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方囤积居奇 投机者跟风炒货变“韭菜”“万物皆可炒”背后潜藏危机

[焦点] 时间:2024-03-29 04:22: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87次

原标题:资本方囤积居奇 投机者跟风炒货变“韭菜”“万物皆可炒”背后潜藏危机

球鞋、韭菜服饰、资本玩具……这些商品竟成为疯狂炒作的积居机工具;看盘、抄底、奇投潜藏T+0……这些专业术语并非出现在股票或期货从业者口中,跟风而是炒货出现在炒球鞋、炒服饰、变万背后炒玩具的物皆危机“冲冲群”里。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可炒从小圈子蔓延兴起的韭菜“炒货”风潮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变了味儿,并已形成完整的资本利益链条,不少人在动辄几十甚至几百倍涨幅的积居机诱惑下进场,期待缔造一夜暴富的奇投潜藏神话,最终却成了被收割的跟风“韭菜”。

分析人士认为,炒货球鞋、服饰、玩具等并不具备与高溢价匹配的价值,各类商品二级交易平台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趋势,会给盲目跟风的投机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万物皆可炒

高收益吸引年轻人入圈

“球鞋、服装是用来穿的,玩具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本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在投机者看来,它们都成了炒作生财的工具。

当前,网络上活跃着大量“炒货”的App平台。记者在一个名为“着魔”的App讨论社区看到,许多交流“炒鞋”经验的人晒出自己的交易记录和获利金额,吸引投机者加入自己创建的“冲冲群”。同样炒得火热的不只是球鞋,还有洛丽塔服装、潮流玩具、盲盒等。

记者通过论坛加入了一个炒潮流玩具的“冲冲群”,300多人的微信群里平时几乎没有人闲聊,但是当群主发布信息,押宝某个玩具号召大家买进时,群里会突然蹦出几十条消息,大多是成员表示跟进买入。

今年20岁的唐驰(化名)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而在他创建的“冲冲群”里,却是一呼百应的“大哥”。唐驰带领群成员们低价买入商品,通过频繁的买进卖出拉升价格,吸引散户入场,并将囤货在高价时卖出获利。同样的操作,过去半年唐驰经历了多次,短短几个月就赚了60多万元。

高额获利源于“炒货”市场的高溢价。群里一位资深炒鞋客介绍,去年7月在“得物”球鞋交易App平台上,某款鞋的价格超过6.6万元,溢价超3200%,另一款鞋的价格超过3.6万元,溢价近2700%。

“无论炒的是什么东西,方法都差不多,就是炒价格。”唐驰透露,由于人为操纵,商品价格会很快回落,只有精通其中套路、会把握时机的人才能赚钱,不懂的人只能被“割韭菜”。

投入成本不高的“炒货”行为,也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投资”方式,频繁的交易让市场日趋火热。据球鞋资讯公众号“疯牛球鞋报告”统计,去年8月19日当天,在球鞋交易App平台“nice”上成交量前100名的球鞋产品中,有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达到4.5亿元,超过当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与此同时,大量与炒球鞋、炒玩具、炒盲盒相关的App平台、创业项目也随之诞生。

利益链条助推

“炒货”市场生意火爆

球鞋、服饰、玩具的价格为何会飙上天?记者调查发现,其背后是由品牌方、资本方、二级市场交易App和炒货客组成的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球鞋爱好者小泽(化名)介绍,以炒鞋为例,球鞋的初始发售是一级市场,发售后其他渠道的转售被称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价格由球鞋品牌方决定,二级市场价格则会随着购买者的喜好和供给关系出现波动。

品牌方,是“炒货”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如,新鞋发售时,品牌方深谙“爱鞋一族”对高端球鞋的需求心理,会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限量供应新鞋,从而带动球鞋讨论热度和其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攀升,进而通过二级市场的热度引领,拉动球鞋的销售,在一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炒鞋在国外一直都有,但是球鞋的价格基本在合理区间波动,因为真正喜欢限量版球鞋的毕竟是一个小群体。”小泽说,但由于大量资本的入场,让原本小范围的炒鞋彻底变了味儿。

