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邹胜昌:驻村十年,搭建出彩人生舞台

[热点] 时间:2024-04-25 01:44: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24次

原标题:【决战脱贫攻坚】邹胜昌:驻村十年,决战搭建出彩人生舞台

邹胜昌入户走访困难群众。脱贫(通讯员供图)

邹胜昌帮助贫困户收割麦子。攻坚(通讯员供图)

邹胜昌查看首次挂果的邹胜油茶。(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黄天濠)兴水利、昌驻村年出彩修公路、搭建改造危房,人生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开荒山、舞台建茶园、决战育产业,脱贫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笔者8月25日获悉,攻坚在大冶市税务局驻殷祖镇江畈村第一书记、邹胜工作队队长邹胜昌的昌驻村年出彩推动下,江畈村这片曾经长期积贫积弱的搭建土地,如今嬗变为环境美、人生产业强的绿色家园。

“头雁”激活“一池春水”

走进大冶市殷祖镇江畈村黄三房湾,只见村前池塘雕栏玉砌,文化广场诗韵流淌,灌溉水渠纵横交织……“比起以前破败萧条的景象,我们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湾理事会会长黄文栋介绍,黄三房湾人居环境完成美丽嬗变,驻村第一书记邹胜昌功不可没。

江畈村辖14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湾,总人口2828人,是殷祖镇人口最多、管辖范围最广的行政村。该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资源匮乏,山多地少,村情复杂。

2011年,邹胜昌代表大冶市地税局派驻他的家乡——殷祖镇江畈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哪里入手,才能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初到江畈村的邹胜昌陷入了思考。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就是领头雁,要以上率下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起来,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很快,邹胜昌针对村“两委”组织软弱涣散、人心不齐、干部老龄化等现状,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为以党建促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底,邹胜昌借村“两委”换届契机,通过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选举,将3位年富力强的党员、致富能人吸纳进入村“两委”。同时,他自己也被当地党委聘为江畈村支部书记,“两委”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9年的国庆节假期,邹胜昌和村“两委”干部在走访慰问贫困户时,得知十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厚国的妻子黄仙娥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邹胜昌立即和村“两委”干部赶到其家中,火速将患者护送到大冶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到了医院后,邹胜昌一边忙着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办理住院手续,一边联系患者的亲属,深夜才离开医院。

虽然黄仙娥最终因医治无效撒手人寰,但是邹胜昌所做的一切,罗厚国都看在眼里。10月14日,罗厚国的侄子罗光忠、罗光强和女婿刘松朋、刘长生、余东华5名亲属联名给邹胜昌和村委会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一面锦旗凝聚着群众的满意真情,也是邹胜昌驻村帮扶工作的缩影。一手抓党组织建设,一手抓脱贫攻坚,在邹胜昌的带领下,江畈村荣获2019年“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

“授人以渔”斩断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邹胜昌带领工作队通过走访全村600多户农户,对村情民意进行了充分了解,也为贫困户政策帮扶的“私人订制”打下了基础。

“7月20日:邮政银行的小额扶贫贷款1万元已发放到许道升的账户,明天得加紧联系厂家为许道升购买米面加工机器……”

“8月5日:和许道升的帮扶责任人郭细梅就面条销路问题进行了沟通,郭细梅表示这个月可以在单位职工里推销最低100斤面条……”

这是邹胜昌《驻村工作日志》里记录的内容。“许道升生产的第一批面条终于问世了,新机器加工的面条口感好,韧性足,久煮不烂,一定会赢得很好的消费市场”,日志的内容记录了许道升一家办起小型米面加工坊的过程。如今,许道升家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44元,成功摘幅。

有驾驶技术的贫困户黄大梁,在邹胜昌的帮助下申请了小额信贷,并购买了一台农用运输车。经过多方联系,黄大梁开上了致富的“幸福车”,家庭收入增加了2万余元;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黄选才,在邹胜昌的帮助下进行了相关农技培训,还在家门口建起了蔬菜种植园,他们种的时令蔬菜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因残致贫的贫困户黄忠安,不仅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儿子还进入附近企业务工,全家收入翻了一番……

因人施策、因户施策,如今江畈村的31户贫困户均已实现稳定脱贫。“每帮助一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我就特别有自豪感和成就感。”邹胜昌说,扎根江畈村十个年头了,早已把身心和情感融入到贫困户的家庭中。这就好比看到生命中的亲人日子越过越红火,自然心里高兴。

产业布局“绿色银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江畈村并非资源贫乏,而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只有利用好资源优势,致力产业发展才是唯一出路。”经过反复走访、广泛征求意见,邹胜昌认为,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是江畈村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通过多次召开“村贤”座谈会,邹胜昌请回王泽民等17名成功人士,采取“1名能人+N名贫困户”的办法,创办“王升用正茂合作社”,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了300余亩油茶园、200余亩杂果园,并办起了配套的油茶加工厂,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定额增收1万元、8户贫困户年增收3500元以上。

2017年,邹胜昌引进伍振阳等外地老板,分别成立映山红种植合作社、振阳种植合作社,累计建成800亩白茶基地,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000元、10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同年底,邹胜昌积极争取单位帮扶资金48万元,建成6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村集体收入年增加5万元,首次突破10万元。全村贫困户通过村级公益性岗位和小型公益事业劳务,户均增收入千元以上。

2018年,邹胜昌协助返乡古建老板黄国荣流转荒地260亩,投资5500万元,成立大冶市金钩挂月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1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基础设施薄弱、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是制约江畈村发展的瓶颈。“组织上派我来驻村,我就要力争让村子一年变个样,十年大变样。”邹胜昌暗下决心,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除掉这些“拦路虎”。

十年来,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他跑遍市相关涉农部门,先后争取资金500万元,实施了电网升级、人饮工程、入户路硬化、厕所革命、村庄文化广场建设等数十个项目,其中完成10多个村庄的环境整治、14户危房改造,硬化亮化村组公路25公里、安装路灯200余盏,绿化造林1000亩,护砌渠道5公里。

“以前村庄里柴草乱堆,厕所乱搭乱建,村庄的道路都是羊肠小道或沙土路,出入都不方便。现在,驻村工作队帮我们硬化了路面,还在家家户户门口摆放了垃圾箱。垃圾定时清理,环境变好了,大家也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住在村里感觉非常舒适。”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陈凤芝深有感触。

十年驻村扶贫路,一路走来一路歌。邹胜昌先后获得“2019年大冶楷模(好人)”、大冶市“最美扶贫人”等荣誉称号。“家乡扶贫路上一直有我,脱贫路上也必定有我。十年的坚守换来江畈村的华丽蜕变,我也算是‘富’足了。”邹胜昌说。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