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文化养老不止于“时尚新潮” 正文

文化养老不止于“时尚新潮”

[综合] 时间:2024-04-18 16:01: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56次

  越来越多的时尚新潮老人逐渐从沉重的家务劳动和孤独寂寞中走出 来,到老年大学里感受文化和生活的文化乐趣,从追求自己的养老于爱好 特长中找寻新的幸福感

  工作了近40年,退休后,不止都建华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穿戴上远足装备,时尚新潮登山涉水,文化接触大自然;拍抖音、养老于做视频、不止玩摄影,时尚新潮聊起“5G”“微博”等“年轻人玩的文化东西”也头头是道,“潮范儿”十足。养老于

  “就像摄影设备和视频软件每年都有更新,不止思维和知识的时尚新潮更迭更得跟上时代。”都建华接触摄影两年,文化2019年9月进入了陕西老年大学摄影高级班,养老于学习更专业实用的操作技巧和照片、视频后期处理技术——这相当于老年大学摄影专业的“研究生”。

  原本以为退休后只能“研究孙”,一不小心却成了“研究生”,晚年生活有了别样的风景。“这中间只差了一所老年大学。”研究摄影之余,都建华也琢磨书法、绘画,天生一副好嗓音的他还当选了声乐4班班长。“我才60多岁,不老!”都建华一本正经地拒绝加入老年队,却逗笑了一众等他拍照的同学。

  在老年大学,都建华这样的银发“研究生”队伍庞大,他们心态开放,富有生活热情,把日子安排得井然有序又有趣,开启多姿多彩的人生下半场。

  老年大学,都学啥?

  第一次来陕西老年大学报名的“学生”,都会好奇:“老年大学,都学啥?”

1.jpg

  “9大专业70多门课程,任您挑!”负责招生的高建芳总是先乐呵呵地递给来人一份招生简章,再一一详细介绍。76岁的高建芳身兼医保、器乐两大系系主任,兼管招生工作近20年,对全校270个教学班如数家珍,“光中医专业就有经络、中医养生、刮痧、针灸等大大小小16个班”。

  太极、英语、声乐、钢琴、舞蹈……既有实用的健康养生,又有高雅的文艺熏陶,让前来报名的张娟看花了眼。最终,她选择了中医专业,原因是“将近60岁的中医老师看起来像‘80后’”。张娟一口气报了中医基础、保健、刮痧拔罐艾灸等5门课,想着既能自己受益,也方便照顾年逾八十的老母亲。

  不只是传统的戏剧、书画等“老一套”,智能手机、数码摄影等新鲜“玩意儿”,以及瑜伽、烘焙、插花等“白领标配”课程,也丰富着老年大学的课堂。

  一支话筒、一块投影、一个智能手机,就是澄城县老年大学教师耿凌云上课的全部装备。他的智能手机班如今在全校最“吸粉”。

  智能手机班的学员平均年龄71岁,这些两鬓斑白、戴着老花镜的学生,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投影的课件,一边认真地记下耿凌云强调的每一个重点。“手机拍照:点拍摄—按住红色圆点—保存……”82岁的刘中文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年龄大了记忆力不成,现在学得快,过几天可能又忘了。”这个老牌大学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不能让现代化把我们老年人落下。”刘中文原本是电脑基础班班长,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曾火爆一时的电脑班逐渐“门庭冷落鞍马稀”,学校当即调整课程,在2016年新开设了智能手机班。“本打算开一个一二十人的小班,结果报名人太多,我们索性办成了四五十人的大班,年年爆满。”澄城县老年大学副校长王俊锋介绍。

  课程按需设置,授课内容也与时俱进。耿凌云最初教的是微信聊天、手机支付、拍照等基础用法,后来又根据老人们的需求,把网购、查公交、发红包、网上预约挂号、导航等纳入了教学日程。最近,他开始讲“自拍和发朋友圈”,不仅讲解手机摄影技法,还教学员使用专业摄影和修图软件。

  “配上鱼眼、微距、广角等配件,用手机就能拍出单反效果。”玩转了智能手机,水电工程师刘中文的朋友圈多了几分“文艺情调”。“前些天跟几个老朋友聚会,我做了个电子相册发到群里,大家看着可高兴了。”刘中文打开手机展示自己的作品,难掩兴奋。

