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三盆水脚踩一条江”之地的防汛持久战

[探索] 时间:2024-03-29 14:06: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8次

原标题:“头顶三盆水脚踩一条江”之地的头顶条江防汛持久战

“头顶三盆水脚踩一条江”之地的防汛持久战

( 2020-07-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防汛抗洪

▲7月12日,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出动500名官兵赶赴黄冈市黄梅县考田河蔡垸村段,盆水封堵决口加固堤坝。脚踩久战

新华社发(谢定安摄)

本报记者徐海波

“头顶三盆水(垅坪、汛持古角、头顶条江永安三大水库),盆水腰系两个湖(太白湖、脚踩久战龙感湖两大湖泊),汛持脚踩一条江(长江)”。头顶条江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盆水黄梅县,是脚踩久战有名的“水袋子”,是汛持湖北省防汛抗洪“画句号”的地方。这则民谣在当地广为流传。头顶条江

如今,盆水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出梅,脚踩久战长江水位正在缓慢下降。一些地方的防汛进入“尾声”。然而,对于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黄梅而言,防汛工作却还未进入“中场休息”。

在这场防汛“持久战”中,高科技抗洪利器广泛运用到防汛一线,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黑科技”让防汛更智慧;机械助力改变了过去肩挑背驮的“肉搏式”抗洪;“银发护堤队”老骥伏枥,冲上防汛一线……面对“四面夹击、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5万名黄梅干部群众坚守一线,咬紧牙关不松懈,誓保江河安澜、人民安宁。

汛情接连告急 “黑科技”伸援手

7月30日凌晨时分,在长江干堤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防守堤段,58岁的胡锦珠打着手电筒,穿着深筒靴,“睁大双眼”在堤坝背水面巡堤查险。胡锦珠打开手机,新闻里显示“随着雨带的北移,江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已经出梅”。

作为黄梅县河道堤防管理局总工程师,胡锦珠深深明白:出梅不等于出汛期,对于黄梅而言,更是如此。他抬头望向身后,哨棚里灯火通明,几名值守人员正在会商巡查方案。

防汛,在黄梅有着特殊意义。

四面夹击。这是黄梅县几乎每年汛期均要遭遇的防汛形势。黄梅县北部三大水库接连告急,西部太白湖和东湖龙感湖水位连续上涨,南部长江干堤严防死守。

腹背受敌。今年,黄梅县又遭遇了更大考验。

今年入梅以来,黄梅县遭遇6轮强降雨,累计降雨量高达1700毫米。7月8日零时至6时,黄梅降雨200毫米以上。位于县城周边的大河镇最大降水量达353毫米,远远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标准,成为“全国暴雨中心”。

特大暴雨带来了一系列大事件。

黄梅县宣传部一位即将退休的负责人感慨道,“自己工作30多年来,从没像今天这样忙过。”

7月8日这一天,黄梅发生了三件备受关注的事。大河镇袁山村突发山体滑坡致5户9名群众被埋;县城发生严重内涝致560名高考学生一度无法进入考场;考田河水漫溃堤致近2000名村民被困。

8日凌晨的暴雨中,袁山村传来一声巨响。

约3万立方米泥土裹挟着巨大的山石倾泻而下,袁山村3组7栋民房被毁,9名尚在睡梦中的村民被埋,位置不明,生死不明。

由于事发地点袁山村位于偏远山村,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的泥石流覆盖了近半个村湾。受灾区域土质复杂,软硬不一,先后赶到的村民和当地干部都难以站稳立足,一步不慎半截身子便会陷入淤泥不能动弹,即使是进入现场的狗也全身泥泞。施救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消防救援人员抵达后,首先借助工程机械对滑坡堆积区两侧进行清理,开辟两侧作业面,再将核心区域分成五个作业单元,分组同步展开救援。

位于山体滑坡冲积区的中央地带情况更为复杂。救援人员通过雷达生命探测仪静默探测和搜救犬反复搜索确认被困者位置。通过架设简易站立通道、破拆开辟救援入口、蛇眼深入内部侦查、问话探寻等方式,试图最短时间内找到被困者。

