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陈迤权:凝心用情构建“温暖和谐之家”

[百科] 时间:2024-04-23 18:38: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4次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陈迤在云南省司法行政系统,权凝情构提起陈迤权一家,心用谐那是暖和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家教家风建温相互提携,陈迤尊老爱幼,权凝情构热心助人,心用谐邻里和睦,暖和他们凝心用情构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家教家风建温“温暖和谐之家”。

  陈迤权是陈迤一名彝族70后党员,扎根司法行政系统20多年,权凝情构现任云南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心用谐他的暖和妻子胡金仙是云南省第一监狱的一名警察,儿子陈浩养是一名热情礼貌、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结婚10余年来,他和妻子生活上相互关爱,事业上相互支持、风雨同舟。无论何时,他们一家都做到积极进取、共创事业,相敬相爱,全家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家庭氛围,深受单位、邻里的一致好评。

凝心用情构建“温暖和谐之家”

  有格局——优良家风世代传承荣誉归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

  陈迤权的老家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龙潭乡密古村,父亲母亲都是朴实的农民,他的父母亲一生勤劳勇敢,待人和善,把家务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他的父亲总说:“吃亏是福,吃苦是补。吃不得亏,在不得一堆。”乡亲们有困难,他家总是力所能及的帮一把。他的母亲的巧手在村里也是远近闻名,她的手绣作品不能称为艺术品,但绝对算得上精美考究。他的母亲还热心公益,常年担任乡老年体协主席和农村义务宣传员,主动参与调解乡村邻里的矛盾纠纷,在他的父母的操持下,他们家在1997年被评为云南省“五好文明家庭”。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父母良好的品质中沁润成长,陈迤权和兄长,才会一直信奉清清白白做人事的道理。即便成年后,兄弟俩在外求学、工作多年,与父母相聚的机会不太多,但无论生活习性还是人生态度,父母的为人处事、待人之道在他和哥哥的心里就像不倒的丰碑,如影相随。

  后来,父亲过世了,但“家风”的传承依旧从未被忘记。结婚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陈迤权和妻子也深受“家风”的影响。在生活中,陈迤权一家坚信人生好坏常有,家人要做的,就是乐观向上,凡事不必太过计较;当同事好友遇上问题,夫妻俩会积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陈迤权和妻子结婚十余年,生活中有苦有甜,无论大事小事,他们一起商量,无论难易与否,他们一起度过。受母亲影响,陈迤权一家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在小区帮忙拾垃圾,扶老人,看孩子是常有的事,2020年春节,一家3人又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这俩口子感情真好,在小区也从来不会有不文明的行为,孩子教得很有礼貌。”谈起陈迤权一家,小区保安肯定地竖起大拇指。为此,2018年他家被评为“云南省和谐职工家庭”。

凝心用情构建“温暖和谐之家”

  有追求——以勤立业爱岗奉献事业成

  陈迤权于1997年毕业于云南煤炭工业学校,同年到云南省第四监狱工作,先后任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宣传教育科科长;2006年调入云南省司法厅工作后,历任厅政治部干部处主任科员、国家司法考试处副处长、厅政治部干部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厅政治部干部处处长、法治宣传教育处处长、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期间曾到曲靖市沾益区驻村任村常务书记并挂职担任副乡长一年。妻子胡金仙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后又考入监狱系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监狱人民警察。这就是陈迤权一家的人生成长轨迹。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对待工作,他和妻子都勤学善思,始终在司法工作的第一线兢兢业业。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妻子的监狱警察工作,都是压力大、强度高、责任重,往往一项工作没完成,第二项、第三项工作就接踵而至,于是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怎样辛苦,在他们手上的工作都从没耽误过。

  陈迤权在省司法厅机关工作,经常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主动加班加点,从未抱怨过。2014年下半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举行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全省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岗位大练兵活动,陈迤权作为组织团队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大量的文字工作任务,连续3个多月放休全身心投入统筹协调工作。与此同时,2014年、2015年为云南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密集期”,他作为干部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操手”,其间承担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为了把业务工作做实做细,坚持熬更守夜到凌晨2、3点甚至通宵达旦。

