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辽阳千年壁画《百戏图》“活”了 正文

辽阳千年壁画《百戏图》“活”了

[热点] 时间:2024-03-29 19:03:5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49次

  本报讯 记者杨竞报道 千年壁画,活古韵悠扬。辽阳记者日前从辽宁省杂技家协会获悉,千年该协会组织创作的壁画百戏魔术节目《汉乐神韵》已经完成。该作品以汉魏时期辽阳壁画墓群中“百戏歌舞”的活场景为蓝本,综合运用魔术、辽阳杂技、千年舞蹈等极具观赏性的壁画百戏多元化表演,生动再现了古壁画中歌舞繁盛的活场景,让观众在品味艺术的辽阳同时,真正领略到辽宁大地古代文化艺术的千年持久魅力及我省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创新能力。整个节目的壁画百戏视频已经在12月4日先期上线。预计明年将在沈阳与观众见面。活

  辽阳壁画墓群分布在辽阳市郊太子河两岸,辽阳是千年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石室壁画墓,专家推断,成画比敦煌壁画要早,1961年被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阳壁画题材广泛,无论是气势宏大的出行场面、富贵显赫的庄园大宅、家居宴饮的享乐生活、讲经布道的画面,还是侍婢、平民的生产劳作场景,均有表现。在画法上,辽阳壁画多以朱砂、石膏、石墨等矿物质颜料直接绘制在石壁上,色彩艳丽,经久未变,绘画技法纯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内容上,主要有车骑、仪仗、宴饮、乐舞、杂技、斗鸡、仓廪、庖厨等。这当中,最令人叫绝的是《舞乐杂技(百戏)图》。在咚咚鼓声中,杂技艺人载歌载舞,各献绝技,节目惊险动人,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杂技的卓越成就。魔术作品《汉乐神韵》的灵感就来自这幅超越时空的文化遗存——《百戏图》。该魔术引领观众穿越历史的长河:以舞为载体,展现出辽阳古壁画的艺术魅力;以魔术、杂技为媒介,在跨越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找寻与今天的情感共鸣。

  《汉乐神韵》由舞蹈、杂技及多个精彩魔术手段串联而成,整个作品充满“惊、奇、炫、幻”的魔幻色彩。“‘百戏’为汉代杂技及其他艺术表演的统称,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辽东郡首府,辽阳壁画中出现较多的百戏歌舞场面是合理的。《百戏图》是汉魏艺术中的一颗明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期的审美。”辽宁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安宁说。创排《汉乐神韵》,正是希望以有创新、有活力的艺术形式展现和传播传统文化之美。

  壁画《百戏图》场面宏大,杂技演员分别做舞轮、反弓倒立等表演,乐师演奏琵琶、箫、鼓,高歌曼舞,鼓乐齐鸣,各种不同的表演神韵,刻画入微。如何用今天的艺术语言来展现千年前的繁盛?“《汉乐神韵》通过舞者肢体的重塑,融合魔术、杂技表现形式,在慢与快的节奏把握中,完成对辽阳历史文化与当代魔术融合创新的艺术探索。”节目导演董争臻说。

  碧叶莲塘,雅乐声声,清雾袅袅,一个空灵静谧的意境呈现在观众面前,转眼清雾散去,一身红罗裙水袖的女子在舞台中央跳着汉代舞……魔术师李诺亚方舟在舞台上长袖当风,上下翻飞,与缥缈的音乐融于一体,团扇、莲花灯、琵琶、鼓等壁画中的乐器和道具一个一个神奇地出现在舞台上,立体呈现和艺术还原了辽阳壁画《百戏图》。

  值得一提的是,《汉乐神韵》在用舞蹈、杂技、魔术呈现辽阳壁画中百戏歌舞场景的同时,还创新性地加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比如,箜篌这个汉魏民间广泛流传的乐器,在壁画中并未出现,《汉乐神韵》将这个14世纪后期几近消失的乐器加了进来——灯光炫目的舞台上,毫无遮挡,几秒之间李诺亚方舟在无中生有中变出1.5米高、0.5米宽的箜篌……

  2018年,李诺亚方舟表演的魔术节目《九儿》曾获金菊奖,该奖项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主办,是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项。此次,她将携我省备战金菊奖作品《汉乐神韵》向金菊奖再次发起冲击。

  节目导演董争臻说,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将壁画中出现的部分传统乐器,用魔术的技法相对集中地一一变出来,尤其像古筝、箜篌这么大体积的乐器,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蒋慧明说,《汉乐神韵》创造性地运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融合魔术、杂技与舞蹈技巧,让观众犹如置身于久远的历史画面中,艺术地再现了汉魏时期辽阳地区文艺繁盛的生活场景。《汉乐神韵》呈现了汉乐的端庄、舞蹈的飘逸与杂技的灵动,更重要的是通过魔术技巧和舞台的声光效果,对辽阳古壁画进行了立体呈现,团扇、宫灯、鼓、琵琶、筝、竖琴(箜篌)等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意象在魔术形式中一一亮相,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杂技魔术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转化能力,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