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云南蒙自:农业大县向强县的迈进 正文

云南蒙自:农业大县向强县的迈进

[时尚] 时间:2024-04-27 11:56: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96次

  

  蒙自:农业大县向强县的云南迈进

  【核心阅读】以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为引领,蒙自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蒙自迈进加快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农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新格局,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大县让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向强县广袤的云南红土地正释放出巨大潜力。

  春天的蒙自迈进蒙自坝子,竟是农业一派收获的图景。凭借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大县农业资源禀赋,红彤彤的向强县石榴花、粉嫩嫩的云南蓝莓、黄橙橙的蒙自迈进枇杷、脆生生的农业彩色椒、红扑扑的大县西红柿……各式果蔬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向强县蒙自人的骄傲和自豪。

  一直以来,农业是蒙自一张响亮的名片,但实行了40多年的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繁若星辰”的种植结构,已经不能再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问题日渐凸显。近日,记者走进蒙自,在田间地头、种植基地,感知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的抉择与思考——

  

  蒙自:农业大县向强县的迈进

  日子好过,为啥还要改变?

  2019年,蒙自市农林牧渔总产值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00元。然而,这个农业大县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当年就吃上了饱饭。”60多岁的草坝镇大郭西村副主任李正春依然清晰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包产到户的历史巨变。此后,草坝乡的农户就像李正春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从种植传统的水稻、包谷,到调整农业结构实现蔬菜、粮食轮作,小春拿钱、大春拿粮,年复一年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是,米袋足,钱袋未必鼓。李正春有了新的烦恼:“当初为了公平起见,全村把田分成七类,地也分成七类,我家五口人,分了14块地,最大的不足一亩,最远的要走几公里。”

  李正春的困境,正是蒙自农业的缩影:一家一户的“小地块”难以对接瞬息万变的“大市场”,粗放的种植、管理模式,也让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在地势平整、集中连片的土地上,如何提升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和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跨越?

  市农业农村局果蔬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松开从事农业近30年,对“天花板”的感受最深,“首先要改变小农经济模式,实现土地、资金、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2019年,蒙自市入选云南省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工作思路,全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设立指挥部,组建四个专班,先后11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指挥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各项工作。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层层推进。

  “‘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对于蒙自来说,是推进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引领下,蒙自农业将形成新的引爆点和增长点,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蒙自市副市长杨云鸿介绍。

  

  蒙自:农业大县向强县的迈进

  规模不小,发力点在哪里?

  提到蒙自特产,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石榴。蒙自种植石榴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久负盛名的“中国石榴之乡”“中国石榴城”。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蒙自市瞄准市场需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为发力点,编制了《蒙自市“一县一业”示范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在20万亩区域内,布局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建设石榴、蓝莓的种植区、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项目估算投资40亿元,2019 年完成投资8.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3亿元。

  在占地2300余亩的海升集团吐尼斯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园中,一朵朵绯红的石榴花在枝头含苞待放,树顶几排细密的铁丝将枝条向空中拉伸,树根处是两排覆盖在薄膜下的滴灌管,其间还有雨量计、土壤张力计……这些新式“种法”让李松开啧啧赞叹,“起垄、宽行密植、行间生草,正是现代果园所具备的‘三板斧’。”

  土地要增效,种地要精致。公司副总经理耿媛媛的介绍让李松开开了眼界:水肥一体化,园中间种青草,种植更绿色;5.5米行距、1.75米株距,每亩69株,管理更精准;3米树高、Y字型树形,利于采收机械化。“园区的软籽石榴当年种植,第二年试挂果,第三年丰产,届时亩产值可达1.5万元,比原来种包谷等传统作物土地收益增加10倍以上。”

  引进龙头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有高效的生产模式,以高技术含量为核心的高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联想佳沃旗下的红河佳裕蒙自蓝莓产业示范园,传感器采集着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等数据,一台电脑启动控制通风帘幕和微喷设备,满足植株的生长要求,3000余亩的园区日常用工只需20人左右。公司负责人介绍,园区坚持“全国最优、世界一流”配置要素资源,技术支撑均来自智利、秘鲁、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每亩各项设施投入近10万元。

  多年来,蒙自农业想办而未办成的事情,在创建“一县一业”后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得到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呈现勃勃生机。联想佳沃、陕西海升、云南绿之源等 20 多家企业落地后,流转土地2万亩,带动规模化流转4万多亩,蒙自市按照每亩不低于4000元落实水电路等“五个配套”,共配套资金9000万元,2019年撬动新型经营主体投资7.62亿元。

  

  蒙自:农业大县向强县的迈进

  产业壮大,农户如何获益?

  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既要有超前的规划和建设,又要求创新管理体制,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验田。工作中,蒙自市坚持“真心诚意招商、真抓实干落地、真金白银配套”,企业想要的,千方百计做好服务;企业没想到的,同样尽心竭力提前谋划。市委政府领导前往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杭州等省内外开展农业招商,为新入驻企业落实项目、水、电、路、资金“五个配套”,通过采用任务、力量、管理、攻关“四个集中”工作法快速扎实推进土地流转,创造了40天流转8000亩土地的“蒙自速度”。

  草坝镇大郭西村村民杜霁云有40多岁,往年开春,她就要收拾行囊到广州等地打工,自从去年流转了2亩土地后,她就开始到海升基地上班,除了每年2800元的土地租金外,每天还有110元的工钱,按合同每隔5年地租将上调5%,“空余时间还可以把在基地学到的种植技术拿来侍弄自家的3亩脐橙,资金变资本、资本变资产、资产变收益,他们说我是职业农民,日子真是好过多了。”

  “高效现代农业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自然气候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让农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仅草坝今年就有1000多名农民选择就地就近就业。”草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沅峰说。

  为了把广大农户绑上“产业快车”,蒙自市构建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搭建“三变三金”产业扶贫新平台, 坚持流转土地农户和贫困户优先务工原则,通过“党组织+新主体+平台公司+职业农民+贫困户”方式吸收就业人员。每年采摘季共有3500多名村民在产业园务工,年均务工总收入5100多万元。

  云南网记者 李树芬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