经过30多个小时紧张持续搜救,在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和天气条件都非常恶劣的情况,终于将9名被困群众全部找到,并尽快转入现场清理及滑坡山体安全监测工作。

“这得益于科技手段的大力应用。”事后,救援人员感慨道。

不仅在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科技在防汛排险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7月14日,长江黄梅县小池镇江段水位22.47米,超警戒1.97米,距保证水位仅0.78米。这是历史第二高水位。

“你看看,前面那个标尺上是多少米?”黄梅县水利局副局长董德指着远处的长江小池站水位标尺“考”起了记者。

记者擦亮眼睛,定眼看了看,还是看不清。“这得用望远镜看。”

“望远镜也不行。”董德告诉记者,1998年防汛时,就是用望远镜坐在大堤上看江中的水位标尺。“根本看不清,很多时候是靠估算的。”

而且当时的水位观测员多是年轻女孩,到了晚上,要一个人提着油灯,划个木筏到江中看水位。“她们很多人都不敢去。”

现在就好了,手机上就可以看。“我们在手机App上可以随时查看水位,如果水位上涨过快,可以提前通知群众转移。”董德说,精准的水情数据,给了防汛调度更大的发挥空间。

说起防汛的“黑科技”,董德的年轻同事黎新军兴致很高。他介绍,在今年的防汛中,他们还首次借助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覆盖广、角度多”等技术优势,每小时都会对长江干堤进行一次巡查,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及时有效发现险情灾情。指挥部还用无人机对巡堤人员值守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抽查”。

“请你把手机镜头对准哨棚和防守人员。”7月20日晚,记者在黄梅县新开镇江堤看到,几位值守人员正在哨棚旁拿着手机进行视频通话。

记者走近一探究竟。原来,县纪委正在视频抽查各站点值守人到岗情况和防汛设施准备情况。黄梅县纪委常委吴聂群说,他负责监督检查2个乡镇的39个哨棚,以前开车巡查一趟下来需要四五个小时。如今通过微信视频抽查,只需要两个小时,一天还可以随机抽查好几次。

“银发”护堤 机械助力

“下乡下乡,屋向大江。连收三年,满屋是粮。说声发水,心里发慌。铜锣一响,逃往上乡。挨家挨户,讨口米汤……”

这首在黄梅流传甚广的民谚,真实再现了“水袋子”孕育了黄梅的鱼美粮丰,也还原了旧社会黄梅水乡人民逃水灾的真实情景。

对于黄梅人而言,防汛是一个“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背驮手推车”的记忆。

7月12日中午,长江黄梅县小池镇水位已经迅速涨到了22.62米,离1998年最高水位22.93米仅差31厘米。江水距圩堤坝顶最低处不足10厘米,单薄的圩堤在江水冲刷下摇摇欲坠。

团洲圩是长江黄梅段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圩,圩内登记在册有1.7万人,2万多亩田地。面对持续走高的长江水位,黄梅县已要求圩内居民全部转移,随时准备破堤行洪。

记者20日在团洲圩六咀村看到,江水已与圩堤持平。一支平均年龄75岁的“银发护堤队”正在灌沙袋、驮沙包、除杂草、清路障、查水井、观积水,在圩堤上筑起一道高0.5米的临时挡水墙。

六咀村党支部书记段新国告诉记者,考虑到老人的安全,村里曾建议65岁以上老人不要上堤。但是执拗的老年村民还是第一时间扛着锹背着铲来了。

“因为我们老年人对这里感情最深。”正在村民泵站值守的黄买女老人说,“宁愿死守也不想转移。”

黄买女生于1954年。那时,因为频繁遭遇洪灾,长兄几个都没能养活。为了好养,他的父母按照当地风俗给身为男孩的他取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买女。

由于是江边圩,防汛就成了团洲人的常事。“沙包一个人扛不动两个人抬。”参加过1998年抗洪的黄买女说,不过,现在防汛需要人背和扛的事几乎没有了。他指着不远处两辆正在转运砂石的铲车说,“我们老人有经验,有了机械帮忙,干起来比年轻人还强。”

