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的她,让“全网最冷门专业”甲骨文出圈

[时尚] 时间:2024-03-29 23:25: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7次

近日,让全研究学习甲骨文方向的网最文出95后女生李莹,因发视频吐槽专业冷门意外走红,冷门不少网友在线催更,专业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甲骨故事。

这个全网最冷门专业到底有多冷?晦涩难懂的让全甲骨文又是如何被解读的?

在视频中,这名短发女孩用治愈的网最文出笑容,向大家讲述着三千年前的冷门一场车祸甲骨文记录下的千年爱情等原本枯燥晦涩的甲骨文知识。

最冷门专业引起关注和讨论

今年2月,专业李莹发布了一期主题为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甲骨种什么体验的短视频,语气诙谐幽默,让全引发关注。网最文出

视频中,冷门她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专业源头、学甲骨文的甲骨用途,并讲到每个汉字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轨迹。

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个被吐槽最冷门的专业逐渐引起关注和讨论,李莹满是意外和惊喜:从来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甲骨文感兴趣! 有很多家长和老师留言,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

过程很苦,但结果很酷

今年27岁的李莹,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时,第一次接触到文字学的她,就被甲骨文深深吸引,于是,研究生期间便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专业甲骨文研究方向。

我那届学古汉语专业的有4个人,但只有我一个人学甲骨文。学校并未安排专门的教室,我就和师兄师妹在导师家中学习。李莹在发布的视频中透露,导师今年就要退休,如果学校一直招不到研究甲骨文的老师,这个专业方向只能暂停。我的研究方向是真的很‘冷门’。

研究生毕业后,李莹几乎找不到和甲骨文相关的工作,于是决定开设视频账号,成了一位知识分享博主。

找选题、写脚本,李莹在家里搭建起简单的拍摄场地。一次,她和朋友聊天时聊到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她才意识到,原来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有很多。

随着视频的不断走红,李莹也逐渐找到了职业方向:用另一种方式传播自己热爱的文字。这个时代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我想用这种方式传承古文化。

为了挖掘甲骨文所蕴含的乐趣,李莹会特意去找背后有故事的字,再结合网络热点把科普做得妙趣横生。她认为,趣味性和专业性正是视频制作的核心。

之后,李莹陆续发布多期内容:商朝人一次狩猎上百头的秘诀在草丛里看日落,顺便造了个字甲骨文的情书什么样……

李莹坦言,释字就像警察破案一样,首先要读懂甲骨文,查阅各类古籍,以扎实的理论作基础,之后寻找各类线索进行串联。最难的一步就是将各种线索组织在一起论证。过程很苦,但结果很酷!

冷专业要如何热起来?

小小的办公室堆满了书一个人,一间屋子,一辈子99%的无用功换来1%的突破……在李莹眼中,甲骨文学者正是这样做着研究。每一个字被破译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坚持。

其实,为冷专业秉持着热心态,不断传承努力的,远不止李莹一人。

学习文物冷门专业的秦月语,耗时半年临摹2.1米高的敦煌莫高窟159窟《普贤变》走红网络。她说,希望继续利用新媒体让传统之美焕发生命力。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

随着新技术、新平台的不断发展,古文化被逐渐赋予崭新的活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正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冷专业背后的热魅力和真价值。

对/ 话/ 李/ 莹

研究文字最初的起源

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浪漫

3月24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与博主李右溪进行了对话。她本名李莹。她说自己因为兴趣选择了这个冷门的研究方向,当时没有太考虑就业的问题,不过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把兴趣做成工作。对她来说,研究甲骨文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制作科普甲骨文视频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将其作为一个桥梁,把自己热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兴趣与面包相冲突 如何自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研究生时为什么选择甲骨文这个方向?当时有没有考虑到就业的问题?

李莹:其实就是因为兴趣,刚进大学就有读研、做研究的打算,第一次接触文字学,是听老师讲每个汉字的演变、历史。当时教古代汉语课的殷晓杰老师讲得非常有趣,受到他的影响,我在考研时就追随了内心,报考了文字学。后来又选择了甲骨文方向,没有太考虑就业的问题。我的同学有些去当语文老师,有些去报社工作,也有去考公的,或者继续读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在冷门专业上课的日常是怎样的?

