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不一样的“90后”,“挥”洒音乐人生

[娱乐] 时间:2024-05-10 16:40: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9次
郑小瑛93岁了0后今年她已在微信朋友圈,瑛不样的音乐悼念过4位老友的挥洒离世。她自己,人生也得过3次癌症0后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瑛不样的音乐如今她过上了不一样的挥洒90后生活:91岁,在抖音开设郑小瑛工作室;92岁,人生指挥演出第77场《土楼回响》;93岁0后厦门市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注册。瑛不样的音乐

4月15日,挥洒郑小瑛在家里接受采访。人生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 摄六一儿童节将至0后这位90后老人正带领一群80后90后精心排练,瑛不样的音乐准备为孩子们献上璀璨童心专场交响音乐会。挥洒铿锵玫瑰:90后的音乐人生3月8日,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90后郑小瑛登上指挥台,执棒一曲《女性风采进行曲》,拉开了《铿锵玫瑰——三八妇女节专场交响音乐会》序幕。致辞中,郑小瑛为屠呦呦、王亚平、中国女足等点赞,表示女性应该是坚强勇敢的铿锵玫瑰。上世纪90年代,郑小瑛在哈佛大学讲学。美国记者问她,你是怎么战胜那些男性站到指挥台上去的?在男性主导的指挥行业里,郑小瑛脱颖而出,历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等职务。她说,我没有遭遇性别歧视,但也没有因为性别得到优待,我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1929年,郑小瑛出生在上海,6岁学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逃难到重庆、成都。19岁,她怀抱革命理想奔向解放区,从一位医学生变成文工团员。

31岁时,郑小瑛被公派留学苏联进修交响乐、歌剧指挥专业,33岁在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指挥公演了一场意大利歌剧《托斯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身在上海的母亲特地把新华社相关报道寄给她。这份报纸她珍藏至今。

人到晚年,郑小瑛与疾病狭路相逢。1997年她查出直肠癌,2014年和2015年查出肺癌。化疗、放疗之后,很快她又握起指挥棒。她说,人早晚是要走的,走之前我要争取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69岁,第一次癌症刚做完手术,郑小瑛应邀组建厦门爱乐乐团,一做16年。

这几个月,已过鲐背之年的她忙得不亦乐乎:为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招兵买马、解决了排练场地问题、完成歌剧《紫藤花》进校园开门红。一些演出计划,她已安排到明年。

和者日众:追星者与被热爱的人

2019年9月,亲朋好友在厦门准备为郑小瑛庆祝90大寿,老寿星却张罗着下乡。两个月后,郑小瑛来到云南一个苗族村落,为优秀的民间歌唱者鼓劲。

2021年4月,92岁的郑小瑛在国家大剧院指挥《土楼回响》。结束后,突然有人高喊郑老师,我爱你,一连三遍,全场应和。郑小瑛热泪盈眶。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是她毕生的追求。

上世纪70年代末,郑小瑛到工厂区演出,《茶花女》凄凉的序曲响起,观众席却一片闹哄哄。于是,每场歌剧演出前先讲解20分钟的郑小瑛模式诞生了,观众反应非常热烈。

音乐来自人民,大众需要音乐。郑小瑛说,艺术家不要摆臭架子,你多付出一点,帮大家捅破那层窗户纸,就能换得他们对你劳动价值的理解和尊重。

世界回响:你有心来我有情柏林爱乐大厅、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美国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这些年来,郑小瑛曾成功在20多个国家指挥,演出中外歌剧和交响音乐会1600余场。2007年,郑小瑛携厦门爱乐乐团,到柏林爱乐大厅演出。在贝多芬的故乡,郑小瑛指挥的是《土楼回响》,演出大获成功。这部5个乐章的交响诗篇,迄今已被她带到12个国家、演出77场,创下中国交响乐套曲演出纪录。

2000年,郑小瑛第一次回到父亲出生地福建永定,见到客家人的标志性建筑——土楼。应她邀请,作曲家刘湲为当年举办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创作了《土楼回响》。我们的青年音乐家努力用西方交响乐手法讲述中国故事。郑小瑛认为作品很成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郑小瑛坐在客厅椅子上,一口气从上午10点谈到下午一点半。老伴刘恩禹始终坐在一旁默默陪伴。客厅里摆满郑小瑛的照片、画像和纪念品。记者在这里看到了郑小瑛和女儿的合影。在莫斯科指挥第一场歌剧公演时,郑小瑛曾把女儿照片夹在总谱里,指挥完翻到最后一页,照片上女儿正对着我笑。她回忆。

4月15日,郑小瑛(左)和老伴刘恩禹在家里。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 摄

傍晚,这对银发夫妻常常相伴在小区散步。人生已到尾声,还能这样一起生活,我很幸福。郑小瑛说。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