和谐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我希望,通过我的演讲,大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觉得我要更绿色低碳一些,要参加一次志愿活动,要关注环保,为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演讲嘉宾:郭红燕 |拍摄:Vphoto

到场的观众反应热烈,不仅在每个演讲结束后踊跃举手向嘉宾提问。活动结束后,一部分现场观众留下来,就演讲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嘉宾深入交流。

现场互动 |拍摄:Vphoto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了示范传播效应。项目至今已举办线下演讲活动35期,有154位科学家登上演讲舞台,其中包括叶叔华、王志珍、王贻芳、丘成桐、高福、陈和生、王中林等知名院士。参与过演讲的科学家不仅表示了对项目的肯定,也积极推荐身边的同事参与科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同时,科学家亲自科普的形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也树立了公众心中科学家平易近人的形象。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