段新国回忆说,1998年,团洲圩也遭遇跟今年一样的“水漫团洲”的困境。几乎每家每户都出动了,还有急速赶来的官兵支援。两万多军民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终于在10公里的圩堤上加建了一条半米高的临时挡水墙。而今年,全村出动了2600多人,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在40多辆工程机械的得力支援下,仅2天多时间就筑起一道和1998年一样的挡水墙。

从1998年起,黄买女几乎每年汛期都要到六咀村泵站值守。他自豪地说,自1954年以来,团洲圩从未弃守过。1998年的洪水虽然让团洲圩遭受了不少损失,但最后还是守住了。

夕阳下,长江干堤上仍忙碌着这群身影,或两鬓斑白,或微微佝偻。

党员带头 群众加油

从端午节到中秋节。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梅往往提前一个月入汛,在端午节之前就开始防汛,直到中秋节后送走秋汛,才可以结束。时间长、任务重。许多黄梅人都知道,防汛是大事,稍有闪失,将威胁京九、合九铁路,福银、沪渝高速及105国道等国家交通干线和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月14日上午8时许,黄梅县小池镇长江干堤1号哨棚执勤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平台坡脚出现一处小散浸。尽管水利技术人员发现渗水不大且为清水,但黄梅县仍然迅速组织省市专家商讨,火速组织200余名应急突击队员上堤,采取黄沙压渗、围井导滤的方式清除了隐患。

一处小散浸,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对此,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态度十分坚决:“宁可‘小题大做’,也绝不能大意怠惰,坚决守好长江干堤生命线,确保万无一失!”

今年防汛以来,黄梅县要求,沿江5个乡镇指挥部全部前移设在大堤上,确定责任段,明确责任人,签订“军令状”,立下“生死牌”。

黄梅还严格执行包保领导、党员干部、防汛人员“三上堤”。县委书记、县长等7名县级干部驻守长江干堤检查督办,党员干部和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包段全天候上堤巡堤查险。

把党旗树起来,把党员身份亮起来,把生死牌立起来,把战斗口号喊起来。黄梅494个党员突击队严阵以待,190个临时党支部成为防汛主心骨,包保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所有党员全部佩戴党徽,日夜驻守在堤坝上。

7月18日晚8时,黄梅县政协副主席潘泽峰在蔡山镇章兴村堤坝外巡堤查险时被毒蛇咬伤,在场医生科学急救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后,刚脱离危险的他迅疾返回堤坝。

就在同一天,长江干堤分路镇横坝头平台脚出现散浸,情况紧急,黄梅县水利局技术骨干方元海被抽调前去指导。就在这时,他接到父亲病重住院的消息,他一边电话安排好相关事宜,一边紧急赶往事发地。

党员带头,群众加油。

黄梅县独山镇东观村贫困户杨记牛患有慢性病。这些年,在镇里安排的产业帮扶和危房改造、医保、低保、教育扶贫的项目资助下,他走出了家门,用双手创造财富,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听说镇里龙感湖告急,杨记牛主动申请,走上防洪一线加固堤坝、巡险排险、除草除杂。

在黄梅县,还有很多贫困户甚至在外经商务工的游子,在家乡的防汛战场上留下了奋斗的身影和坚实的脚印。

7月15日起,黄梅长江水位开始小幅回落。但黄梅没有撤下人马,而是增加了5000多名长江干堤值守人员,每个乡镇还组建了100人的民兵应急抢险突击队,实行集中食宿。

长江水尚未大落,黄梅县境内湖泊水位也一路上涨。7月16日,太白湖超警戒水位,7月22日超保证水位;龙感湖7月23日超警戒水位。7月28日,长江黄梅小池超警戒1.16米。

“严防死守,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每天上午8时许,长江干堤黄梅段各个哨棚上都会举行简短的誓师仪式。5万多名干部群众,仍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身影投入防汛抗洪,誓保生命安全、江河安澜、家园安宁。(徐海波)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