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云南弥勒:甸溪河的“美丽蝶变” 正文

云南弥勒:甸溪河的“美丽蝶变”

[探索] 时间:2024-04-20 22:06: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32次

  流水潺潺、美丽蝶变绿树苍翠挺拔、云南花鸟相映成趣……走进弥勒市,弥勒甸溪河犹如一条绿色飘带自北向南穿城而过,甸溪串起沿岸多样景观,美丽蝶变滋养着这座山水人文之城。云南

云南弥勒:甸溪河的弥勒“美丽蝶变”

云南弥勒:甸溪河的“美丽蝶变”

  作为珠江源头南盘江支流,甸溪河被誉为弥勒人的甸溪“母亲河”。然而过去因城市发展忽略了流域保护,美丽蝶变河流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云南成为群众不愿接近的弥勒“臭水沟”。让“母亲河”重现生机、甸溪再显生态活力,美丽蝶变成为弥勒绿色发展之要,云南群众急切所盼。弥勒

  以治水、治污、治景、治村、治人为基本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甸溪河开启了美丽蝶变之路,城区8.3公里的河段成为首期治理目标。为解决资金难题,弥勒市创新水利投融资模式,开展多渠道融资,接连撬动争取了国家专项基金、银行贷款7.26亿元,并吸引了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程建设。

  为最大程度恢复提升功能性,当地对河道进行了清淤、疏导、改扩建,河宽由原来一两米扩展到最宽处100米,防洪标准提升至30年一遇,并提高水位为两岸近万亩农田提供灌溉;实行雨污分流,加强两岸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通过一系列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甸溪河水质由原来的V类提升为Ⅲ类;精巧布局景观,进一步美化、亮化、绿化河道沿线,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的同时,进行植被补偿性优化植入,建立多样性、季节性的自然交替植被种群,并以沉水植物、灌木为优势种群,稳定河道、河堤植物群落,栽种雪松、刺桐、香樟、银杏等30万余株,绿化、草坪种植面积均超过50万平方米;将河道分为峡谷溪流段、田园风光游憩段、生态湿地休闲段,通过打造景观、连廊、水榭、文化广场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使河道治理与两岸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动样板。

  与此同时,对沿线村庄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形成完整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遏止了生活垃圾河岸乱倒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规划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全面落实“河长制”,设四级河长39名,督查长、监督员、保洁员110名,建立“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的督察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沿河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河流巡防巡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养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形成共同爱护环境的行动自觉,“政府治河”逐渐向“全民治河”转变。

  如今的甸溪河,已蝶变成为多重效益叠加的生态“画廊”和市民游客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的“新地标”,更成为弥勒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态红利惠及周边,成功吸引了融创中国甸溪河文旅康养项目、重庆新鸥鹏教育小镇、红河养园、红河未来城等大项目落地河道沿线,企业通过有序的商业综合开发,带动周边发展“热起来”“活起来”。生态治理成效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一批生态农庄、农家乐涌现,休闲观光、生态采摘等日渐红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一次工程投入、效益多重叠加,甸溪河已成为以防洪排涝为主,兼具生态保护、绿道康体、文化展示、商贸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绿色发展空间。随着吃住行游购娱业态的不断植入,这一河道综合治理模式将发挥更大效益,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助力。”广东水利水电有限公司弥勒甸溪河治理项目负责人李荣说。

  云南网记者 段晓瑞 陈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