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数字经济”!四川德阳擎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百科] 时间:2024-04-20 18:32: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8次

媒体记者走进德阳双创大数据产业示范园。数字经济卢成 摄

  在四川德阳中心城区以东的锁定东山片区的天府生态智谷内,投资120亿元,川德建设用地面积1000亩的阳擎“凤翥湖数字小镇”正在加快建设……11月2日,记者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采访团走进德阳天府生态智谷,画高深刻感受到随着智能化转型速度加快,质量数字经济正成为当地新的发展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蓝图德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数字经济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大机遇,锁定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川德将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阳擎医药食品、画高先进材料、质量通用航空等作为重点培育的发展“五大产业”。2019年,德阳市数字经济总量达874.9亿元,占GDP总量的37.45%,已经成为新兴经济增长极和产业转型支撑点,具备特色鲜明的发展比较优势。

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卢成 摄

  产业转型升级为数字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德阳工业企业达6000余家,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在四川省率先建成“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被工信部列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已建和在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1个,居四川省第三。建成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在建设四川省模锻制造业创新中心、四川省铸造创新中心。已建成各类创新孵化园区37个,拥有数字经济重点企业70户(其中规上企业55户),已经形成电子元件、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电子商务等业态并举的多元数字产业格局。

  数字化的体现不仅是在工业上的应用,更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德阳作为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网通办”建设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数字治理在政务服务、医疗社保、公安城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旅游预订、环保气象等领域的应用,归集形成一大批高价值数据资源。目前,共享交换平台可调用数据达1.65亿条,一年来累计调用和交换数据达44亿条次,政务云一期和规划建设的政务云二期归集数据达2850T,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算据”支撑。

  同时,德阳职业教育突出,技能人才优势领先,可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数字制造和软件开发、系统管理等产业提供专业化、订制化的技能人才支撑。电子科大德阳校区已经建成,与华为合作开办的“ICT学院”已正式挂牌,与58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开办共建58同城大学“未来产业学院”总部,未来德阳将着力打造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的“蓝领”摇篮,培养数字经济人才。

  “德阳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打造‘数字小镇’等项目,‘以数招商’吸引力明显。同时,德阳还有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发展机遇,‘德阳成本、成都条件’发展优势,以及服务优质、宜居宜商的发展环境。”德阳的这些优势让中国电子、华为、京东、58集团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成功签约落地。

媒体记者走进德阳双创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卢成 摄

  “四个打造”为德阳数字经济发展确定航线

  根据规划,德阳梳理首批数字经济机会清单项目67个、总投资494.08亿元,涉及产业转型、产业园区、数字治理、数字应用等多个领域。在四川省率先完成全光网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依托150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着力打造数字设备装备配套产业生态。

  日前,德阳举行的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德阳发布了数字经济发展思路,打造数字小镇产业“加速器”;打造工业互联网转型“发动机”;打造数字城市“生态链”;打造数字蓝领“孵化器”。

  循着这一数字经济发展思路,目前,德阳天府生态智谷规划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凤翥湖数字小镇”,正着力汇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电竞、数字文创、电子商务等数字研发和应用业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1-3家、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700亿元。

  依托现有6000余家工业企业,德阳大力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投资6亿元新建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引入2-3家国内业界领先企业落地工业互联网研发和创新中心,投资300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大力发展智能芯片、电子元件、5G设备等配套加工产业,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设备配套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投资34亿元新建市、县两级“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和“分中心”,投资60亿元加大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等四大领域智慧应用场景开发,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充分发掘释放政务和公共大数据价值,构建政府引导、应用赋能、市场运营的数字城市产业生态链。

  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与国内科研院校和数字企业合作,打造西部数字“蓝领”培育和输出基地。引导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实验室,打造数字产业产教融合基地。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引进一批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职业院校,力争到2025年数字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

  云南网记者 高艺萌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