  “教”“学”相长

  “弹奏钢琴手、脑、眼、脚要同时到位,长期练习对老年人大脑的记忆修复很有益处。”苌雅静在渭南市老年大学代课10余年,能记住大部分学员的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谈起如何跟老年学员们交流,这位“85后”钢琴老师颇有心得。

  零基础的学员看不懂“豆芽菜”式的五线谱,苌雅静特意将五线谱改换成简谱。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需求,她根据演奏难易程度编了一本《演奏曲集》作为教材,包含80首曲谱。

  “很多老年人手指的灵活度和协调性不足,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的内容,总是记了又忘,反应也常常慢半拍,因此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为了让大家记住一个音符、一个和弦,苌雅静往往会反复数十次,直至所有人领会为止。每次上新课前,她都要把上一节学过的曲子逐人过一遍,分别点评、辅导,“温故而知新”。

  正是在老年大学磨出的这份耐心与细致,让苌雅静点亮了盲童乐乐的音乐梦。14岁的乐乐,父亲因意外失去双臂,母亲双目失明,却执着地“想做一名钢琴演奏家”。苌雅静得知后主动收下这名学生,免费培养。乐乐也争气,在2018年钢琴考级中荣获六级优秀,还获得了陕西音乐奖器乐大赛钢琴少年组三等奖。

  苌雅静和爱人代斌也兼上少儿钢琴培训课。她发现,相较于不少被家长逼来“完任务”的孩子,老年学员的优势在于学习更积极主动、热情高涨。

2.jpg

  对音乐而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让62岁的李春芳,从手指僵硬、乐理知识为零的“音乐小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草根创作人。她的《梦里彩蝶》荣获了2012青春音乐中国杯第三届全国优秀词曲大赛作词银奖。

  “大学生上课抢后排,老年大学的学员抢前排;大学生的作业要你催,老年学员却是追着你交作业。”74岁的渭南师院中文系教授严安政,在老年大学代课10余年,讲的是中华诗词、阅读、写作,今年又新开了一门红楼梦赏析课。退休后,西安有民办高校高薪聘请严安政,他却选择来薪资微薄的老年大学,就是因为这些老年学员对文学的热情让他更有成就感。看到89岁的田桂英又出了新诗集,严安政比自己出书还高兴。

  上午10点刚过,陕西老年大学舞蹈教室里,古典舞专业四年级的学员们正在做拉伸。下腰、开胯、压腿,有些水平高的学员开的横叉、竖叉一点儿也不输年轻人。

  “在专业上我是老师,可在学习、生活态度和人情世故上,他们是我的老师。”内蒙古姑娘籍妮是陕西老年大学的舞蹈老师,1991年出生的她,学生大都是“50后”,这群“老小孩”让她刮目相看,“原来以为老人力量不够,动作可能松垮,但他们动作非常漂亮。音乐一响,立刻就起范儿了,特别专业。”

  在老年大学执教的5年里,籍妮学会了许多跟老人相处的方法,“耐心、细心、交心,慢慢你会发现他们太可爱了。”她跟不少学员成了忘年交,爱美的阿姨会跟籍妮安利小红书、分享护肤秘诀,热心的学员则更关心她的个人问题,“光对象都给我介绍好几轮了。”

  “学霸”父母和“学渣”爸妈

  在老年大学,“学霸”父母们不迟到、不早退,风雨无阻刻苦求学的精神,令这一届子女们自愧不如。

  双腿残疾的李蔚蓝,拄着双拐在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学了5年声乐、6年电子琴,从没缺过一节课。他早晨5点起床,6点摇着轮椅从灞桥的家里出发,路上倒两趟公交车,快9点才能赶到学校。碰到暴雨或下雪,才让儿子接送。

  当了19年老年大学教师的刘晓丽不止一次见到,不少老年学员来上课时随身带着保温杯和药片,甚至还有刚输完液赶过来的,手背上压着的卫生棉球渗出点点血迹,令人心疼。“就学习态度而言,能秒杀一票年轻人。”刘晓丽坦言,“这种坚持最简单却最难得。”

