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服贸会|健康之声 传向全球 正文

服贸会|健康之声 传向全球

[娱乐] 时间:2024-04-24 18:31: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87次

原标题:服贸会|健康之声 传向全球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八大专题展览及配套论坛会议和活动正在举办,服贸位于北京首钢园3号场馆的声传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参观。

展览面积达7700平方米,向全招展率100%,服贸线下参展企业及机构超百家,声传国际化率超15%,向全全球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25%……今年的服贸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聚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多家本市知名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医疗领域融合创新的声传突破性尖端科技成果,向全球传递中国的向全“健康之声”。

在2022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服贸便携式智能化手术导航系统为医生手术提供辅助。声传本报记者 邓伟摄

北京医疗展现创新活力

走进专题展区中心,向全由本市14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的服贸公益展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多种全球领先的声传健康解决方案在这里“组团”展示。

短短20分钟的向全无创扫描,就能生成人脑213个脑功能区的精确分布,大脑的图像被标记成斑斓的色块,看起来颇有“科幻感”。

“脑功能区的精确扫描图像,能为医生降低脑部手术开展的难度。”北京安定医院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脑外科手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在术中常常需要唤醒患者,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探查出运动、言语等关键脑区,并予以规避。这样的操作方式,对手术团队和患者本身的要求都很高。而术前的无创扫描,能让医生对患者的脑部情况了然于胸,手术可直接避开相关区域。

这项技术还有望为脑部疾病的诊疗探索出一条新路。“传统的脑疾病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服药、行为疗法等。”工作人员解释说,脑区扫描可以精确定位功能环路的异常,能够帮助科学家从功能环路的角度考察脑部疾病,“比如运动控制和震颤症状,对应的是不同的环路,需要针对性开展治疗。”据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安定医院开展的抑郁症相关临床试验中得到应用。

北京天坛医院展示了世界首台头颈部磁共振成像移动式设备。该设备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卒中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等临床科室,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快速救治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降低患者转运延误和附加风险,对急性脑梗、头颈外伤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儿童医院聚焦儿科临床需求,将医疗与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等科技创新趋势相结合,重点展示了国际领先新技术、填补全球空白的儿童抗肿瘤改良型新药巯嘌呤微片等14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

北京协和医院在展位上呈现了其代表性的创新技术成果,包括自主首创、全球领先的无创子宫内膜癌筛查技术,单孔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多项科技成果及项目。

停在公益展区中央的智能应急急救车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这辆智能应急急救车由清华长庚医院依托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共同研发,车内整合了智能医疗检测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应急救治设备、应急监护系统、智能通讯设备,实现“上车即入院”,可以为患者提供智能化、多学科协同的远程应急医疗服务。

公益展区内还开展健康科普特色活动,来自14家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共开展27场健康科普讲座,此外,专家还将通过线上方式向市民宣传推广科学防护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

尖端科技亮出企业风采

参与本次专题展的企业阵容强大,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各自的展位上纷纷亮出绝活——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创新型生物医药、基于智慧物联打造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自动核酸检测机器人、肿瘤治疗领域全新药物、国内首台原子磁力计心磁图仪……众多具有突破性的医疗技术成果给观众带来震撼。

一家医疗科技公司的展位上,一台颅内激光消融系统让脑部手术也能做成微创手术。曾经的开颅手术,现在只需通过一个直径仅3.2毫米的骨孔,直径1.8毫米的光纤探针即可直达患处,对病灶实施消融且不伤及周围组织。

新技术的应用能缩短一半以上的手术时间,并降低了对医生团队的要求,这将极大地惠及基层医疗。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设备已成功应用在脑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创口小,患者的预后更好,通常术后数天就能出院。

尖端的量子技术也与医疗器械实现了完美融合。虽然心磁、脑磁技术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但过去的仪器使用传统超导技术,需要使用大量液氦维持所需温度,传统心磁谱仪每年的维护费可高达百万元。现在,国内首台原子磁力计心磁图仪应用量子精密磁场传感技术,成功替代了超导技术,让设备不再需要高昂的维护费用。器械研发公司的技术人员表示,新技术的测量灵敏度可达地球磁场强度的十亿分之一,能实现90秒无创、无辐射的快速心血管疾病诊断。而设备核心的原子磁力计,其应用场景不仅仅是医疗器械,在地球物理、无损检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展会现场特设签约及成果发布区,为参展单位的合作与成果转化搭建桥梁。据了解,专题展举办期间,预计将发布近70项成果,并开展多场项目签约活动,通过跨领域的合作及成果转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国健康卫生领域创新医疗成果及临床应用的落地。

