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长龙 象群北移南返途中流动的安全屏障

[焦点] 时间:2024-04-19 15:01: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78次

  原标题:卡车长龙 象群北移南返途中流动的卡车安全屏障

象群河中戏水,吸引群众观看。长龙
骆林在渣土车里用手机拍摄的象群野象
象群行进在山林中
卡车司机骆林 杜帆 摄
元江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监控象群的行踪
象群在元江戏水 元江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骆林怎么也没想到,在2021年的北移6月,自己驾驶的南返渣土车竟会成为伴随亚洲象北移的“主力军”。他驾驶的途中卡车和另外180余辆卡车组成的长龙,最终成为了人与象之间流动的流动安全屏障。

  回顾这一年中影响全国的全屏新闻事件,亚洲象群北移无疑是卡车备受世人瞩目的新闻。当象群进入玉溪、长龙昆明后,象群宛如长龙的北移卡车有效阻隔了象与人潜在的冲突。象群南返途中,南返一辆辆卡车就像一个个路标,途中成功引导它们通过元江桥,流动顺利回到适宜栖息地。

  讲述

  骆林:独象用头使劲顶卡车

  今年6月14日,北移象群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而离群的独象已连续多日在昆明市晋宁区白龙山防火哨点附近活动,距离象群约19公里。

  次日凌晨2时,正在渣土车中睡觉的骆林突然被一名警察叫醒,称独象已经进入前方100多米远的一个防火哨点,让他用车堵住院子大门,不让大象往村子的方向走。

  很快,骆林抵达目的地。在这里,骆林参与“追象”近半个月以来首次见到大象:它正站在瞭望台下的院子里,嘴里咀嚼着一个麻布口袋,玉米粒窸窸窣窣地从口袋和象的嘴里掉落。

  听到响动,独象转过头盯着比它的体积更大的卡车,却没有丝毫的害怕。它缓缓地走到卡车前,看了一眼坐在驾驶室里的骆林。独象的身高接近驾驶室里仪表台的高度,与骆林只有一窗之隔。骆林怕独象甩鼻子砸玻璃,连忙起身爬到座位后方的卧铺上。

  而独象只是用头顶住卡车头,四肢向前发力。骆林感受到轻微的晃动,不过卡车自重17吨,任由独象使力,也无法挪动。

  独象不甘心,再次用头顶车头。经历了第一次“较量”,骆林的胆子变大了,拿出手机拍摄独象顶车的视频,还打电话叫另一辆卡车来支援。

  顶车未果后,独象只好去找吃的。

  “当时,我的车无法将大门堵严实,怕独象从缝隙钻出去后进到后面的村子,就赶紧打电话请他人支援。”骆林说。

  第二辆卡车驶来,这下彻底把大门给堵死了。

  从凌晨2时到早晨7时,骆林没睡觉。“大象用头顶那些防盗门时,四周墙面上的腻子会起灰、掉落。大象只顶了几下,防盗门就开了,看着门缝小,它会缩着肚子进去。”他说。

  骆林觉得驾驶室不安全,便爬到车斗里继续观察。在几个房间里来回折腾一番后,独象口渴了。它走到墙边,用脚一踩,PVC管破裂,自来水喷出,它用鼻子接水后喂到嘴里。

  “牛得很,把水管都整断了。”“嘿嘿,它的那个鼻子能接得到水喝啊。”两名司机边看边说道。

  当独象再次来到两辆卡车面前时,骆林从车斗里爬出来,在两台卡车的缝隙间,与它有了肢体接触。

  “它想从两辆卡车间的缝隙钻出去,我趁机摸了摸它的鼻子和牙齿,牙齿不长,还是头半大的象。”骆林边说边比划着象牙的长度,有三四十厘米长。

  独象也是有脾气的。

  “上半夜它还乖,天快亮时就开始发飙了。”骆林说。独象开始寻找其他出口,先是两条前腿爬到墙上,头伸到墙头,鼻子不断地向外甩。后来又到卡车旁,做了与之前相同的动作。

  独象开始急躁,在院子里来回走,走得满身大汗。

  早上7时许,专家赶到了。研判情况后,决定让两辆卡车让路,让独象回归山林。

  一个意外的插曲:由于视线阻隔,一辆送早饭的越野车与独象在路口相遇。越野车及时停住,没敢再动,独象用鼻子把车玻璃打坏后,离开公路进入了山林。

  6月17日,骆林和其他卡车司机又见到了这头独象。他们的车停在路边,独象沿着公路走了一段后走进山林。又过了几天,独象离开昆明市辖区,骆林也返回了工地。

  花絮

  并非首次近距离接触大象

  骆林并不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象。20年前,他在缅北运输木材时就接触过大象。2000年前后,骆林在缅北的丛林里开货车拉木头,那里有3头用于工作的大象。

  “挖掘机、装载机去不到的山坡,人就赶着大象上去,大象可以用鼻子把木头卷到可以装车的地方。”骆林说,那3头大象既是家畜,也是伙伴。不卷木材时,它们喜欢泡在水塘里玩耍,弄得一身都是泥浆。也有专人像放牛一样,赶着大象去山林里找吃的。

  “缅北的那3头大象,皮肤像水牛皮一样黑,耳朵偏硬。它们性情温顺,喜欢与人玩。我们会给它们喂香蕉,它们会用鼻子朝人喷水。”骆林觉得,6月15日凌晨看到的这头独象,明显不像缅北的那3头象。它的皮肤是黄色的,耳朵软软的,体型更大一些。“还有,它是野生的,不通人性。”

