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着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同心筑梦 融荣富民

[焦点] 时间:2024-04-19 12:48: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74次

  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公园

  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

  富民县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富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县着心筑发展思想,以“同心筑梦·融荣富民”为主题,力推量坚持大处着眼,动新小处着手,时代高起点谋划,民族梦融民高标准落实,工作高质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展同小事实事平凡事等方面着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荣富

  于全局事上着力,富民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县着心筑全面领导,夯实创建之基

  “六合同风,力推量九州共贯”。动新富民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作为一项关乎根本和全局的时代大事来抓,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民族梦融民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

  率先学习领创建。县委、县政府4次在常委会、5次在常务会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

  高位推进抓创建。实行“一把手”领导负责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在全县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锋”活动。对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锋”的村、组干部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至500元的补助,在全县形成了村村争先锋、处处抓创建的格局,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夯实了创建的基础。

  健全机制保创建。制定印发《富民县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督导方案》等,建立领导工作机制、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8项机制,从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整合力量促创建。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加强理论研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加强人大代表视察,政协专题协商、政治巡察、压实部门责任,加强考核督促,形成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于大众事上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就创建之魂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富民县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落实学习、规划、研究、教育、宣传、转化、建设、机制、民生、活动“十抓”举措,推进组织动员、学习教育、自检自查、实践活动、检查督促、巩固提升6个阶段活动,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收到实效。

  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五个认同”。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校教育培训,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教育。

  纳入学校国民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加强学科融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群众日常宣传教育。编印《富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应知应会手册》《“四个共同”史话》《富民县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典型经验》等6套读本15万余册。设立宣传牌板210块,发放宣传单、海报10万余份;采取“互联网+民族团结”的形式,“融荣富民”“爱上富民”等发布创建信息322条。通过各种渠道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打造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民族团结广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公园、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和清河村红军长征体验基地,为各族群众提供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于惠民事上着力,推动各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握创建之要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富民县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铸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开展“十融入十共荣”10项工作,即:融入主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共荣;融入民生服务,促进社会共荣;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思想共荣;融入文化传承,促进精神共荣;融入联盟共建活动,促进区域共荣;融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机制共荣;融入城镇民族工作,促进城乡共荣;融入依法治理工作,促进法治共荣;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共荣;融入典型示范引领工作,促进行业共荣。从10个方面促进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各民族走向现代化,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于日常事上着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之质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富民县在创建工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搭建平台,丰富载体,提升创建品质,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构建互嵌式发展结构。一是社会结构互嵌。呈现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大流动、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鼓励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二是社区环境互嵌。营造各民族融合发展、生活互助的社区氛围,实施“红色物业”引领小区管理工程。提高村(社区)服务水平,群众不出村就能实现“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小病村里看、信息村里问、培训村里办”,将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落实到位。三是校园环境互嵌。实现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四是各民族发展互嵌。争取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900万元,实施清河石坎田村等19个“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实施民族村(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落实光彩事业帮扶工作,搭建非公企业与各族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邀请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到富民县进行以“开民族团结之花·结乡村振兴之果”的惠民演出,举办“民族团结之歌”广场舞培训和推广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百日宣传教育活动、百村万人唱国歌升国旗增进“五个认同”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书法美术摄影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活动30余项,受惠群众达到10万人次。

  于细微事上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创建之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为目的,大力推广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责任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的服务模式。

  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精细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民主自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四级网格管理模式,建立75个村级网格、764个小组网格。积极开展普法行动、法律援助、司法调解、法律监督,为各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方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三五”期间,在全省率先推进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75%。

  于未然事上着力,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稳固创建之局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化解和处置工作,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根源。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构建网上“一家亲”格局。

  通过“爱上富民”“掌悦富民”等微信公众号,宣传民族工作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建立防范化解机制,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及时化解各种问题隐患。严密防范和有效打击应对各种渗透破坏、违法犯罪等活动,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舆论引导积极有效,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今后,富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唱响“同心筑梦·融荣富民”主旋律,持续构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力推进“山水园林卫星城、休闲康养目的地”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业绩。

  云南网记者 李雪梅/文 杜敏银/图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