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福建|夏茂镇:“沙县小吃”的产业共富路

[百科] 时间:2024-03-29 00:20: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96次

  编者按: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沙县小吃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乡村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近年来,振兴福建走特色路、看福打特色牌,建夏发展茶叶、茂镇蔬菜、业共水果、富路水产、沙县小吃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已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为了讲好福建产业富民故事,看福传播八闽乡村振兴声音,建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的茂镇指导下,央广网福建频道经过两个月的业共实地调研采访,从11月16日起推出“乡村振兴看福建|特色小镇的产业富民故事”系列报道。

  烧卖、扁肉、锅贴、芋饺、喜粿、豆腐丸……这是一份国人耳熟能详的食谱,它肇始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

  “扁肉是砖头,拌面是钢筋”,在沙县人眼中,小吃筑就了沙县的高楼大厦;而在大江南北的市井里巷,沙县小吃又是最受欢迎的“国民美食”。

  夏茂镇地处沙县区西北部,素有“千年古镇、将军故里、小吃源乡、佛教胜地”的美称,是省级商贸重镇、全国重点镇,入选2019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沙县小吃的发源地,夏茂镇因小吃而兴,也因小吃声名远播。

  一个村庄振兴的缩影

  国庆刚过,“沙县小吃第一村”夏茂镇俞邦村处处游人如织,格外热闹。在村中的“寻根追味”美食街,开店的村民忙着制作芋饺、甜烧麦、豆腐丸、将军米粿等特色小吃,游客成群结队购买品尝。

  数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夏茂镇游客数量达到每天一万多人次。如今,沙县小吃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大产业。

  69岁的俞邦村村民俞和传曾经在外开小吃店20多年,几年前,他把天津的小吃店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夫妻俩回村开店。

  “以前俞邦村很小,现在发展了,做起美丽乡村,成为了‘沙县小吃第一村’,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安稳富足。”俞和传欣喜地说。

  现在,俞和传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每天一早吊上大骨汤,用正宗、新鲜的食材烹制各式小吃,让客人吃好,让沙县小吃的品牌更加响亮。

  近年来,俞邦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游客日益增多,旅游业态朝向多样化发展。游客来此不仅品尝美食、逛民俗文化馆,还随着美丽乡村建成,实现了夏季赏荷戏水,秋季感受金色稻田一望无际……在此基础上,乡村体验游、学生教育夏令营等特色旅游逐步成型。

  俞邦村村民曹承淦是三明友承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眼下他正在实施村庄景观美化,种下20亩菊花与金鱼草。2019年6月,曹承淦回村探索打造乡村旅游,不仅承办帐篷节,还拓展了水上冲浪、烧烤、露营、采摘、水稻研学等项目。

  曹承淦估算今年到村的游客已有20万人左右,在他看来,俞邦村依山傍水、资源独特,发展旅游产业很有前景。回想自己1998年就出去开小吃店,当时大部分村民携家带口向外谋发展,现在,他最期待旅游项目和模式尽快完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小吃食,大产业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兴于唐宋。

  上世纪90年代初,夏茂镇上千人奔赴全国以小吃谋生。“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平民价格迎合了城市打工群体的需求,沙县小吃迅速“火”遍全国。

  如今,沙县小吃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带动30万人致富。

  从“一根扁担闯天下”,到门店席卷全球,再到村民返乡创业、共同致富,担任沙县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俞邦村村民俞广清是其中的领头人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俞广清便是全村首个“万元户”。90年代初,第一批小吃店业主就是跟随他从俞邦村走出去,到福建福州、南平等以小吃讨生活。后来,他选择回乡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曾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省级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对俞广清来说,带动大家富裕才是真正的富。俞广清回忆,最初村民们从挑着扁担卖小吃,慢慢发展成小作坊、夫妻店,第一批走出去的沙县人赚到了钱,回乡盖起了楼房。

  但随着小吃业的大发展,夏茂镇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耕地闲置现象。为了盘活了土地资源,俞广清在2008年联合党员、农户组建起沙县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做规模化烟稻种植与制种业,积极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一做就是十多年。

  而今,夏茂镇的土地焕发出巨大生机。夏茂镇西街村,面积200亩的国家级和省级优质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片稻花飘香,展示215个优质稻品种。今年,合作社种植的2000多亩烟稻轮作与600多亩水稻制种,年产值700万元。合作社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154个社员年人均收入达6万元以上。

  随着沙县小吃产业的壮大,俞广清又发现了商机,他开始涉足小吃配料原料农产品的种植,中药材、香料种植和家禽养殖都办起了规模,他还打算延伸产业链,发展粮食加工与包装。

  夏茂镇儒元村里,800多亩槟榔芋和红芽芋绿叶渐褪,陆续成熟,俞广清正伺机采收供给小吃生产。他希望继续带动农民致富,带动种业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

  为了呵护好沙县小吃这一地域品牌,沙县区开始全力推进小吃产业的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转型升级。

  在夏茂镇,围绕沙县小吃上下游配套,该镇发挥“沙县小吃源乡”的资源优势,做大镇域经济,探索形成了产业振兴的“夏茂模式”:做好“小吃+”产业文章,做强烟稻基地、小吃基地与茶叶基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夏茂镇是农业重镇,也是烟叶大镇,目前每年稳定种植优质稻、超级稻2万余亩、烟叶7000亩,制种8000亩。夏茂红边茶、花萘、冬酒等农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

  为了给夏茂镇的小吃、烟叶等产业保驾护航,人保财险沙县支公司响应政策,为俞邦村的小吃业主提供了约350万的保障。从2019年起,该公司连续三年承保沙县全区烟叶保险,每年烟叶保险承保面积达7920亩,为烟农带来了约920万的保障,其中夏茂镇受益颇多。

  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夏茂镇积极引进小吃配料、食品冷链加工项目,完善沙县小吃上下游产业链。

  位于夏茂镇茁芜山工业区的沙县茂溪食品有限公司日产蒸饺4吨,带动100多位村民就业。该公司负责人洪华淦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夏茂镇打造小吃原材料生产基地,寻求与本地的合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夏茂镇镇长朱晨燕表示,全镇将以沙县小吃为主导,在一产推进小吃原材料种植基地建设;在二产发展沙县小吃原材料食品加工业;三产探索发展“红色+小吃+康养”乡村旅游。

  与此同时,夏茂镇按照沙县区小吃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沙县小吃加盟店的建设与推广,让更多人从事沙县小吃这个富民产业。

  据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夏茂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千元,提升到接近万元。2020年,夏茂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亿元,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0元,增长7%。

  朱晨燕说,夏茂镇将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让沙县小吃继续独领风骚。(央广网记者龚雯)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