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建议春节期间探访未阳老人 写给老人和子女的建议要谨记

[百科] 时间:2024-03-11 14:47: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58次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量也增大,不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议春阳老尤其是节期间探建议谨记老年感染者,如何预防感染或二次感染?近日,人写人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组专家、不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教授表示,议春阳老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较多,节期间探建议谨记过年希望去看看家里长辈,人写人和建议家里有特殊高危人群的不建,尽量减少外出和拜年串门的议春阳老机会,避免交叉感染。节期间探建议谨记

  1月11日下午,人写人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建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议春阳老

视频来源:@广州日报

  重点人群、节期间探建议谨记重点机构、重点场所

  仍是防控重点

  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

  商超、物流、餐饮、交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报告。

  中疾控专家: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以下情形尤其应佩戴口罩

  实施“乙类乙管”之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回应表示,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在以下情形:

  一是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

  二是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三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

  四是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有新冠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时;

  五是医务工作者,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旅游、保洁、快递等从事公众服务及密闭场所工作人员。

  家有“未阳”老人,春节能探望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说,首先,目前广州流行的毒株是BA5.2 、BF7亚分支,与XBB毒株有交叉免疫保护。第一次感染后半年内保护性抗体滴度比较高,只要不是机体免疫力特别弱,半年内再次感染的机会不大。

  其次,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较多,孝顺儿女过年希望去看看家里长辈,建议家里有特殊高危人群的,尽量减少外出和拜年串门的机会,避免交叉感染。

  冬春也是其他流感病毒高发的季节,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集。

  提醒:同住者感染,老人要赶紧测抗原

  居家观察治疗时,如何处理老年病患的持续低烧?高龄患者在居家治疗有何注意事项?

  郭建文说,通常来说,低烧(38摄氏度以下)是不需要用药的,但老人家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乃至去医院就诊和住院呢?

  从临床上看,老人家感染后症状不会太明显,一般不会像儿童和青壮年人一样发高烧,可能仅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一点、不爱活动。这往往会给人造成情况不严重的错觉,实际上拖延一段时间后就诊,CT检查就发现情况已经很严重。

  因此,要严密观察老人的精神状况和活动情况是否有变化。如果发现精神变差、比平时不爱动、不爱吃,比平时更嗜睡,那建议使用便携式血氧仪进行检测,血氧指标如果低于94,就要赶紧送去医院就诊,不要等到气促、口唇发紫、甚至走不了路了才送医院。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老年人的同住者已经感染,务必马上给老人测试抗原,一旦发现感染,可早期给予中药治疗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增加营养多休息,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这非常重要。

  不少老人家平时身体比较好、基础疾病比较少,症状较轻,可以居家治疗。对这部分患者,郭建文有三点建议:一是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好血压、血糖,要定时测血压血糖,不可随意停药;二是不要为增加营养而暴饮暴食,饮食要均衡;再是根据咳嗽、腹泻、肌肉痛等情况,结合体质寒热,来选择对症的中成药。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建议找专业中医师指导辩证。

  还有市民问是否需要给老人配备吸氧机,一般是不需要的,除非老人家平时有长期严重的心肺疾病,容易出现气促缺氧情况,备吸氧机则是有必要的。建议根据个人健康情况来选择应急的医药和医疗器械。

  65岁以上老人为重症高风险人群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国家卫健委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将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年龄从原来的60岁调整到现在的65岁。

  王贵强介绍因为从数据来看,65岁重症高风险的数据更多。同时,我们强调65岁未全程疫苗接种的人群是重点关注人群,所以,在这里也提醒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或者未全程疫苗接种的这些老年人,有基础病的,这些高风险人群继续接种疫苗,要打第四针,第二次加强免疫非常有必要。再有,从重症高风险人群里面除了有基础疾病的,比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包括肿瘤,又加上了持续透析的人群,因为持续透析的人群在疫情高峰期也是容易导致重症和死亡风险的人群。