资本方,是“炒货”链条的第二个环节。以炒鞋为例,品牌方发售新鞋后,资本方大量扫货、囤货,他们不仅开发出抢鞋机器人软件,还大量收购抢鞋软件账号,一人同时操作上千个账号,抢购一级市场的球鞋。小泽说:“资本方、黄牛进来后,买鞋卖鞋变成一场资本游戏,整个市场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高。”

一位洛丽塔服装炒货客告诉记者,掌握资本的黄牛会刻意购买囤货,人为制造稀缺性,直接影响商品价格。不久前,她花1000多元购买的洛丽塔裙子转手就卖了4000多元,原价300多元买入的玩偶背包在二手交易市场也能卖到上千元。

交易平台,是“炒货”链条的第三个环节。“炒货”的中心环节是在二级市场交易,而“得物”“着魔”等二级市场交易App的出现,为便捷、大规模的交易提供了可能。记者发现,多个交易App都推出了寄售服务,炒货者可在平台上实现即买即卖,该服务类似于期货交易,购买者买到鞋后可以选择不发货、收货,而是直接又挂在平台上售卖,通过操作一夜即可涨跌数千元。

记者在体验购买的过程中发现,付款时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或信用卡实现分期付款,类似加杠杆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金融风险。

炒货客,是“炒货”链条的第四个环节。炒货客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获利,成为收割“韭菜”的最后一环。和唐驰一样的炒货客,受限于资金规模,无法在商品发售的一级市场抢占先机,炒货客们便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个小团体,合作控制商品价格的短期波动,吸引散户入局后抛售商品而获利。大量炒货团体的出现导致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且缺乏规律,给二级市场交易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新出现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会私下与影响力较大的炒货客合作,通过炒货客吸引更多人在平台上交易,而炒货客也会在小团体中透露自己与平台的关系,号称掌握内部消息而吸引更多人入圈。交易平台与炒货客的合谋,助推了“炒货”市场的火热,也让散户在交易中承担更大风险。

狂热投机背后

暗藏重重危机

“潮流文化爱好者会因为一双球鞋、一个玩具背后的文化和独特的设计花高价买单,而投机者只在乎商品转手能赚多少钱。”小泽说,以前买高端球鞋的都是真正的球鞋爱好者,现在买鞋的大多数不是炒鞋客就是“接盘侠”,服饰、玩具等商品的炒作方式也类似,为了赚钱进入“炒货”市场的新手,正是资本方想要“吸血”的对象。

“冲冲群”里一位成员私下告诉记者,如果是新手千万不要贸然囤货。今年年初他刷信用卡囤了一万多元的球鞋,没想到后来球鞋价格大幅下降到4000多元,他不得不向朋友借钱偿还信用卡。

炒货经验丰富的唐驰也坦言,炒货真正赚钱的是少数,损失最大的一定不会是资本方和专业炒货客,没有经验只是看着圈子火热想要捞一笔的散户往往“损失惨重”。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相关部门已发布《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相关警示,但炒鞋市场短暂调整后,又日趋火热,另外还衍生出炒服装、炒潮流玩具等新变种。

“‘炒货’将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说,球鞋、玩具、服装等商品成本不高,并不具备金融产品的属性,且供给端容易被控制,其市场价格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投资风险较高。

李敬表示,“炒货”二级市场交易平台“金融化”的趋势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流动性和规模,如果不加以有效监管,其交易体量越来越大后,可能对现有的金融秩序产生影响,也会对“稳金融”产生不利影响。

“‘炒卖商品’是一种市场投机行为,市场泡沫巨大,风险系数很高。”李敬说,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一夜暴富只是神话,不应该盲目跟风炒作,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多名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涉及炒球鞋、服装、玩具等“炒货”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货”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一旦发现平台存在风险过大,或存在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嫌疑,及时采取有力的监管措施。(记者 吴燕霞 赵宇飞)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