李莹:因为人少,没有开班,一般我和师妹们一起,每周去陈年福导师家里上一次课,下午就在老师家里,坐在他家沙发上喝着他泡的茶上课。大部分时间是自学,看导师推荐的书籍,每周和同门一起去老师家交流、报告、研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挺特别的。可能和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我们没有那么多竞争压力,就只有一些学业压力、发论文的压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毕业以来有过怎样的经历?

李莹:毕业之后,我发现没有对口工作,有一瞬间会觉得,好像我读研就是混了个学历,学的东西好像对就业没有什么用处,有一段时间有过这样的怀疑,但后来就调整过来了。

我本来是想着,还是把兴趣当作业余的时候用来忘记工作、陶冶情操的途径,不过可能是运气,毕业之后从事了新媒体相关的工作。有进互联网大厂实习过一段时间,毕业以后也一直从事这个行业,在一家MCN公司上班,做一些写稿、打磨文字的工作,后来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反正都是写稿,比起给别人打工,为什么不自己做内容呢?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为什么想到要做甲骨文相关的视频呢?

李莹:其实最开始在平台上发布视频,是抱着一些想要创收的想法,我做了一个类似书评的视频,发布之后小火了一下,这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又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些平台上面讲一讲甲骨文相关的事儿,我周围的同学对这个也都很好奇的,我就试着发了一下。

发了第一条关于甲骨文视频之后,突然关注度特别高,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个感兴趣,可能大家的热情激起了我的一点责任感吧。其实,除了研究者以外,普通人对甲骨文的了解真的很少,即使感兴趣也很难入门,缺少一个桥梁去把知识传递给大家。

我觉得做视频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甲骨文的契机,因为我导师之前也一直想做甲骨文相关的科普,读研期间我们也做过公众号,但是没有做起来。我导师也很支持我,他刷到我的视频,跟我说希望我能坚持,也可以帮我审稿。

我离开学校快两年了,最近做视频,查阅大量资料,好像又回到了研究生时期的日子,虽然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有所淡忘,但研究方式是始终记得的。

发布关于甲骨文的视频也一个多月了,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了工作,还能有一些创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制作视频的流程是怎样的?有遇到困难吗?

李莹:我负责写稿子、出镜,我的小伙伴就拍摄、剪辑。主要的难点,一方面是选题,如何找到干货内容,现在释出来的字有一千多个,但不是每一个字背后都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我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去寻找一个合适的题材,如何找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去讲字。

另外还要考虑如何讲得通俗易懂,吸引到大家。第一次做视频的时候,小伙伴看了我的稿子就说,太专业了,看不懂,然后我们就一起改了好几个小时的稿子,尽量能让普通大众都听得懂。结合我之前的工作经验,我会特别注意在标题、开头部分仔细打磨,去提升视频的吸引力。

我现在还不算研究者,只是推广者,争取将来能变成研究者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一个人,一间屋子,三十年,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

李莹:我导师就是这样子,我真的很佩服他。其实我觉得做学术研究需要1%的希望,如果你觉得有那1%的希望的话,你可能就会愿意付出99%的时间,需要你能看到一点点出路,你才愿意一直往前走,能够每天钻研那一件事。但做学术,大多数时候是看不到那1%的,我在研究生期间就有过一段迷茫期,我就会觉得,我根本不可能做出什么研究成果,那段时间会没办法坚持。

不过打好基础,过了那段瓶颈期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正反馈,你就会发现做出成果没有这么难,一个人,一间屋子,三十年的信念也越来越强。如果我读上博了,我可能也会愿意去这么做吧。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甲骨文这么古老的文字,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李莹:汉字本身,它就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甲骨文,它是最古老的汉字,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并且研究历史的人也要依赖于文字,我们研究甲骨文文字,他们才能进一步去研究殷商时期的历史文化,卜辞上的一些记载,对于我们去了解商朝的起源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国家对甲骨文也越来越重视了,甲骨文已经走进了很多中小学,早读的时候会读到甲骨文、课本里有甲骨文的专题,往大了说,研究甲骨文能更充实我们的文化自信。那对我个人而言,研究一门自己真正喜欢的学问,让我更沉得下心,不会浮躁,本身就是很有意义很浪漫的一件事。我现在还不算研究者,只是推广者,争取将来能变成研究者。(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毅达 蓝婧 实习生 陈鹤婷)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