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西双版纳植物园建设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森林样带

[综合] 时间:2024-04-19 22:20: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86次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云南网讯(记者 龙彦)9月15日,布西“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双版会上,纳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所工作做了详细介绍。物园

  西双版纳植物园是建设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全球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独无的森带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林样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布西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双版原始热带雨林,是纳植我国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物园植物园之一,也是建设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杨永平介绍,全球一直以来西双版纳植物园工作主要集中在立足于植物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独无的森带立足于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开展与东南亚国家生物多样性的跨境合作、立足于野外台站开展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在立足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热带资源保育和研究方面,植物学家吴征镒、蔡希陶等共同建议成立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版纳植物园建立以后,通过科考、科学研究等,为保护区的本底认知、动态监测、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科学支撑。地处多民族地区的版纳植物园也成为在中国最早开展少数民族植物学研究,成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摇篮。作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的牵头单位,版纳植物园推进的 “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形成了“本土植物编目—专家评估—野外拉网式考察—针对性保护”一套完整的区域本土植物保护体系,完成了我国近2/3本土植物的评估与野外考察,对2620种受威胁植物采取了保护措施,有效降低了它们灭绝的风险;同时,建立迁地保护植物大数据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可靠的植物识别查询入口。

  目前,西双版纳植物园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达到1351种。

  在立足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开展中缅、中老联合生物多样性科考等跨境合作方面,2015年,中国科学院依托版纳植物园以缅甸为基地成立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开展了9次中国缅甸联合科考,3次中国老挝联合科考。通过多次跨境联合科考,2015年以来,科学家共发现700多个动植物新种,其中,克钦木兰种、克钦肖榄是近年来植物分类极难发现的乔木。此外,科考队还发现了全球数量仅在500只左右的白腹鹭,以及孟加拉虎、金钱豹、云豹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已成为该地区的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研究组织,成为该地区一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量。

  在立足野外台站基地,开展中国-中南半岛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西双版纳植物园建设野外台站分别在西双版纳、哀牢山、元江建立了生态站,对热带雨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草原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深入认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物种共存规律,监测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状况,关注不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换的响应状况。

  近年来,西双版纳植物园在东经101度左右的中国云南、泰国、马来西亚森林分布区中,建设了从寒温性针叶林到热带低地湿润雨林的13个大型监测样地,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沿水热环境梯度分布的连续完整的森林样带,通过这些观测可以了解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究竟有哪些影响。

  西双版纳植物园在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在海拔4000多的牛坡拉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大型棕榈叶片化石榈化石,这一发现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万年。此外,西双版纳植物园科研人员还发现,西南的横断山高寒植物多样性的积累始于早渐新世(距今约3000万年),是世界上已知起源最早的高寒生物区。

  杨永平表示,62年以来,西双版纳植物园经过从科学研究到科普教育,从研学旅行到科学营的探索,从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到环境教育中心,从科普文章到科普视频,通过新形式新内容来扩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把一批动植物“明星”通过科普宣传介绍给群众,让更多的人喜欢生物多样性,参与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