  赵仕祥:大象对小象的照顾细致入微

  南返象群从昆明市辖区进入玉溪市易门县、红塔区、峨山县等地后,依然有卡车陪伴。8月6日12时,元江县司机赵仕祥接到电话,象群已抵达元江县栖霞山附近,需要卡车引导其南返。

  赵仕祥开上他那辆自重17吨的货车,与20多辆卡车来到栖霞路口封堵岔路口。8月7日0时,他发现象群距离驾驶室只有10米,领头的大象缓缓从车旁经过时看了他一眼,继续前行。赵仕祥注意到,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走路时竟没有一点声音。

  象群通过车队不久后,他们再次接到电话,转移到一个叫“老吊桥”的地方封堵岔路。他到达后,看到人们在那里给象群修建水池、摆放水果。象群似乎知道人们的意图,在那里进食、洗澡,休整了一天。

  赵仕祥注意到,大象对小象的照顾细致入微,在42℃的气温下,大象会摆动耳朵给睡觉的小象扇风、驱蚊。象群休息后,总有一两头大象站在周边警戒。

  8月8日20时,象群在众多卡车司机的见证下顺利跨过元江。之后,象群顺利回到适宜栖息地。

  对话

  用卡车筑成安全屏障属玉溪创新

  在此之前,云南并没有让数十辆卡车在人象之间组成安全屏障的先例,这是象群北移期间,玉溪市摸索出来的办法。

  2020年3月,被称为“断鼻家族”的16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进入普洱市辖区活动。2020年12月,一头母象产下一头小象,“断鼻家族”的成员扩大到17头。短暂的休整之后,象群继续北上,于2021年4月17日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到了玉溪市元江县。

  “采用卡车拦截、引导象群北移,是从元江开始的。”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杨雨林说,4月22日,象群沿213国道向元江县城逼近。为了阻止象群进城,元江县派出多辆警车、卡车到路口堵截,同时还设置了数百米的防象网。于是,象群只能绕道而行。自那时起,数十辆卡车便开始陪伴着象群北移和南返。

  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杨清华称,象群自由迁徙至滇中地区,据他所知这从未有过。看着象群从墨江县进入元江县时,林草人的内心五味杂陈。

  “一群庞然大物从山坡很快就来到了坡脚,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的步伐,这给人的压力是巨大的。它们要去到哪里?而大家最担心的,还是人和象的安全。”杨清华说。

  在杨清华看来,亚洲象的传统栖息地——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已有一套完善的亚洲象预警监测体系,在亚洲象频繁出没的村庄建设有防象栏,加之常年宣传,当地群众对亚洲象已有足够深的认识。

  但此次亚洲象进入滇中腹地,很多人的心态是:花1000多元去西双版纳野象谷都未必能见到野象,怎么能错过在家附近看野象的机会?

  因此,当亚洲象在河边洗澡时,河对岸聚集了数十人围观。当亚洲象通过村庄附近时,被转移到二楼的村民们边聊天边举着手机,兴致勃勃地等待大象路过。这样的举动和心态,宛如大家身处在动物园,隔着护栏观赏温顺的大象。

  为了确保象群在北移过程中人象安全,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等多个部门研究决定,全程使用无人机监控,在通往村庄、城镇的主要路口用大卡车拦截,及时疏散亚洲象活动区域周边5公里内的人员,排查生活在简易房屋、养殖厂、工矿企业的人员和独居老人,对亚洲象行进线路上的电网采取断电措施。

  “我们认为,大象只对比它大的物体有所畏惧,所以我们调动大卡车,在象和人之间建立起流动的安全屏障。”杨清华说,事实证明,在人口稠密且没有设置防象栏的滇中地区,只有卡车才能拦住野象。加之人为在路口投食、建立水池,才一步步将象群引入山林。

  “它们像一支部队那样守纪律”

  骆林见到的那头独象,早在7月7日凌晨就被采取捕捉转移措施。当天15时,独象被安全转移至其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安全回归。

  当谈起象群在北移、南返途中给人的触动时,杨清华说:“它们像一支部队那样守纪律,它们的情感并不亚于人类。”

  他观察到,象群经过一片刚种植的烤烟地时,会排成一列沿着细细的田埂通过,对烟苗和薄膜“秋毫无犯”。它们也会相互帮助,小象爬不上陡坡,会用鼻子勾住前面大象的腿,后面的大象用头和鼻子推着小象往前走。一路上,象群也遇到过几头大象掉落水池、小象掉落水沟等险情,但它们通过相互帮助,最终转危为安。也正是团结互助,象群才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返回到原栖息地。

  对于象群的南返,骆林也说不清,是连排卡车的“劝返”起了作用,还是人类不断给象群投食引路起了作用,抑或是大象自己感知到了气候变化。总之,象群在昆明市晋宁区停下了北移的脚步后,才开始南返。

  在元江县林业和草原局野保办工作人员周金祥看来,无论象群北移还是南返,都是由它们自身决定的。不论是卡车,还是投食,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元江的气候炎热、植被丰富,我们一度以为象群在元江休整够了,就会沿着红河河谷前往红河州或越南方向。毕竟,红河河谷相比北上更适合象群生存。没想到,它们到达元江与石屏两县交界的小河底后,会爬上非常危险的陡坡、爬上高差几百米的大山,一路向北。从那时起,我就认识到,它们认定好的方向,人是难以改变的。”周金祥说。(记者 程权)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