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没化妆,这个“不睡觉的中国女人”帮全人类“认祖归宗”

[百科] 时间:2024-04-19 07:32: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1次

原标题:80多年没化妆,多年这个“不睡觉的没化中国女人”帮全人类“认祖归宗”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7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表示,妆个中国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将国际编号为347336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不睡帮全

这位和数亿年前的女人古鱼“先结婚后恋爱”,年过八旬只化过一次妆的人类认祖全球杰出女科学家,为何被广泛称为最具魅力的归宗东方女性之一?除了张弥曼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浩瀚星空还有哪些闪亮的多年“中国星”?

“张弥曼星”是什么?

据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公告称,“张弥曼星”是没化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2007年8月发现的一颗近地小行星。

国际小行星委员会表示,妆个中国张弥曼院士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不睡帮全奠基者,其可持续的女人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因此,人类认祖决定将编号为347336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弥曼星”。归宗

据悉,多年根据国际通用惯例,小行星的命名原则一般使用“编号+名字”的形式。此前,小行星多以希腊神话的人物名字命名。由于小行星数量逐渐增多,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此后将国际著名科学家纳入了命名范围。

2020年12月,张弥曼院士被推荐为国际小行星命名的候选人。今年,这一申请已被批准。根据相关规则,未来,将有一颗全名为“(347336)张弥曼星”的行星闪耀在浩瀚银河中。

和古鱼恋爱,80多年只化了一次妆的“科学女神”

或许此前,你并不了解张弥曼院士的故事。但事实上,在其毕生奉献的古生物领域,张弥曼早已是全球闻名的“大咖”。

今年85岁的张弥曼院士长期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

17岁时,张弥曼响应了国家“地质报国”的号召,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后被选拔赴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从此开始了其漫长而又辉煌的学术生涯。几十年后,谈起自己当年的选择,张弥曼称自己并没有想到会和古生物结缘一生。她和这些数亿年古鱼其实是“先结婚后恋爱”。

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张弥曼的成就不胜枚举。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其最突出的成果,张弥曼最大的成功无疑是回答了一个困扰生物界百年的难题——约3.8亿年前,到底是哪一条鱼率先“走”上陆地,最终演化成四足动物?

1980年,张弥曼研究指出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是一种原始的肺鱼。这个结论震动全球,为此后研究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张弥曼的发现直接挑战了“总鳍鱼类是四足动物祖先”的传统观点。而这个传统观点恰恰是张弥曼的导师,瑞典科学家雅尔维克所提出的。虽然自己的观点被导师质疑,有人甚至担心这会危及其学位。对此,张弥曼大气地表示,“学位不拿就不拿,要不然还做什么科学?”

当年,“泡”在瑞典历史博物馆做研究的张弥曼,在没有CT扫描技术的情况下,用连续磨片的“笨办法”进行研究,她将仅有2.8cm长的杨氏鱼模型,分成540多片,每片的厚度仅有0.05毫米,并把每片放在显微镜下画图。每一张图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其中一张图,张弥曼连画了14个小时。

在瑞典博物馆,废寝忘食的张弥曼也因此有了一个独特的称号——“不睡觉的中国女人”。

2016年,张弥曼获得了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2018年,张弥曼因其突出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在颁奖仪式现场,张弥曼院士用英语演讲,同时还使用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瑞典语对导师、同事、家人表达了感谢。其优雅的举止、幽默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赢得多次热烈的掌声。外媒盛赞其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东方女科学家”。

几个月后,张弥曼登上了央视文化节目《朗读者》。在节目中,她回忆起自己在田野中的工作经历调侃称,自己作为唯一的女同志,和30多位男同事共同工作,人们都快忘了自己是女性。由于条件有限,张弥曼有时连续三个月都无法洗澡。

节目中,张弥曼自称是一个“对生活没什么要求”的人。“像今天化妆,那是有生以来第一次,82年来第一次。”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对生活没什么要求”的女性,即便80多年没有化妆,她一直都是中国乃至全球当之无愧“科技女神”。

他们都是夜空中最亮的“中国星”

在璀璨的星河中,除了(347336)张弥曼星之外,还有不少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行星。

2016年1月,编号为31230号的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星”。同为中国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同样举世闻名。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也让(31230)屠呦呦星格外夺目。

199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由于当时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的开头缩写。为了表达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这颗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 Yuanlongping)。

“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人,他为中国乃至世界水稻的高产做出巨大贡献……天文学家们决定将这颗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此外,国际天文联合还通过了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编号3763)、“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编号17606)、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编号7681)等中国科学家的行星命名。这些中国科学家均在各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受到全球广泛认可。

小行星的命名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也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毫无疑问,这些为中国科学不懈奋斗的学者不仅将会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的贡献也将被历史所铭记。(卞英豪)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