  “凌晨12点,灯光下那个穿针引线或运筹毛笔的背影,不是慈母手中线的温馨,也不是虎父泼墨挥毫的霸气,而是老年大学的作业。”今年刚把爸妈送进老年大学的王茜,在家庭微信群里调侃,忍不住感叹:“要是当年有爸妈一半的努力,怕是都博士毕业了。”

  当然,也有个别“学渣”爸妈,简直让孩子操碎了心。

  别看小时候爸妈监督自己学习时恨铁不成钢,真换了他们开始“二次求学”,逃课厌学这些坏毛病可一个都没落。

  “今天天气太冷、明天身体不舒服……现在的爸妈们真像极了当年为了翘课花式找借口的我们。”杨帆发朋友圈“吐槽”,加了一串哭笑不得的表情。

  立刻有人回复了一串握手的表情:“爸妈进了老年大学才知道,有一种不分年龄的焦虑叫‘明天要开学’,还有一种不分老少的恐慌叫‘马上要期末考’。”

  虽说“晚期叛逆学渣的二次求学”闹出了不少幽默趣事,但除了让爸妈们缓解退休赋闲的状态,许多子女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大学等社会活动也有更深的考量。他们更盼望着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从沉重的家务劳动和孤寂中走出来,从追求自己的爱好特长中找寻新的幸福感和自由。

  因而,他们乐于为父母的老年教育埋单。这既成全了年轻人的孝心,又满足了老人的求知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大一部分老人是由子女代替报名或资助上老年大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让父母到老年大学里感受文化生活的乐趣,融入老年人共同的娱乐和学习圈子里。

  63岁的张兴旺上老年大学,就是女儿给报的名。退休后,张兴旺老两口从大连来榆林带外孙,人生地不熟加上饮食不惯,老人总是待不住,一得空就想回东北“放放风”。自打上了老年大学,张兴旺交了一帮老伙计,还加入了老年走秀团,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圈。

  张兴旺的同学中,还有很多学员是亲朋好友“安利”来的,夫妻档、姐妹档、闺蜜档、同事档不在少数,母女、父子两代同堂上课的情景,也非个例。

  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独居、夫妻相依为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难以从子女处得到满足。“尤其退休后,社交圈会快速萎缩。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能安心过他们的小日子。”在张兴旺看来,老年人群开始关注到自己的精神生活,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最棒的毕业礼物

  又到一年“毕业季”。83岁的叶娥林老人和她远在云南读研的孙子一起“大学”毕业了。烫金的毕业证书、庄严的学位服、隆重的毕业典礼,孙子有的,叶奶奶也一样都没落下。

  除了榆林市老年大学精心策划的毕业仪式,于叶奶奶而言,最棒的毕业礼物还是过去10年的学习生涯以及满满的收获感。

  这样的收获感在综合艺术班毕业学员张艳丽看来则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变化,自从进了老年大学,她觉得自己年轻、健康、时尚、漂亮了,人也更精神了。“从最初跑腔跑调到现在能歌善舞,还带动家人一起唱、一起跳,其乐融融,现在我老伴也来老年大学了。”

  作为毕业季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榆林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曹柯梦则对老年教育事业更多了几分认识。

  2018年6月,曹柯梦的父亲曹士有经过四年系统的书法班学习,顺利毕业,曹柯梦亲手为父亲颁发了毕业证书。“为父亲拨穗正冠的那一刻,我想起小时候他蹬自行车赶30多里山路送我上学的情景。”曹柯梦将老年教育理解为一种反哺,“老同志曾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今天为他们打造精神家园,就是对他们的回报。” 

  “上老年大学不为文凭、不为就业,图个啥?”曹柯梦认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国民幸福指数。“老人健康快乐,家人就少一份负担,他们发挥余热,社会就多了几股正能量。”

  “学有所成的老人不仅可以教育子孙、影响邻里,还可福泽社会,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陕西老年大学副校长白向华表示,老年大学并不只是一个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同时它还发挥着文化传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乃至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

  在陕西,省市老年大学的不少骨干学员毕业后,会选择到校外辅导站或社区老年学校任教,继续发挥余热——这是他们交给社会最好的毕业论文。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