多项优秀防疫成果亮眼

“这个小香囊,2020年北京医疗队援鄂时,曾在抗疫前线得到广泛应用。”在北京中医医院的展位上,有一个小小的红色香囊,医院药学部主任吴剑坤介绍,这是由该院根据古方研发的香囊,佩戴在身上通过中药材的挥发性物质,起到芳香避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展柜里,还摆着两款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苍麻化毒颗粒和清肺解毒颗粒。“这是刘清泉院长的处方。”吴剑坤介绍,这两款院内制剂是疫情期间刘清泉前往多地进行应急治疗的临床经验成果,分别可用于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的救治,曾在多家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内使用。

来到市疾控中心的展位,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生动的应急演示沙盘。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沙盘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并体验应急防控工作而特别制作的,模拟的是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真实场景。沙盘形象地告诉观众,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疾控中心的应急队伍及车载实验室、消毒车、宿营车、后勤保障车等各种应急装备、车辆,如何排兵布阵,展开现场应急处置。

一个头部微昂、嘴巴张大的人形模型,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驻足。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市疾控中心用于专业技术人士培训的模型。工作人员拿出一支采样用的拭子,为观众进行展示。当拭子越过舌根在咽后壁擦拭时,头部变为黄色,并提示:操作规范。而当拭子仅在舌根部或不正确的部位擦拭,则头部不变色。“这个培训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在培训时验证操作者的检测是否规范。”工作人员说。

“夏季在核酸采样时,采样人员身着防护服,往往体感很热,汗出不止,需要适时更换防护服,久而久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佑安医院自主研发了移动式多功能样本采集工作站。该院科技处处长冯英梅介绍,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舱内采用全封闭设计、正压稳定控制、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结合紫外线消毒,集成冷暖空调。“有了它,不仅舱内温度适宜,还可有效保护采样人员健康安全。就算不穿防护服,也不用担心被感染了。”冯英梅说,这款移动式采样站主要用于医院、机场、火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室内外隔离采集咽拭子,“目前,它在本市的多家医院及朝阳区、丰台区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都承担着核酸采样任务,已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传统医药焕发新魅力

在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中医药主题活动区,飘出咖啡香。

罗汉果美式咖啡、枸杞拿铁、陈皮拿铁……中医药康养元素与咖啡文化在一杯饮品中碰撞,咖啡的醇厚与罗汉果的回甘、枸杞的微甜相融。虽没有任何糖分添加,入口仍能品尝到甘甜。

这台咖啡机,是传统中医药积极与新技术相融的一个缩影。展区里,传统中药切制技术与现代化望闻问切四诊仪同台,中药房也已不再是印象里的模样。

中药柜的一格格小抽屉,升级为一个个洁白的“药瓶”,里面装着的是各味饮片浓缩提纯后制成的配方颗粒。医生问诊开方后,电子药方直接传送至药房,每味药的剂量和制作份数均由系统自动计算。山楂、乌梅、薄荷……药师将对应的“药瓶”依次插入分装模块,设备“吃”进去的是颗粒,“吐”出来的则是袋装的成品药物。

“每袋药品就是一次的剂量,虽然是药房现场配制的药品,但服用起来就像市面上卖的颗粒冲剂一样方便。”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配方颗粒智能化中药房已经在北京多家医疗机构落地。

推拿按摩也有了人工智能助力。数字中医经络调理机器人能在1秒内完成处方路径的规划,30分钟即可完成患者的全身调理,并能实时反馈调理状态。

木棍挑起热乎乎的现制膏药,在“裱褙布”上转上一圈,敷于患处便能起效;药材制成粉末后,与熬煮后的蜂蜜混合,利用特制工具搓成大蜜丸;调和好的香粉用手指在模具上轻捻,就制成了一粒粒便于在家中使用的香料……今年中医药活动区的主题是“发展传统医药,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互动体验打造出沉浸式观展环境,满医、瑶医、傣医、壮医等民族医药也来到展厅,观众在这里可以品尝具有地域特色的药食同源之品。(孙乐琪 刘苏雅)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