  转战到普法战线后,陈迤权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积极打造“以案释法”精品栏目,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建立全省普法新媒体矩阵;立足“三个定位”,大力打造“五用工作法”、法治宣传边关行、法治宣传固边防宣传等云南普法特色品牌,推动实施“新时代云南法治宣传教育工程”,先后参与起草云南省“七五”普法规划等60余重要规范性文件,在《法治日报》《云南日报》等媒体作为通讯员刊发新闻稿件200余篇、发表署名理论文章十余篇,组织媒体深入挖掘宣传了唐顺保、禹凌云等先进典型,被司法部、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全省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策划推出20余个抗疫法宣产品,多个产品在“中国普法”“法制网”“云南网”“学习强国”等平台上推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陈迤权没有什么惊世之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和忠贞,将半辈子的精力献给了司法行政事业。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政工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4年至今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因在新农村建设挂钩点表现突出,深受百姓喜爱,被曲靖日报进行大篇幅报道,2013年3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2012年度云南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队员”;2016年参加昆明市西山区敬业模范评选活动,获得166226万网络投票支持,高票当选第五届“西山好人”;2019年被云南省文明办聘请为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家库专家。

  陈迤权的妻子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监狱工作责任重大,值班、加班是家常便饭。她虽然走下了孩子们的讲堂,但又站上了服刑人员的讲堂,成为了一名身穿警服的特殊园丁。作为监狱的《改造通讯》责任编辑,累计编刊小报60余期、撰写稿件200余篇、审稿2000余篇数以千万字,为监狱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有温度——以爱筑家弘扬美德备受赞

  年年岁岁,陈迤权的一家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日子细水长流,不如大江壮观,却令人更为之感动。

  父亲去世后,妈妈就成了一家人的“宝贝”,工作再忙陈迤权都不忘每天给在老家的母亲打个电话,嘘寒问暖;每到节假日,妻子胡金仙都大包小包地买上老人爱吃的东西,要么回老家看望陪伴要么接老人到昆明,婆媳俩相处的像母女一样亲。

  多年前,妻子胡金仙是曲靖市的骨干教师,但为了陈迤权热爱的事业,她选择重新开始,陪伴在丈夫身边,做丈夫最坚强的后盾。结婚十多年了,生活中有苦有甜,但无论大事小事,陈迤权和妻子总是一块儿商量,无论难易与否,他们一起并肩走过。他和妻子互敬、互爱、互助,从无猜疑,除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外,还努力地互相配合、协调工作与家庭,更为对方默默地付出,使各自安心工作。

  最让陈迤权的同事羡慕的一个细节是,陈迤权的办公桌上,总会时不时冒出一些他妻子准备的当季水果。原来,因为陈迤权总是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错过饭点,他的妻子只好在家中就准备好饭菜和水果,送到陈迤权办公室。胡金仙还是力所能及地安排好工作和生活,默默承担了家里照顾孩子老人的重担。在妻子的精心照顾下,他的身体逐渐好转,老人身体健康,儿子的学习生活也照顾地妥妥当当。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陈迤权和妻子深知这个道理。儿子出生后,不管工作有多忙,陈迤权和妻子尽量不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有时候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时时分享儿子的每一次进步或每一次挫折,他和妻子便确保每个周末带儿子外出运动;陈迤权爱摄影,儿子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拍照,于是父子俩经常切磋作品就成了这个家庭的业余乐事;儿子一天天长大,父子开始促膝长谈,说青春的故事,探讨身边的大事小情……陈迤权一家,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反映在生活中,怀抱优良家风,扬起前进的风帆,去迎接生活中甜与乐,苦与酸。

  陈迤权和妻子的一言一行让儿子深受教育。他们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不仅拘泥于考一个漂亮的分数,夫妻俩更注重对儿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儿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在父母的教育下,儿子陈浩养从小品学兼优,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昆明有名的初中和高中。此外他还爱好弹琴、书画、小发明创造,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

  “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我为别人、为单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觉得自己被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单位所需要,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这是陈迤权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这是家风带给他和家人的力量,让他们前进的风帆足够坚韧,去迎接生活中甜与乐,苦与酸。

  云南网通讯员 牟芙萍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