  “阳了”的老人如何用药?医生给出十条建议

  “阳了”的老人如何用药?上海市医师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委会会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任药师祝德秋,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药师亓展十条建议写给“阳性”老年人及其子女,特殊时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守护老年人的健康。

  写给老年人的建议

  1、没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药物。市面上有部分退烧药为复方制剂,老年人推荐选择单方制剂以减少药物种类多造成肝肾负担的加重。

  2、治疗新冠期间,合并高血压的老人要正常服用降压药,避免随意停药而出现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服用退热药大量出汗后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血容量减少,故降温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且卧床休息减少起身次数,加强血压监测。

  另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服用含有麻黄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药物,麻黄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还会抑制降压药的功效,从而影响降压的效果。

  3、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在感染期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新冠感染患者出现发烧是一种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机体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性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应激激素都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会导致血糖明显的升高。

  此外,许多中药感冒冲剂或止咳糖浆、口服液的辅料中均含有蔗糖,也要引起注意。同时,患病期间因进食量可能减少,服用常规剂量的降糖药会造成低血糖,如有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补充糖分。

  4、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降温会造成大量出汗,机体处于脱水状态,此时的血液较浓稠,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切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否则易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严重不良后果。应在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退热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用药期间要监测是否有出血、黑便的情况。替格瑞洛会导致呼吸困难与新冠症状易混淆,发生呼吸困难时应仔细辨别,不能确定时请到医院就诊。

  5、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新冠病毒的感染将可能加重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长期服用或吸入药物外,还应准备短效急救药物如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制剂起效最快。如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加重应及时使用。对于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后症状未好转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对于咳嗽咳痰加重患者应先使用祛痰药,痰液咳出后再使用镇咳药物,避免浓痰无法咳出导致呼吸困难。

  写给子女的建议

  1、疫情期间大力推行的互联网就医新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但作为就医主体人群的老年人很难适应这一新生事物,这就需要子女“助一臂之力”。目前,上海互联网医院已实现“为家人配药”的功能。由子女在“随申办”App中进行亲属关系绑定,隔天可为家中老年人代配药。具体流程可在比如“上海本地宝”小程序等中输入“代配药”,按照流程操作即可。

  2、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患病期间仍需正常服用基础病药物,不要因为新冠感染而擅自加减服用治疗基础病的药物。治疗期间要控制药物的使用种类,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能明确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应咨询药师。

  3、主动做好老年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可配备家用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每天自我监测体温、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可以自备指夹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氧饱和低于93%或较平常氧饱和下降较多就应引起注意,及时就医。。

  4、要防止多重用药和病情进展带来的非典型症状。

  ⑴老年人稳定能力有所下降,在出现发热、比较虚弱的时候,需要有人搀扶行走防止跌倒。老年人用退烧药后大量出汗,造成虚脱甚至低血压的情况也要警惕跌倒。预防老人跌倒后发生骨折的情况。

  ⑵有些老年人担心身体抵抗力不足,紧张到失眠。或是因病情导致嗜睡、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都应当引起子女注意。睡眠充足、保持乐观心态是早日康复的关键。在老年人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时,子女应多陪伴安抚,必要时可以服用少量安眠药调整睡眠。老年人嗜睡或精神差时,子女观察是否有意识模糊症状,不能自行处理要及时送医。

  ⑶感染病毒后,人的身体免疫系统迅速启动,和病毒“战斗”,消化道的供血减少,容易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低体重的老年患者保证营养供应非常重要。如果老年人胃口不佳,吃不下肉、蛋等,冲泡蛋白粉补充能量,还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5.  在居家治疗期间应做好监护,密切观察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如果出现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比如出现了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不明原因的乏力或者突然出现肢体不能运动,包括基础疾病的加重不能控制时,都需要及时就医,以避免延误治疗。

  (中国小康网综合广州日报、央视网、文汇报)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