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全民健康】紧急提醒:这样做约等于慢性自杀

[焦点] 时间:2024-03-29 15:03: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7次

    我国是透视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在我国,社全各级医院的民健慢性输液大厅经常出现“吊瓶森林”的场景,“治病就要输液”,康紧“输液才能好得快”的急提观念深植老百姓的骨子里。  殊不知,醒样这是做约自杀一种极其错误的治疗方式,对身体有很多的等于危害。近日,透视杭州卫健委发布提醒,社全不建议一生病就输液。民健慢性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一、康紧什么是急提静脉输液?比口服效果好吗?  人使用药物主要有3种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醒样静脉注射。做约自杀而我们常说的输液就属于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是指患者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静脉输液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  但正是因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跳过了药物吸收过程,省去了人体识别外来物质的免疫环节,从而更易引发药物不良事件。也正是因为起效快,导致很多人有点病痛就输液,甚至身体没病也要输液“补一补”。  二、过度输液对人体有哪些伤害?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量大、起效快,但快≠好,也不等于最安全。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远超于口服和肌注给药。  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能吃药则不打针,能打针则不输液。”外国人把输液视为小手术,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  ●过度输液可能对人体造成更多的伤害  1.血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多。不溶性微粒是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这种微粒可从药液本身产生,也可能由输液用器具,或药液生产时产生,在你输液时进入你的血液中。  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4-7微米,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会导致不溶性微粒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症等。  2.降低人体免疫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会严重干扰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懈怠。  3.各种不良反应。血液中直接注入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者其他代谢产物时,可能造成人体发热、红疹、肿胀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4.加重心脏负担。对于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功能恶化。  5.损伤肝肾功能。输液使药物避免了胃肠的吸收,直接进入血液,但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长期过度输液,会大大增加肝肾负担,造成它们功能的损害。  6.引起静脉炎症。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还可能引起静脉炎。  除此之外,输液需要对皮肤进行刺穿,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针刺部位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严重并长远。一生病就输液,无异于慢性自杀。此外,过度的静脉输液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输液利弊还需理性看待  虽然,过度输液存在安全隐患,但输液也并不是“洪水猛兽”。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药物通过口服、静脉等各途径使用效果都不错,而有些药物只能通过静脉输注。  ●符合以下八大特征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注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4.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6.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7.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8.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所以,诸如以上所述的这些情况,静脉注射仍旧是临床上对患者更好的选择。  四、注意!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作为一项重要的医改举措,多地已经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一些情况如病毒性感冒、水痘、细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轻症腹泻等疾病都无需输液,选择口服相应的治疗药物即可痊愈,安全又有效。以下53种疾病无需静脉输液治疗。  ●内科慢性病建议长期规律性口服药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儿科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妇科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五、如何来决定是否该输液?  “一刀切”不采用输液治疗并不太现实,因为静脉输液≠静脉注射抗生素,一些电解质补充剂或是其他功能性药物仍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此外,有些疾病需要输液,但不需要住院,叫停门诊输液,患者只能选择住院治疗或去急诊输液,会加大医疗负担。最后,病人为了节约医疗成本,或者省时省力,会到小诊所输液,这样一来,其实风险更高。  医生和患者应规范输液,安全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此外,是否要输液,医生应该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身体状况来决定;而患者,也不要盲目要求输液,应该听从医嘱,尊重医护人员的决定。  (透视社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上观新闻、“健康杭州”微信公众号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