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刀郎《山歌廖哉》是在讽刺那英汪峰?格局小了

[娱乐] 时间:2024-04-26 09:15: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8次
7月19日,刀郎90年代西北歌手刀郎,山歌发布了新专辑《山歌廖哉》,讽刺其中11首歌都与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关,那英听众们因对这种光怪陆离的汪峰氛围感的好奇而去听这张专辑。刀郎这张专辑文案以“书契以来,格局代有歌谣。刀郎自楚骚唐律,山歌争研竟畅,讽刺而民间性情之响,那英遂不得列之于诗坛,汪峰于是格局别之曰山歌”这段为契子,向听众表达了他的刀郎创作动机,或者可以说根源,山歌即为山歌,讽刺通过民间的传唱和更新换代演变而成流行民歌。

  音乐专辑文案简介中也提到《山歌寥哉》是继《弹词话本》后,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此系列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的二度雕塑创作,所以从通张专辑单曲《罗刹海市》《花妖》《路南柯》《画皮》这几首单曲歌词来品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山歌,而又透着古风的调性。

  歌曲的旋律本身也很有意思,刀郎的歌曲其实粗判来说就是流行民歌,与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茉莉花》这首中国名曲的创作韵律同宗同气,刀郎无论当年的成名曲还是今天的新歌,都还是围绕着中国古乐五音阶,宫商角徵羽在吟唱,相当于现代简谱的“12356”,都是在民歌山间调的创意下去延伸而出,但有时候又会从创作上打破“4、7”的用法,增强旋律的淳朴悠扬、略带曲折婉转之美。

  所以寻从这些痕迹去听这张作品,切实还是有发力点的,创新和传承民族的文化脉络,确实需要沉下来,十年磨一剑,从创作上我个人认为他是有深度的,更有文化溯源。而音乐的可听性和流传度则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品很有设计感是毋庸置疑的。

  《罗刹海市》的歌词引发了微博热议,正是因为这张专辑民族音乐理论知识繁巨,歌词中显示出刀郎的语言功力,使用大量民间俗语。有人推测歌词中刀郎在暗讽别人,但抛开这些揣测来看,刀郎用这篇信息密度十分高的歌词传达给我们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与蒲松龄的本意不谋而合。单这首作品演唱和音乐旋律线上确实也蕴藏着戏曲的腔调,更是多了几分戏谑,几分无巧不成书。编曲上也很大胆尝新,律动上调度了Ska风格,但在设计上弱化反拍,用中国的唢呐带着管弦乐融合去衬托整个旋律走向。这种中西合璧的感觉倒是新颖,所以其实对于听众而言,以开放的心怀去听音乐就好,倒也不必曲曲追求共情共鸣。

  在歌词中,除去罗刹国的故事以外,还使用了诸多碎片化的意象,“红描翅,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体现出诗词水准的浓墨重彩的华丽表现力,下一句有转而写道“黑煤球再怎么洗也是个脏东西”,不仅是在文意上的点睛之笔,更是熟练运用文字来带动听众的想象,使歌曲所要表现的画面感展现在每一个听众的脑海中。而歌词内容不仅仅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也用到了维特根斯坦的例子: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观点就是人类的语言在哲学上被大量误用,很多所谓的哲学问题其实是把语言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所以维特根斯坦直接拒绝大多数哲学问题需要回答。这也是刀郎在对听众们说,不要只看于表面,断章取义,因此,我们单单只从歌词语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是不恰当的。

  这样富含文化内涵与思考的用心作品,在当下流行乐中并不多见,刀郎作为草根出身的音乐人,他的音乐一直是传达每一个普通人想说的话,与每一个普通人产生灵魂共鸣,这次,52岁的刀郎罕见露面发布新歌曲,让听众们知道他的初心并未改变,他依然是那个强而有力的灵魂。对于社会的思考,对于黑白颠倒的讽刺,是刀郎把自己的思想和每个听众进行一场聊天一次长谈,是能使人们在忙碌生活中进行思想上进步的正向思考,希望在未来,这样有灵魂的中国流行乐能够越来越多。

  文/王佳懿

责任编辑:李桐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