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给医生送红包?有北京医生调查 28 省市数据,发现…

[热点] 时间:2024-03-29 22:40: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次
编者按:

卫健委发布的发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中明确规定,医务工作者应「不收受患方红包」。生送生调市数

尽管医生们都明确拒绝红包,红包但仍然有患者想方设法悄悄塞一个红包进白大褂,有北或者在意想不到的京医据地方夹上几张百元大钞。

为了弄清楚这些层出不穷的查省红包究竟是从哪来的,北京医院刘韬滔医生团队做了一项研究,发现从年龄、生送生调市数地域、红包疾病等维度,有北纳入 28 个省市、京医据上千名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查省

以下是发现论文一作兼通讯作者刘韬滔的解读:

本文作者:刘韬滔,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生送生调市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如果你是红包医生,你收过患者红包吗?如果你是病人,你给医生送过红包吗?医疗红包市场究竟有多大规模?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哪里的患者最喜欢送红包?送了红包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专门做了一项研究。

medRxiv 截图

(注:论文作者刘韬滔、段耀琮、罗希,其中刘韬滔、段耀琮为共同一作)

我们研究团队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5 年和 2018 年数据库,纳入 45 岁以上在受访前一年内接受至少 1 次住院治疗的中老年人群,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目前论文已在 medRxiv 预印形式发表。

我们发现,中老年住院患者送红包发生率约为 1%,即每 100 例中老年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会给医生送红包,在部分城市这个比例还可能更高。

每 100 例中老年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送红包

由于 CHARLS 调查研究在全国 28 省直辖市进行市县乡分层抽样,该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我们根据受访者最近一次住院治疗是否向医生馈赠红包分为红包组与非红包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年龄、性别、婚姻、居住地省份、城乡居住地、经济收入、教育程度)、自我健康评分、住院总费用、是否痊愈出院等变量,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研究流程图

根据数据库提供的问卷调查结果,纳入 2015 年的 2767 名住院患者中,34 名(1.2%)受访者表示支付过医疗红包;而在 2018 年的 3323 名住院患者中,48 名(1.4%)受访者表示支付过医疗红包。

对比 2015 年与 2018 年数据,中老年住院患者送红包发生率约为 1%,结果基本一致。而且提供医疗贿赂的患者一方,不用担心来自法律和道德的谴责,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问卷结果的准确性。

45 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给医生发红包的地区分布;2015 年(上)、2018 年(下)

两次横断面数据结果表明,在部分省份——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北以及东北——医疗红包发生率可以达到 2%,高于 1% 的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在影响患者是否向医生馈赠红包,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赠送红包的地域文化与经济水平、传统观念、医疗市场规模可能都有关系,但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

比如,在熟人社会体系常年运转的地区,找人「办事情」的想法根深蒂固,会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派送红包,否则就会担心「不好使」;而在市场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也许患者更愿意为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埋单」。

红包发放回归模型变量的森林图;2015 年(上)、2018 年(下)

本研究中受访者中的住院患者比例约为 15%,平均每年住院 1.6 次。根据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约为 2.64 亿。因此,粗略保守估计,这些中老年住院患者每年会发大约 60 万个红包。另外,数据库还提供了调查前一年门诊患者发红包的概率,2015 年为 0.32%(13/4079),2018 年为 0.37%(12/3255)。

对于 45 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由于人口结构分布不同,年发病率也不同,难以估计其门诊和住院患者比例和提供红包患者数量。但是儿科医疗资源在中国医疗市场更为稀缺,家长更愿意为子女购买医疗服务。这些庞大的数据代表了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的医疗行为,会损害正常的医疗市场。

手术患者更愿意送红包

有些地方的患者会固执地认为,额外派送红包是就医过程中所必需的。

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医疗市场中代表了高级别的医疗服务,因此会有更多的医疗贿赂行为发生。但数据结果表明,医院级别并不是患者送不送红包的直接影响因素。患者是否愿意送红包,真正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是手术治疗与患者年龄。

传统上,患者也更愿意为手术医生提供红包而不是内科医生。因为患者认为外科医生相较于传统的内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服务。患者甚至会担心,手术医生会因为没有收到红包而不能有质量地完成手术。

这些研究数据结果都与我们生活经验相符合。患者应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包括不需要担心因为不贿赂医生而在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

送红包组和未送红包组受访者相关特征雷达图(2015 年)

送红包组和未送红包组受访者相关特征雷达图(2018 年)

另外,更年轻的中老年患者更倾向于送红包,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财力和购买意愿,以及对未来生活质量更高的期许。临床工作中可以看到,很多高龄老人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差,但是重症患者已经失去了支配自己财富的能力,他们能否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取决于老伴和子女的意愿。

赠送红包并不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使用患者出院时是否痊愈来反映治疗效果。让人欣慰的是,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送不送红包并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前提是能够获得相当的医疗资源。

住院病人是否康复的回归模型中变量的森林图

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包括患者下肢运动能力与健康自评,这两项变量反映了患者自身的健康状态。另外 1 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是手术治疗,这可能是因为有一部分外科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而中老年患者的内科疾病通常都只能缓解。

不过很多时候,患者赠送红包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还需要更好的就医体验。比如可以更加方便地询问病情,获得更加详细的咨询;能够更快地获得择期手术与择期治疗等等。但是对于患者的就医服务体验改变,我们研究中还缺少数据分析。

CHARLS 调查问卷中缺少患者提供的红包金额与贿赂形式以及就诊诉求,因此非常遗憾不能得到更详细的分析结果。如果有基于深度访谈的社会调查研究,相信可以进一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作者后记(滑动可查看):

对于稀缺的医疗资源,价格管制并不能降低实际交易费用,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就好像春运期间抢购火车票,当运力远远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的时候,固定价格的车票必然会在市场上被黄牛炒作。

患者贿赂医生在中国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是按照非罪化处理的,他们几乎不会有人会因此面临法律风险。尽管他们贿赂医生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得更稀缺的医疗资源,比如尽早住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但当送红包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在公立医院,对经济条件无法承受这笔「额外开销」的人来说,他们可以获得的医疗资源势必会被挤压。

在私下的的道德评价体系中,很多患者与医生均会认为馈赠红包没有什么不妥。有的医生认为,他们本应该获取更好的技术回报。但是红包等利润可能并没有被医术精湛的医生所接受,更可能是水平低下但是利益熏心的医生所获取,或者为具有资源分配权力的医生所获取,或者为中间介绍人所获取。「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医生的技术职称和学术头衔,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患者购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的实际性价比。广泛公开且透明的医疗信息,包含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服务体验等准确的治疗效果评价等,可以使患者和技艺精湛的医生均获益,通过市场调节并减少中间环节,同时改进医疗行为的公平与效率。

策划:yuu. | 监制:gyouza、carollero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