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渡:“一头猪、一棵菜”成脱贫引擎

[娱乐] 时间:2024-04-26 17:17: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81次

  近年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紧紧围绕“一头猪、弥渡一棵菜”的头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党组织+”产业扶贫模式,棵菜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脱同时助农增收。

正大标准化生猪养殖社区 社区供图

  “1+4”生猪产业扶贫

  闻家村的贫引刘开云起初不敢参与生猪养殖项目,在政府的云南一再宣传动员下,她决定试一试。弥渡“2017年,头猪我家贷款5万元入股,棵菜现在已经实现增收6000元。成脱”如今又开始尝试种植沃柑的贫引刘开云家多面开花,不住感慨日子越来越好。云南而对于牛家邑村的弥渡王加勋来说,生猪养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三口之家生活的头猪转折点。“2017年加入合作社至今增收了6000元,我自己家里也养猪,之前卖了十多万元。现在虽然更辛苦些,但是日子也更有盼头了,就像政府宣传的一样,等不是办法,自己干才有希望。”对未来,王加勋信心满满。

  这是弥渡县创新“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的“1+4”生猪产业扶贫模式后带来的一个转变。

  该模式覆盖全县8个乡镇85个村委会4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0多人。据了解,每户贫困户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并按期领取收益。合作社用筹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股金建设正大标准的育肥圈舍,经验收合格后,正大集团与合作社签订10年不可更改的圈舍租赁协议,每年支付给合作社圈舍租赁费26万元/栋,其中每栋圈舍吸纳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收益3000元,村委会收益5万元,土地租金及管理费用1万元,剩余11万元资金用于合作社还本付息。

  在新街镇海坝庄村牛角海的正大标准化生猪养殖社区,远远看去便是4栋白色外观的圈舍,场院内看起来也整洁干净。但由于圈舍严格的防疫要求,记者一行未能入内。“我们按照欧美国家标准建设标准化1100头生猪育肥场,配套自动供料系统、自动保暖降温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电子监控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只配备一名饲养人员,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打造国内一流的标准化生猪育肥场。”昆明正大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知奇介绍。

  通过生猪产业扶贫,弥渡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110户15000多人持续增收10年计1.233亿元,52个贫困村委会每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33个非贫困村每村每年增加5万元,同时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屠宰加工运输业2600多人就业。

弥渡马房村村民白仙花正在大棚内工作 李熙临 摄

  蔬菜产业覆盖贫困户2万余人

  “云南生产蔬菜太有优势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先天条件奠定了我们这个蔬菜的品质。”说话的是弥渡鲁滇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树春。2014年3月,在李树春主导下,山东寿光投资团队在弥渡县寅街镇组建了集蔬菜育苗、种植、销售、技术服务、科研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位于寅街镇大庄、河东村委会,建设蔬菜标准化基地200余亩,着力打造弥渡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典型。合作社引进山东寿光蔬菜先进种植技术的同时,按照弥渡的气候、土壤等特性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弥渡且品质性能好的品种,实施椰糠无土栽培技术与水肥一体化的集成与灵活运用,采用自动化耕种、嫁接、授粉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成果等,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弥渡地域特点的生产技术。

  据了解,弥渡县蔬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蔬菜王国”的美誉。依托资源优势,弥渡县建基地、强科技、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符合弥渡实际的高原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近年来,弥渡县引入山东寿光、广东深圳等地设施农业蔬菜种植示范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发展机制。全县累计培育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蔬菜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2个、蔬菜家庭农场24个、蔬菜种植大户3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周边4.6万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同时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近3000人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企业等务工,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大理春沐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寅街镇的现代科技示范园 李熙临 摄

  2019年,弥渡县种植蔬菜22.4万亩,产量95万吨,产值23.3亿元。蔬菜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803户203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蔬菜产业人均增收3345元。全县菜农来自蔬菜产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60元。

  “现在到我们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最高工资已经达到了4900元。今年我们也响应县里号召,还要把周边农户拉进来。”李树春告诉记者,接下来计划在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新建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00-150亩,并实行农业投入品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五统一”,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朝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昨天大荒地的村长还跟我说‘一定要帮我们’,我说现在不是帮你们,已经是‘咱们’了。基地建成后,不仅我们的劳动力问题解决了,农户面临的种植技术问题也解决了,实现增收肯定就没问题。”李树春说。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